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在“鞏固結構性結果成果”的討論中,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圍繞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電力在能源轉型中的中心地位,加快再電氣化進程,助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能源轉型發展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能源發展,提出了四個革命一個能源安全新戰略,成爲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長期戰略,爲新時期能源轉型發展指明瞭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電力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截止到2018年底,全國發電裝機近19億千瓦,研發的量近7萬億千瓦,均是世界第一。其中非化石能源的發電裝機達到40%,電量達到30%。新能源發電、燃煤發電、核電、智能電網、特高壓輸電等高端技術也達到了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能源轉型做出了積極貢獻。

  舒印彪表示,在能源消費的環節,要推動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提高電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這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方向。電作爲清潔高效電力的終端能源載體,是效率最高的能源利用方式,終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

  據測算,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每提高1個百分點,我國單位GDP能耗就可下降3個百分點。2018年中國國內單位產值能耗下降了3.1%,同時單位產值電耗增長1.8%,電力消費彈性係數近年來首次超過1,達到1.29,標誌着我國再電氣化正逐步跑出加速度。

  舒印彪說,在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能源綠色轉型變革趨勢愈發明顯的今天,推進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中的佔比,已成爲世界各國的一致行動,對於提高用能效率,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電力在全球中的能源消費的比重將從現在的20%提高到45%。電力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增長至47%。

  舒印彪表示,在能源生產環節,要推動清潔高效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加快發展綠色低碳能源,這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路徑。提高能源清潔利用水平,要堅持把可再生能源作爲能源轉型發展的主力軍。

  近十年來,全球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年均增長分別達到20%和45%,我國增速分別在45%和170%左右,遠高於同期化石能源的裝機增速。到2018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了7億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都是世界第一。

  預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將突破36億千瓦,佔全部電力裝機的70%以上,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分別達到7億、13億和12.5億千瓦。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結構決定了今後一段時期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仍是能源轉型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我國已建成全球競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系,80%煤電組織達到了要求,供電煤耗保持世界領先,同時國家更不斷加大散煤治理力度,把更多的煤轉化爲電,提高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水平。

  中國華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電力工業的一面旗幟,目前公司發電裝機達到1.78億千瓦,佔全國發電量的10%,華能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堅持綠色轉型作爲重中之重,2018年公司低碳清潔能源的投資佔全部公司電力投資的78%,低碳清潔能源裝機達到了5858萬千瓦,煤炭清潔水平保持行業領先,公司94%的煤電機組達到了限值要求,比全國平均水平高了14個百分點。2018年完成供電煤耗比全國水平低每千瓦時9克。下一步華能將不斷加快綠色轉型升級步伐,堅持東西部開發相結合,在北線地區以特高壓送出爲佈局,風、光、煤電輸送一體化大型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在東線主要圍繞東部沿海地區,着力打造有質量、有效益、基地型、規模化、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發展帶。

  此外,我們將在投資建設風電、水電基礎設施方面,積極發電水電,有序發展供熱產業,拓展國際化發展空間,開拓能源服務市場等方面發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