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3 月 18 日,由李飛飛擔任所長之一的「以人爲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自啓動以來不短的時間後,終於完成了正式成立的高光時刻。而正式上線的官網日前也更新了兩條博文,一篇是詳盡介紹 HAI 的文章;另一篇則是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斯坦福 HAI 版人工智能簡史圖,圖中涵蓋的信息包括:人工智能大事記、全球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佈局、人工智能的普及度進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教育進展以及斯坦福的人工智能突破性成果和人工智能課程。

  而之所以給此圖加上「斯坦福 HAI 版」的前綴,則是因爲本圖籠罩着滿滿的「斯坦福」光環。本圖雖然不夠詳盡,但是作爲大家一窺人工智能歷史以及目前相關進展的精簡版素材,還是足夠的。

  下面就一起逐個看看吧~

  人工智能大事記

  1955 年,在達特矛斯會議上,當時備受尊敬的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麥卡錫首度提出「人工智能」這一概念。之後,本次會議也被視作人工智能正式誕生的標誌,而提出者約翰·麥卡錫也被譽爲「人工智能之父」。

  1963 年,「人工智能之父」約翰·麥卡錫創建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SAIL,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該實驗室擁有多個領域的專家,涉及機器人技術、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等多個領域,代表人物包括一大批在人工智能領域聞名遐邇的人物,如 Christopher Manning 、吳恩達、李飛飛等。

  1966 年,MIT 計算機科學家 Joseph Weizenbaum 開發出首個自然語言處理程序——ELIZA,它是一個模擬羅傑斯心理治療的聊天機器人。

  1967 年,斯坦福大學 E.A. Feigenbaum 領導開發出第一個「專家系統」——DENRAL,使得人工智能的研究以推理算法爲主轉變爲以知識爲主。

  1969 年,阿瑟·布萊森(Arthur Bryson)和何毓琦(Yu-Chi Ho)提出機器學習領域最重要的算法——反向傳播算法(Backpropagation)。這種算法可用於多層人工神經網絡,2000 年至今深度學習的發展都離不開它的啓發。

  1973 年,美國斯坦福國際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SRI)研製出首臺採用了人工智能學的移動機器人——Shakey。

  1979 年,漢斯·摩拉維克(Hans Moravec)在斯坦福大學就讀研究生時期發明的 Stanford Cart,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自動穿過擺滿椅子的房間並前後行駛了 5 小時。Stanford Cart 相當於早期無人駕駛汽車。

  1988 年,IBM 沃森研究中心發表《機器翻譯的統計方法》(A STATIS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TRANSLATION),預示着基於規則的機器翻譯方法開始轉變爲基於概率的方法,並反映了一個更爲廣泛的轉變:從「理解」眼前的任務的「機器學習」方法轉變爲基於已知例子的統計分析方法。

  1991 年,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發明的萬維網首次上線。

  1997 年,IBM 研發的「深藍」(Deep Blue)成爲第一個擊敗人類象棋冠軍 Garry Kasparov 的電腦程序。,

  1998 年,斯坦福大學教授肯尼斯 薩里斯伯裏(Kenneth Salisbury)公開外科機器人(robotic surgery)專利。

  2005 年,斯坦福大學教授 Sebastian Thrun 聯合斯坦福大學 AI 實驗室發明的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完成了 132 英里的 Mojava 沙漠路線,在 DARPA 超級挑戰賽(DARPA Grand Challenge)上一舉奪冠。

  2009 年,李飛飛主導的 ImageNet 項目誕生了一個含有 1500 萬張照片的數據庫,涵蓋了 22000 種物品。這個項目以及後來的一系列工作影響了整個計算機視覺領域發展。

  2010 年,蘋果公司推出一款內建在蘋果 iOS 系統中的人工智能助理軟件 Siri。

  2011 年,IBM 開發的自然語言問答計算機沃森在美國老牌益智節目「危險邊緣」(Jeopardy!)中擊敗人類。

  2012 年,傑夫·迪恩(Jeff Dean)和吳恩達(Andrew Ng)發佈一份實驗報告,他們給一個大型神經網絡展示 1000 萬張未標記的網絡圖片,發現神經網絡能夠識別出貓的形象。

  2014 年,亞馬遜推出了智能音箱 Echo 以及智能語音助手 Alexa。

  2016 年,谷歌 DeepMind 研發的 AlphaGo 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

  全球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佈局

  HAI 援引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 Asgard CB Insights 的調查數據,目前全球共涌現了3600 餘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其中美國有 1393 家,佔比 40%左右,排名第一;中國有 383 家,佔比 11%左右,排名第二;而歐洲諸國中擁有 AI 公司數量最多的是英國,其有 245 家,佔比 7% 左右;以色列有 362 家,佔比 10% 左右;加拿大僅有 131 家,佔比 4% 左右。

  同時,Asgard CB Insights 還收集了美國各城市所擁有人工智能初創數量的數據,其中舊金山有 596 家,排名第一;紐約有 180 家,排名第二;波士頓有 102 家,排名第三;之後依次是洛杉磯、華盛頓、奧斯汀、西雅圖,分別爲 73 家、36 家、36 家以及 35 家。另外據 Pricewaterhousecoopers,2018 年美國初創公司從投資公司募集到的融資總額爲 93 億美元。

  另外,針對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貢獻,高德納(Gartner)發佈的報告預測,至 2030 年,人工智能將爲全球經濟貢獻 15.7 萬億美元,這一數字將超過中國與印度兩個國家目前的經濟總量之和。

  人工智能的普及度進展

  針對人工智能的普及度,HAI 主要收集了美國國會提及「人工智能」的次數以及上市公司投資者所提及的科技術語次數兩個方面的數據。

  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美國國會提到「人工智能」的頻率也日益增高,2017 年以前,美國國會提及「人工智能」的次數微乎其微,最高也不到 20 次,然而在 2017 年提及的次數竟飆升至近 100 次,這也從側面展示了各國已經將人工智能佈局提升到了國家戰略佈局的高度。

  而上市公司投資者所提及的科技術語次數方面,在 2011 年前,被提及最多的術語是「雲計算」;2011 年至 2016 年是「大數據」;2016 年至 2017 年,「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二者不相上下;而 2017 年後則是「人工智能」被提及的次數最多了。這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了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教育進展

  在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教育方面,HAI 援引 AI index 統計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和登記爲「人工智能入門課程」的大學課程數量。其中學術論文發表數量方面,自 1996 年以來,關於「人工智能」主題的學術論文發表數量翻了 8 倍以上;而 2012 年至 2017 年,大學課程中登記爲「人工智能入門課程」的課程數量的增長量高達 500%。這無疑彰顯了學術界對於「人工智能」研究的極高熱情。

  斯坦福的人工智能突破性成果

  而對於人工智能領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HAI 則重點列舉了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高校——斯坦福大學的研究成果,包括:

  斯坦福大學 AI 實驗室發明的自動駕駛汽車 Stanley 獲得了 DARPA 超級挑戰賽(DARPA Grand Challenge)冠軍;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主導的 ImageNet 改變了機器學習/AI 的發展路線,並引領了深度學習時代;

  斯坦福大學 AI 實驗室共有 18 位成員獲得 ACM 圖靈獎;

  斯坦福大學聯合斯坦福醫學院開發出第一個用於 醫療 AI 的超級計算機;

  斯坦福國際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SRI)研製出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移動機器人;

  斯坦福大學於 2010 年發佈領先的開源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包——Stanford CoreNLP;

  斯坦福大學研製出人形潛水機器人——OceanOne,該機器人具有觸覺反饋功能,可以高保真地探索海底世界。

  斯坦福人工智能課程

  在 2018 年,斯坦福開設的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涵蓋了 54 個研究主題,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高級機器人以及計算基因組學等。其中最受歡迎的則要數吳恩達推出的《CS 221: 人工智能原理與技術》課程。雷鋒網雷鋒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