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年底比較忙只能大略回答一下。

時間和金錢成本是主要原因之一,沒記錯的話銀翼殺手2049裏Rachael那幾個鏡頭前後做了近一年(記錯的話歡迎指正),而且最終效果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是基於真人表演,然後根據原版銀翼殺手的鏡頭和Rachael的演員Sean Young早年在其他電影裏的角色作為參考完成的,極為耗時耗力。

https://www.google.ca/url?sa=iamp;amp;source=webamp;amp;cd=amp;amp;ved=2ahUKEwiI6OfUhsffAhVJzlQKHWOrCb4QzPwBegQIARACamp;amp;url=https%3A%2F%2Few.com%2Fmovies%2Fblade-runner-2049-rachael-sean-young-cameo%2Famp;amp;psig=AOvVaw1BSj1L3s3Go80as4ivNnm8amp;amp;ust=1546242055304427

https://www.google.ca/url?sa=iamp;amp;source=webamp;amp;cd=amp;amp;ved=2ahUKEwiI6OfUhsffAhVJzlQKHWOrCb4QzPwBegQIARACamp;amp;url=https%3A%2F%2Few.com%2Fmovies%2Fblade-runner-2049-rachael-sean-young-cameo%2Famp;amp;psig=AOvVaw1BSj1L3s3Go80as4ivNnm8amp;amp;ust=1546242055304427

視效團隊(MPC-做奇幻森林的)曾選取原版銀翼殺手中的幾個鏡頭進行替換,達到幾乎以假亂真的程度連導演都看不出來。

這裡有個鏈接,但是在牆外,感興趣的話可以感受下工作量有多少。

其實用CGI復刻真人,這裡有個名詞叫digital double,簡稱digi-double,就是數字替身,在現代電影中尤其是高預算電影是普遍運用的。有些是不替換演員,但是需要數字替身來使特效和實拍互動,這種情況一般用演員的掃描模型,然後在三維空間中重建拍攝內容,模擬真人表演的有多種叫法,matchmove、body track 和rotomation,這種一般不涉及動捕,精確程度要求不一,畫面上最終角色還是演員本身。

也有最終畫面是digi-double的,一般是給替身演員換頭,或者有些鏡頭太危險直接不靠實拍直接角色全CG,這種一般不會是面部特寫,或者在打鬥中一晃而過,觀眾沒有察覺罷了。

比如下面兩個金剛狼中的digi-double,圖一左邊參考右邊CG,圖二是CG,出處見圖片描述(免責聲明:由於簽署保密協議/NDA的原因這裡只引用網上公開信息),有幾個老狼開車的鏡頭,頭部也是CG的,做的比較好一般觀眾沒有察覺。

https://www.digitalartsonline.co.uk/features/motion-graphics/secrets-of-creating-real-looking-cg-digital-doubles/

https://www.digitalartsonline.co.uk/features/motion-graphics/secrets-of-creating-real-looking-cg-digital-doubles/

但是以上幾個例子都是基於真人的,一般流程是掃描真人生成模型,此處應該 @京一不二 同學,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之後綁定骨骼,加毛髮,做動畫,做渲染等。

如果角色有特寫或者較長鏡頭等對digi-double的要求會變高,想要效果完全和真人一樣就非常燒錢和花時間。

另外明星自帶流量這點也很重要,相比阿湯這種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砸錢花時間做個陌生純寫實新角色未必有多划算,除非特殊原因劇情需要必須上CG。

—————————————————————

另外加一點,單獨製作純寫實digi-double未必是最變態的,還有一種難度極大的是真人身體加CG,以88屆奧斯卡最佳視效獎的機械姬(Ex Machina)為代表,出處見圖片描述。

https://www.google.ca/url?sa=iamp;source=undefinedamp;cd=amp;ved=0ahUKEwjo2Z_giMffAhV-ITQIHaweCy8QzPwBCAMamp;url=https%3A%2F%2Fwww.indiewire.com%2F2015%2F06%2Fheres-how-the-incredible-vfx-in-ex-machina-came-together-248041%2Famp;psig=AOvVaw0ot0QT2Ne8riWipSF0XUZIamp;ust=1546242616237563

寫得倉促,歡迎捉蟲,新年快樂~


簡單舉個小例子:

一個頂級全CG角色資產大約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來研發製作,還不包括多件服裝髮型和其他因素。大概需要10人以上的頂級團隊,以便宜價格算,500萬報酬和雙倍的管理費用,1000萬正常。

然後開始表演階段。需要請真人演員來表演作為動作捕捉數據和動畫參考。一個頂級角色每個鏡頭平均耗時兩個月,渲染每一幀耗時20個小時左右很正常,全片下來鏡頭的製作週期一年,渲染農場要工作幾個月。這還不說每個鏡頭在合成過程中反覆的幾十遍修改。以上這些過程都是幾十人頂級團隊,包括表演,動作捕捉,動畫,燈光,特效,合成,一個角色最後消耗的預算在幾千萬以上。再看一下黃渤的2018年的片酬,3000萬。導演幾十遍NG後,猝死在電腦前。

做完之後宣發公司鬱悶了:片子一個明星都沒有,讓我們怎麼推?這位全新演員是誰啊,觀眾不認識,怎麼可能買賬。上映後,觀眾紛紛議論,這演員怎麼看起來怪怪的。

別忘了,還沒提這電影的女主男配女配以及反派等一大票主要角色還在後面排隊等著製作。

以上還是認真回答幾句。

其實我覺得這問題有點像:車都跑這麼快了,何必花錢買輪子。


友情鏈接過來

京一不二:做的數字替身越多,越覺得這玩意不能瞎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說實話,特效從業者很多不喜歡看特效電影,現在電影裏看到有那麼一點點風險的鏡頭,就知道不是綠幕就是CG,因此視覺和精神上的刺激減少了很多。

前陣北美這邊公映Free Solo,很久沒看到體驗這麼好的電影了,每個鏡頭都是真實的,出錯就是掛掉,那種扣人心絃絕不是特效能比擬的。

如何評價《free solo》??

www.zhihu.com圖標

因為花錢請演員更省錢 更有效 細節更豐富。

因為實景拍攝比cg更省錢更真實更有質感。

電影是資本運作,當然選擇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來實現。瞭解一下就知道了 按幀計費的cg,如果要做到真實的質感,還要做整片的話,片方直接會破產。


以漫威電影舉例子,很多人最後都反過來沖著演員去的。上映前再讓演員到處宣傳一下,票就賣的更好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