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導的魔鏡&魔境

?

那些曾被我們高歌的典範,真的還是經典嗎?

引領我入引導魔境的恩師,曾經說過一些很重要的話,以及令吾印象深刻的故事。

Ta的故事:在異國做過引導,當時現場的語言ta一句都不懂,也沒有即時翻譯,只能用英文順勢引導這個共創過程。最後的產出是屬於現場的參與者,身為引導師,責任和目的就是推動這個過程。結束時,大家都很滿意。ta說。

當時我們一群菜鳥學員都很感動,深覺這就是一個「過程專家」的經典特色—過程的推動、轉動或是滾動。

那時我們使用的引導師隱喻是:助產士mid-wife,協助女性順利把孩子生下來的助人工作者,功成就此身退,謙遜而低調。

後來,隨著時代更迭,這個隱喻做了些更新,變成是:建築師,導遊和機師的綜合體

● 建築師:設計與結構一套系統,可大可小。

● 導遊:帶著遊客去特定的景點觀賞,得到了什麼,團體自我反思唄。

● 機師:從特定地點啟航,去到特定目的地。機上的乘客需求各異,全程陪伴與尊重。

圖片說明:與當年的同學在學習牆前留影

正如世界有n萬位引導師,學徒也有千百種。

後來啊後來,遇到一位專業教練兼諮詢顧問的學徒,開始踢到了「鐵板」:

一個引導者,在跟自己完全沒有連結的場景中,怎麼能知道自己引導的產出是有效的呢?

他說自己是個壞學生,從此大致是不吃這塊「引導專業派」了,專心做教練去也。去實現:充分發揮專業點評、適時提醒、以及客戶偏離航道時的全力介入。

引導師那塊「專業的派」

那些我們奉為金科玉律的,是否真正服務到客戶?

上期談到引導師的體內海嘯,這期來說說引導的專業過程。

的確,我們第一責任是創造安全的討論環境,第二是設計符合目標的流程,第三是全程陪伴與關懷,至於第四責任,是有點爭議性的

1. 關於產出:在團隊動力的主導目標上,產出並非唯一或終極需要。如果團隊在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更為嚴重的衝突、卡機或是潰散,在維護動力為主的純粹派引導師(姑且這麼稱之)眼中,一切結果都是好結果,都可以激勵團隊去一起面對和接受那些討論和反思話題。

2. 關於點評:純粹派引導師絕不負責點評,主要就是創造空間、設計流程和陪伴團隊。頂多是點撥、提醒和回顧過程。在培訓式的引導過程中,點評則成為必要,具有調整團隊對準「主題」並保證走在正道上的角色。

3.關於跟進:純粹派引導師會提醒客戶在聚會結束後,接下來可以採取的行動與持續的努力,並在引導項目結束後報告提交。這時引導師可以多做一點介入的功夫:對於客戶做一些未來的建議與提議。然後就到此為止。

創新引導師又該具備什麼?做些什麼?

在召喚創新大神的過程中,還需要什麼填充和跟進?

有人問吾:創意/創新引導師,本身也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嗎?

從最初幾年,一直到20年後的今天,我的答案一直是:是的,我認為是需要的。不單需要,而且還要身體力行。

創新引導,和純粹派引導,是有區別的

更細分一點,創意思維的引導、與創新的引導,中間也有差別。

1. 先比對一下純過程引導(簡稱純引)與創新目的的引導(簡稱創引):純引或許可以超脫或無視現場的團體專業和產業特性; 而創引呢,必須是與產業緊密結合的。不知道產業的特性,如何去順勢引導團體擴張腦洞、精壯產出呢?

這裡的一個特殊情境是:教育中的創新引導。這方面往往是跟著科目和科系主題來前進的,學生不見得有專業知識,也不見得有迫切的問題要解決,倒是有很大的腦洞需要被打開,還需要有內容知識的導入。

在引導上,可說是既簡單又艱難:簡單在於學生容易順著走、跟著玩,困難在於產出不容易驗收,完成實踐與修正。演變到今日,從高中到高校...教育中的創新引導開始轉化成為以教授創新技術與創業訓練為主幹的課程和項目方式,期望的是:實現落地的實踐價值,與驗收指標。先不在此論述。

2. 創意思維的引導與創新引導:企業需要我做創意思維的引導時,往往並不需要具體的產出,燒腦和開腦,就足以成為目的:而創新引導呢,就需要實際的產出了,無論是模型prototype、或是行動方案都好。總之,是需要有具體產出,才能算是交差。

這方面,創新引導師可以算是「天道無親」、得做到「慈悲的殘忍」、或是「殘忍的慈悲」,才算是嘔心瀝血的交差完事啊。

3. 創新引導師本身必須具有創新的能力,這點我是100%毫無質疑的。

因此:

吾日三思吾心-心智模式的覺知與覺察

吾日三創吾念-從一點小改變,與建立一些新習慣,像是左手刷牙,走不同的路線,逛些不同的店。參與不同的活動等等,等等。

吾日三破吾框-需要鍛煉自己的心智模式啊。從最小處的走出生活習慣舒適圈開始,到更宏大的產業觀察(逛街有理的代名詞~呵呵),一直到趨勢的大小數據。這些,都是創新引導師少不了的功課啊,這方面吾亦常遇悚然而驚的遭遇:原來我也有這麼多的誤區、禁區與舒適區。

吾日三讀新知-從簡單的微信相關文章,一直到書籍的從不間斷。斷不得啊。

這樣說來,創新引導師必須具備超人般的意志,扇面的觀察力,以及T型的深度呢。你懂了唄,親愛的客戶。

以下,是本周的燒腦問題:

1. 你是屬於哪一類的引導師?在客戶的不同需要之間,你會如何調整?

2. 哪些是創新引導師的必備神技?哪些非必要的?

3. 對於本文,你有哪些反思?跟自己的專業關聯在哪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