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點評_原著VS電影】我想喫掉你的胰臟:第三十七個故事︱有雷慎入︱君の膵をたべたい Movie Review

……………………………………
改編自佳野夜同名暢銷小說,2016年本屋大賞TOP2,日本熱賣超過50萬冊。沒有名字的少年與沒有未來的少女,他們的相遇譜出最有意義的生命之曲。
……………………………………

○電影資訊&情報:

[劇情簡介]

「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偶然在醫院裡拾獲一本「共病文庫」,原來這是同班同學山內櫻良與胰臟病的奮鬥日記,裡面記錄了她將不久於人世想做的事想說的話,就這樣「沒有名字的同學」和「沒有未來的她」有了交集。

長大後的「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因為櫻良的話成為母校老師,在櫻良過世12年後,他和學生聊天的過程總會勾起這段過往的回憶。另一方面,即將結婚,曾是櫻良好友的恭子見到長大後的「沒有存在感的同學」也不禁令她回憶起那段與櫻良在一起的日子。同樣想念櫻良的兩人,意外地收穫了穿越12年才傳遞到的時空祝福……

 

[資訊&情報]

電影名稱:我想喫掉你的胰臟、君の膵をたべた

電影類型:劇情

片長:116分鐘

級別:普遍級

評分參考:@豆瓣

影片年份:2017

出品國:JAPAN

臺灣上映日期:2017/10/6

語言:日語

導演:月川翔 Sho Tsukikawa

編劇:吉田智子 Tomoko Yoshida
原著:佳野夜

演員:

濱邊美波 Minami Hamabe飾演山內櫻良

北村匠海 Takumi Kitamura飾演沒有存在感的同學

北川景子 Keiko Kitagawa飾演恭子

小栗旬 Shun Oguri飾演長大後的沒有存在感的同學

 

[電影預告]

------我是點評分隔線,以下有雷,請斟酌服用------

------有興趣瞭解更多UP主資訊歡迎到[卡西里的FB專頁]按讚追蹤------

劇情簡介

「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偶然在醫院裡拾獲一本「共病文庫」,原來這是同班同學山內櫻良與胰臟病的奮鬥日記,裡面記錄了她將不久於人世想做的事想說的話,就這樣「沒有名字的同學」和「沒有未來的她」有了交集。
 

長大後的「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因為櫻良的話成為母校老師,在櫻良過世12年後,他和學生聊天的過程總會勾起這段過往的回憶。另一方面,即將結婚,曾是櫻良好友的恭子見到長大後的「沒有存在感的同學」也不禁令她回憶起那段與櫻良在一起的日子。同樣想念櫻良的兩人,意外地收穫了穿越12年才傳遞到的時空祝福……
 

這是一次很特別的觀影體驗,看電影的前一天我拿到了《我想喫掉你的胰臟》的原著譯本,陷入了極為兩難的尷尬處境。究竟是要讓書爆我雷,還是讓電影爆我雷?這個乍看搞笑有趣的問題,其實就恰如這個故事本身的存在一樣。只有書的時候,不存在爆雷;只有電影的時候,不存在爆雷,但當有書又有電影的時候,故事就不同了起來。
 

這是一次很特別的觀影體驗,因為這是我繼上回看《曼菲》收到片商附贈的明信片後第二次收到片商附的東西―一包有著《我想喫掉你的胰臟》電影封面封底的面紙。如果說《曼菲》附贈的明信片是希望觀眾如同電影一般紀念這位舞蹈藝術家,《我想喫掉你的胰臟》附贈的衛生紙就再明顯不過的是―給你擦眼淚用的,其實這層貼心本身也有那麼點搞笑的成份,彷彿我不哭不是人。那麼我有沒有物盡其用?沒有,因為我有自備。
 

呈前假限稚級之口說《我想喫掉你的胰臟》是愛情電影,但作為最後選擇先讓書來爆我雷的人,我必須說這是一個劇情故事,它不是愛情故事,甚至不是什麼純愛故事,它是第三十七個故事,一個忠實地呈現作者心中對於存在主義終極關懷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思考後的主體選擇―「認可某人、喜歡某人、討厭某人;跟誰在一起很開心、跟誰在一起很鬱悶;跟誰牽手、跟誰擁抱、跟誰擦身而過,那就是活著。只有一個人的話,就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喜歡某人、討厭某人的我;跟誰在一起很開心、跟誰在一起很鬱悶的我,我覺得我和這些人的關係,就是活著的意義,而不是別人的。我的心是因為大家才存在,我的身體是因為大家的碰觸才存在。這樣構成的我,現在活著,還在這裡活著。所以人活著是有意義的。就跟你和我都是因為自己的選擇,所以現在才會在這裡活著一樣。」(p.271)
 

住野夜(本書作者)假櫻良之口,對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做了一番問答,「跟某人心意相通,就是活著」。(p.270)
 

《我想喫掉你的胰臟》其實就是從這句話展開的,第三十七個故事,就是這麼展開的。隨便丟了兩個人進去這個空蕩蕩的世界,故事就展開了,男孩和女孩,沒有被放在世界的兩端,沒有各自孤獨地喝著咖啡,沒有各自孤獨地看著風景、看著報紙。
 

當然,這樣的思考,無疑不是一個容易變換成小說讓人容易入口的東西,於是出現了「受歡迎的山內櫻良同學」以及「沒有存在感的同學」,再有了一個乍一聽聞駭人卻實際上含糊卻反倒勝過清晰的情感表達「我想喫掉你的胰臟」,這樣一本小說、一部電影就誕生了。
 

住野夜圍繞著這個架構,用四個命題賦予它生命力和可看性,終使得「沒有存在感的同學」最後翻閱《共病文庫》時,山內櫻良的長篇日記獨白成為最大的催淚彈。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關於亙久長存於每個人心中的「孤獨」命題被觸動,我們終於相信了自己的存在是為了遇見另一個人,產生情緒,讓自己的名字被記住,讓「沒有存在感的同學」真正開始擁有名字,也讓一個人的「死亡」不代表結束,而是在另一個人身上得著延續,一切的一切都是經由「選擇」走到這一步,終於有了「意義」的,志賀春樹。在這點上,其實和《你的名字》殊途同歸。
 

而在看過《我想喫掉你的胰臟》小說的情況下來看電影,優勝劣敗自然也就一目瞭然。電影版最讓我失望的部分是它明顯削弱了原作第一人稱視角的內心獨白,我最被原著感動的地方是《共病文庫》最後那段遺書篇章,滿心期待這段會怎麼被視覺化,但電影對遺書篇章的處理有不小的變動及內容的刪減,這使得男女主角截然不同的處事態度以及對存在這個字眼的討論碰撞最終演變成我們所看見的那個樣子缺了點說服力。同樣的道理,許多男主和女主重點獨白的部份電影也沒有呈現,男主角的名字也沒有如小說中那樣醞釀到最後一刻才揭露,可這點明明也是小說作者刻意強調的設計,為的要讓男主角的名字在最後有重量和意義,但電影明顯取捨掉了這點,雖然長篇文本要視覺化本就不易,但我不管不顧我就是不爽。
 

電影版新增了小說中沒有的角色和情節,長大後任教的志賀春樹以及即將結婚的恭子,這個改動以及插敘取代直敘的方式確實讓原著前半段過於平庸無趣流水帳關於男女主角的相處等提速了不少,男女主角的形象很快又很鮮明地被建立(就是一個女惡霸欺負小媳婦的形象),兩個時空也產生了對話和追憶櫻良的空間,這部份我覺得是電影版的優點。
 

但電影版最後關於遺書篇章的改動,打斷了讓「我想喫掉你的胰臟」這句話順理成章的節奏,遺書篇章最終是由長大後的志賀春樹從圖書館藏著的《小王子》中尋獲,他拔腿狂奔跑到了恭子的結婚現場急著把遺書交給她,最後纔是讀自己的那一份遺書。我的姑奶奶我暈倒,你祖母我在志賀春樹前往靈堂翻閱《共病文庫》的時候就跟著在哭,邊哭邊等遺書結果這一段就這麼隨著志賀春樹的大哭哭臉結束了。我滿腦子疑惑:遺書呢?遺書呢?遺書的部份呢?你知道人家在哭的時候是不可以打斷的嗎?
 

這個哭哭大凶器的女主獨白就這麼被尋寶遊戲的梗中斷,我不管不顧不開心!當然這或許不是製作方的錯,這本來就是看過原著的觀眾才會有的情緒斷層預設立場,但我先讀過原著,我錯了嗎?我錯了嗎?
 

《我想喫掉你的胰臟》電影版改編的不盡我意,它明顯故意往愛情電影那個套路操作,丟失了原著中我覺得相當重要回應人一生面對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的精神。當然一切都是我先讀了原著的錯,但我也沒能回到沒讀原著的情況看電影版本了阿(所以一定會比較),殘念。
 

再者影響我評價另一個非戰之罪是看完《我想喫掉你的胰臟》後我接著看《銀翼殺手2049》,結果是看後者哭的比你姨丈還慘,你相信一部科幻片比催淚片更催淚的嗎?這裡有。看完《銀翼殺手2049》再回頭看《我想喫掉你的胰臟》真的只剩大巫見小巫之感,同樣是關於人的存在,有些東西永遠更悲傷,更讓人無力招架。你可以相信自己是某人的命定之人某人也是你的命定之人,但如何敵得過,你不是命定之人。
 

SO SAD
 

PS.以後決定文學作品有改編都先看電影版。沒關係,至少我可以去翻《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了。
 

------我是點評結束線,分享完個人看法,還是你自己看最重要----
 

[滿分十分]個人推薦指數7.4個人偏愛指數6.3持平評價指數6.9

 

◎卡西里の資訊平臺FACEBOOK臉書YOUTUBE 油管PIXNET痞客邦TWITCH實況臺STEAM遊戲平臺PLURK 噗  INSTAGRAMTWITTERBILIBILIACFUNWEIBO新浪微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