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詩

  複習

  03.22

  2019

  州 橋

  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註釋

  

  1、州橋:詳見文中解釋。

  2、駕:指南宋皇帝的車駕。

  3、使者:南宋委派出使金國的使者,詩中即作者本人。

  4、六軍:古時軍制,王師由六軍組成,這裏指南宋軍隊。

  簡析

  

  南宋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朝命出使金國,途中作了七十首絕句,本篇所選即其中最出色者,我們來看一下:

  “州橋南北是天街。”

  所謂“州橋”,又名天漢橋,在汴京城內,橫跨汴河,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一條御道,經由此橋,南北連通,所以詩中說“州橋南北是天街”,“天街”就是御道的意思。

  “父老年年等駕回。”

  范成大寫作此詩時,汴京淪陷已經四十餘年,然而那些淪陷區的人民,父老們,依然渴盼着南宋王朝能夠收復故土,因此他們年年都在第一句所言的“州橋”那裏,等待着皇帝的車駕有朝一日能夠重返御道,然而一天天過去了,一年年過去了,他們等來等去,等到的不過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皇帝陛下似乎早已忘記了他們的存在,竟是半點音訊都無。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於是再也無法控制情緒的他們,面對南宋派來的使者,也即作者本人,強忍眼淚,哽咽失聲的詢問道:“幾時,什麼時候,纔能有王師,真的打回來啊?!”

  這真的是一個讓作者更加無語的問題。不過仔細想一下,又覺得這樣的事情其實並不可能發生。原因就在於,這件事發生的地點在哪兒呢?金國的“南京”汴京,又在汴京最核心的地段,以前大宋王朝的“大內”附近,金人嚴密監視的地方,試想一下,哪個老百姓吃飽了撐的,敢當街攔住南宋使者的車馬,詢問啥時候會有官軍打回來啊,不想活了是吧?雖說淪陷區的百姓確實仍舊有可能心向南宋,但若讓他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恐怕還真的沒幾個這樣的愣頭青,“千古艱難唯一死”啊,社會精英難,普通老百姓更難。

  比范成大晚三年出使金國的韓元吉的記載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判斷,他寫道:“故自渡淮,雖駐車乞漿,下馬盥手,遇小兒婦女,率以言挑之,又使親故之從行者反覆私焉,然後知中原之人怨敵者故在而每恨吾人之不能舉也!”——可見他當時爲刺探真情付出了多大努力,不論是討口水喝,還是下馬洗手,他都派出隨行人員,混入淪陷區百姓,同他們拉關係,套近乎,反覆詢問,百計打聽,這才知道淪陷區百姓固然有心仍舊向南宋者,但卻因爲南宋王朝幾乎沒采取過任何收復國土的有效行動,也幾乎對他們完全喪失了信心。

  不過話雖如此,即使我們很明晰上面的判斷,但此詩讀後,仍舊如清人潘德輿所評論的,“沉痛不可多讀,此則七絕至高之境”,可謂對此詩做出了極高的評價,那麼又是爲什麼呢?這個恐怕就是錢鍾書先生所說的“文藝作品裏的寫實不就等於埋沒在瑣碎的表面現象裏”,只有濾掉渣滓,去除蕪雜,抓住當時社會最重大的命題,也就是愛國心,來表達人們心底最深隱的願望,才能不僅感動那個時代,更感動我們千千萬萬的後來者,這個纔是詩歌真正的使命,也是評價詩歌優劣與否的最高標準,惟願讀者諸君都能牢記。

  是爲詩解。

  解讀者:歲月如歌,網名原上,古詩詞愛好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