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歐陽修專門寫過文章評價過後唐莊宗李存勖,這篇文言文還是上學期間的必背課文,所以印象深刻。

李存勖的發家來自於他的父親李克用。經過唐末黃巢農民大起義,藩鎮勢力有所削弱,其中勢力最為強大的是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即朱溫,據今河南)和河東節度使李克用(據今山西)。朱溫稱帝之後,黃河流域主要是兩個割據勢力鬥爭的場所。一個是以開封為根據地的朱溫集團,另一個是以山西太原為基地的沙陀族李克用集團,兩個集團之間進行了拉鋸式的激烈鬥爭,李克用失敗身死。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小名亞子,「及長,善騎射,膽勇過人」,就連唐昭宗見了他都不禁讚歎「此子可亞其父」,可見李亞子的名聲是記載於史料的。他的仇敵朱溫也說:「子當如李亞子,克用為不亡矣!至如吾兒,豚犬耳!」說明也很佩服李存勖的本事。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李存勖即為唐莊宗。十月,後唐輕取開封,滅後梁,建都洛陽。但李存勖恣縱荒淫,怠於政事,寵信宦宮和伶人,又猜忌功臣,以致眾叛親離。他任用孔謙為租庸使,「峻法以剝下,厚斂以奉上,民產雖竭,軍食尚虧」。同光四年,魏州兵變,李存勖死於流矢,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入洛陽稱帝,是為後唐明宗。後唐歷4 帝,凡14 年,在五代中疆域最大。

這樣說來,李存勖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可惜在五代十國混亂的局勢中,不能居安思危,持續進取,最終兵敗身死,是非常可惜的歷史人物。


李存勖的軍事才能≈80%韓信。

比起韓信,李存勖在戰術方面差了點,可以稱得上軍事戰略家,但並非軍事全才。

至於政治上,並無建樹,後唐沿用的基本是唐舊制,直到後周開始,纔有了像樣的政治變革。

用我們現代話來說,李存勖妥妥是大唐的遺老遺少。

父親的影響

李存勖之所以會成為大唐的遺老遺少,主要是受父親李克用的影響。

李克用脾氣急,酒品差,真正的「易燃易爆」。

但神奇的是,這位老牌軍閥,面對朝廷的反覆無情,卻始終守住了最後一道防線。

公元895年,李克用奉命勤王,長安大亂,唾手可得之際,李克用最終還是選擇退兵

在此之後,李存勖還作為質子,被送往長安以表忠心,最終朝廷主動將李存勖送還。

要知道,那時李克用身邊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長子李落落被殺。

如果當時朝廷不送還李存勖,也就意味著李克用,根本沒時間去培養接班人,歷史可能就會改寫。

所以李存勖對大唐的感情,一方面受了父親的影響,一方面在這件事上,他的確對朝廷還有感情,畢竟朱溫纔是仇人。

所以朱溫稱帝,李克用、李存勖也一直是打著為唐復仇的旗號。

父親的囑託,同行的襯託

提起李存勖的迅速沒落,很多人開玩笑說,李克用沒有多給他幾支箭。

李克用臨終前,曾給李存勖三支羽箭,要他報三仇,一是殺忘恩負義的劉仁恭,一是報契丹背信之仇,一是滅偽梁。

這就是歷史上津津樂道的三矢遺恨

父親的囑託雖是報仇,其實也是留下了一個大戰略方針。

當時李存勖據太原,前有朱溫,後有劉仁恭和契丹,妥妥是腹背受敵。

由於當時朱溫已經稱帝,又佔據中原地利,所以李存勖最終制定了遠交近攻,先解決後患,再滅偽梁的大戰略方針。

遠交主要是和河朔三鎮搞好了關係,也暫時和契丹休戰。

近攻自然先對付最愛背後放冷槍的劉仁恭父子。

要說李存勖運氣真不錯,同時期朱溫病重,最後大梁皇室內亂,新帝登基之後,又毫無建樹,這讓李存勖的存在,分外耀眼。

可謂全靠同行襯託。

戰術上急躁,政治上缺乏遠見

有好的戰略,還得有好的執行。

李存勖雖然很能和身邊人打成一片,對付手握重兵的叔父也有霹靂手段。但他多少受了李克用的影響,性格比較急躁,愛親徵,愛冒進。

他最喜歡幹得的事就是襲營,這可能是在攻打潞州,破梁軍夾寨時嘗到了甜頭,讓李存勖非常迷戀這種刺激危險的行為。

當然,他後來也被教作人了,也好在李克用留下的老將皆是戰術高手,所以最終沒把執行走偏。

但李存勖的奇襲戰術也並非全然坑爹,滅梁一戰,他終是抓住了有利時機,創造了8天滅梁的傲人戰績,但也靠晉軍在其他戰場的配合牽制。

滅梁之後,李存勖沿用唐舊制,這就不夠清醒了。

唐朝時期,由於漕運的發達,帶動商貿發達,生產力結構已經產生了變化,不少制度已經不太合適了,而且唐朝後期,世族勢力再次抬頭,土地兼併嚴重。

世族勢力對如何運用舊制度達到自己目的,已經非常熟稔,這個時候,是需要作出變革的。

但很遺憾,李存勖在此並無建樹,還企圖以親信伶人和宦官去實現削藩,更把財政大權交給後宮執掌,猶如兒戲。

正所謂馬上可得天下,馬上不能治天下,在李存勖身上,也算體現得淋漓盡致了吧。


說起後唐莊宗李存勖,最熟悉的應該是中學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伶官傳序》,說起來他不愧為一個五代時期的傑出君主,並且他還是一個著名的軍事家,曾經的三垂岡之戰一戰成名,擊潰朱溫幾十萬大軍,難怪就連朱溫也忍不住發出感慨「生子當如李亞子」。

李存勖繼承其父李克用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中間也曾歷經波折,並且曾一度弱於其重要對手朱溫,但憑藉其能力,硬生生的扭轉不利局面,從這一方面來說,他的確不愧為雄主。

但他後期堪稱塌方式的墮落,以至於僅僅四年的時間,就失去原有的大好形勢,本人也死於興教門之變,其實和他本人的性格缺點有關。並且這樣的缺點,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初見端倪。

第一,李存勖為人剛愎自用,不聽勸諫。

李存勖本人是馬上得天下,為人十分勇武,作為一名出色的將領自然是難能可貴,但李存勖除了是一名將領以外,他還是一軍的主帥,一國的首腦。但李存勖有些時候不是很珍惜自己的性命,反而還憑藉勇武,屢屢親自衝鋒陷陣,其一些部下如符存審等人也曾勸諫,李存勖表面答允,但背地裡卻暗暗說「老子妨人戲」,他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舉動有多麼的危險。

當然他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胡柳坡之戰李存勖又要親自上陣,要知道這時候晉軍勢力遠遠弱於梁軍,但他看不清形勢,仍要憑藉自己的勇武作戰,最終連累大將周德威父子兩人戰死。

「定天下者,非百戰何由得之!安可深居帷房以自肥乎。」雖然這句話本身沒什麼錯,但李存勖卻是忽略,自己身上的職責遠遠要比擊潰眼前的敵軍重要的多,而他卻屢屢把部下的勸諫當耳旁風,這是他失敗的根源之一。

第二,李存勖驕橫自滿,知錯不改。

眾所周知,李存勖有個十分出名的愛好,那就是唱戲,這在全是粗人的沙陀人當中算是一個高等的知識分子,所以他也一直自得意滿,更兼他從小就聰明伶俐,目光長遠。但真正的敵人往往就在不知不覺間成長。

胡柳坡之戰,伶人周匝被梁軍俘虜,所幸的是他得到伶人陳俊、儲德源兩人保護才跑出來,因為周匝事先答應過要給兩人封官,於是李存勖就不管不顧的要封他們兩個人為刺史,眾將自然都不高興。因為之前,李存勖就因為任用伶人楊婆兒,導致貽誤戰機。於是所有人都趕緊勸諫。

當然這次還是一如既往的一樣,不聽。其實李存勖心裡清楚,並且他還對眾將說:「我知道這麼做不合適,但畢竟事先已經答應過了,君不食言,我並不能言而無信。」

這也正是災禍的根源,李存勖認為憑藉自己天資聰明,就算失誤一次,也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力挽狂瀾。正所謂是一步錯,步步錯,李存勖逐漸掉進自己為自己設下的陷阱中。

第三,李存勖濫吝惜賞賜,不尊禮法縱容妻子胡作非為。

正是因為自身驕狂,李存勖對所有的有功人員不加賞賜,反而對自己喜好的伶人隨意恩賞賜,導致這些伶人禍亂朝政,昔日曾經的部下反而要靠這些伶人來討得封賞,致使人心離散。

並且,李存勖還十分寵幸自己的妻子,致使自己的妻子劉氏日漸操控朝政,而李存勖卻不加以制止,劉氏目光短淺,又極度貪財。假傳聖旨殺死郭崇韜,雖然郭也是罪有應得,但李存勖竟然連問也不問,就給郭崇韜定罪,同光四年,魏州軍變,但國庫裏卻拿不出錢來,大臣一起到後宮請願,但劉氏仰仗寵幸,就是不願意拿出錢來。導致最後李存勖身死。

由此可見,李存勖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身上有太多的缺點,與他在戰場上英明睿智完全不同,所以他只能算是個半截英雄。


生子當如李亞子

提到李克用,不得不追溯一下他老爹李克用。

李克用一族是西突厥中的沙陀突厥。在唐朝中期他爹被賜李姓。自李克用而起,沙陀突厥吹響了逐鹿中原的號角,五代除了頭尾的後梁、後周,中間三個都是沙陀王朝。

李克用佔據河東,對唐朝忠心耿耿且自居唐朝正統。既與割據幽州的劉仁恭鬥爭,又與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結為兄弟,相約一起攻擊朱溫。

結果當李克用與朱溫在潞州(今天山西長治)、澤州(今天山西晉城)一帶展開激烈徵戰時,耶律阿保機暗中與朱溫結為盟友;劉仁恭原本是李克用保舉提拔的,也見機投靠了朱溫。

李克用暴跳如雷,身長毒瘡而倒。此時,李存勖登場了。

病逝前,李克用給兒子李存勖三支箭,告訴他為父報仇,即朱溫、劉仁恭和耶律阿保機。

所以,李存勖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南面、西面及北面敵對勢力,結敵真不少。

但李存勖沒有畏懼,他牢記囑託,將三支箭供奉起來,出征必然攜帶。他準備一個個幹掉目標。人一旦有了目標,就能迸發無窮的力量。李克用的三支箭,帶給李存勖無窮的勇氣、智慧和力量。

李存勖這個人,打戰取天下相當厲害,他不停地練軍、不斷地打戰。先是利用朱溫麻痹大意的契機,打敗後梁的進攻,解了潞州之圍。

正是在此戰之後,朱溫感嘆,生子當如李存勖,李克用太厲害了,雖死猶存!和李存勖比起來,我的兒子真是豬狗一樣!

結局是:朱溫死了,劉仁恭和他的兒子劉守光也被擊敗了,耶律阿保機被趕跑了。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天河北大名)稱帝,建立後唐(923-936)。

再後來後梁被滅。李存勖遷都洛陽。他終於統一了大部中國,三個目標全部達成了。歷史由此進入李克用子孫、部屬主宰中原的時代。

政治上的矮子

後唐是五代中統治版圖最大的,李存勖當得起五代"軍事上的巨人"稱號。

但打天下容易,坐江山難。功成名就的李存勖,成了"政治上的矮子"。

一個失敗的帝皇背後,要不站著一個女人,要不站著一個太監。而李存勖的背後站著的是伶人和太監。

他愛好很特別,喜歡看戲、演戲,常常與伶人同臺演出,由此寵幸伶人,用伶人去做宮外的耳目,打探消息,出現了歷史上奇特的伶人干政現象。

再加上他重用宦官,利用宦官去監視將領,搞得亂政頻頻,還誅殺了郭崇韜等功臣,導致軍中已是上下離心。

他開始懷疑,開始猜忌,開始提防,覺得四處都是敵人,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結果發生了鄴都兵變,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採納女婿石敬瑭建議,開始起兵。不久攻取了東京開封,又招來部屬,謀取自立。

李存勖趕緊親徵過來,但大勢已去,連忙回撤。

湊巧京中又有叛亂,居然是最受寵的伶人叛變了。李存勖命不太好,中流矢而死。

所以,李存勖是個可惜可嘆的歷史人物!


如有更多興趣,敬請關注本號。


兩個字「戲精」!

前半生演得多好!

三箭滅朱溫,劉仁恭,耶律阿保機,威風八面,建立後唐,號莊宗。此生若都如此,絕對是一代聖君!

只可惜,他此生與戲有緣!

前半生演得多精彩!立國之後,也許是厭倦了,也許是礙於面子吧,不演了。改為看戲了。這一看,可就壞事了,他入迷了。堂堂一國之君,居然跟戲子們嬉成一片!朝堂之上,成何體統!

唐莊宗不演戲了,但他老婆劉皇后又接上班了。自已有父親不認,非認個有錢人為父。也許是小時候窮怕了,當了皇后,那錢撈得,連財神爺也得寫個服字!軍隊沒錢了,她一毛不拔,結果軍隊反了,弄得個身死國滅!

戲精的死也很戲劇。

唐莊宗還不是被士兵所殺,而是被自已老婆弄死的,一碗乳漿就要了他的命!

借用紫霞仙子對至尊寶說過的一句話。

「我猜中了前頭,卻猜不到這結局」!


尋找同學:誰是北京市羅宗廣、趙玉珍夫婦的侄女趙女士——小名萌萌(音,可能已改名)?她是我的同學,1981年左右生,原住北京良鄉,和我失去聯繫20多年。懇請知情者與手機13812258030史女士聯繫(可通過此號加微信),事成重謝!


謝謝邀請。說起李存勖必須提起他老爹李克用,在五代十國裏李克用是個很厲害的角色,但他比朱溫還差點,李存勖雖然滅了後梁,但並不能說明他多麼了不起,因為那時朱溫已經死了,朱溫的兒子不行,結果被李存勖滅了,李存勖也沒有李克用的手段氣魄,不過總之也是一代雄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