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智能手機市場畫風突變,小米推出新品牌Redmi,vivo推出新品牌iQOO,華爲有榮耀,而OPPO終於也耐不住寂寞,推出了Reno,至此國產機前四大品牌華米OV都是雙品牌作戰。

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其他幾百家手機廠商被刷下去後,華米OV四大頭部廠商的競爭反而變的更加激烈,在微博這片公開的社交網絡陣地上,幾乎每個手機廠商都有“發言人”在或明或暗地互懟打口水戰,最開始vivo、OPPO是比較佛系的,並未參戰,但現在這兩大廠商也逐漸加入口水戰當中。

日前,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上就“性價比”的問題開始暗懟,他提到稱,“性價比是僞命題,我只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衆所周知,“性價比”這個標籤一直是小米的專屬,搭載高通最前沿的高端處理器,比如小米9、小米8、小米6等皆是如此,拍照方面小米也是向主流旗艦手機看齊,電池等硬件方面也與主流旗艦手機保持一致,而價格方面,卻遠遠要比其他手機廠商得的多,所以,看起來小米的“性價比”味十足,其他手機廠商想學也學不來,華爲用的是自己的處理器,而vivo、OPPO此前一直是用高通中端處理器,價格比小米要高得多,也達不到“性價比”的定位。所以,沈義人懟的顯然就是小米了。

不過,小米的反應速度也很快,距離沈義人微博發佈不足半個小時,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發佈消息稱,“所謂性價比,是要對比着看的,說的是一分錢至少一分貨、十分錢十足十分貨,而不是五分錢三分貨、十分錢六分貨。”

從徐潔雲的回覆來看,其懟的也是毫不客氣,暗自指OPPO“五分錢三分貨、十分錢六分貨”。OPPO是從去年7月份推出的OPPO Find X纔開始用上高通最新的處理器,像之前的OPPO R17 Pro、OPPO R15、OPPO R11、OPPO R9等機型,都不是高通最高端的處理器,而是高通的中端系列。

在徐潔雲回覆後不久,沈義人也回覆稱,“出門左轉就能買到,難道不是一種成本麼?看不見的省了什麼你真的知道麼?同樣一塊1080p的amoled屏成本也是可以有差異的知道麼?”。

發佈完這條消息後,徐潔雲並沒有再次迴應。而沈義人似乎也意興闌珊,提到稱,“算了,沒有針對誰的意思,只是針對一種現象。懂的人肯定懂,不懂的人也說不明白。刪了 ”然後,果真將前面兩條微博給刪了,雙方也沒有再度掐起來。

就雙方的消息來看,挑起“性價比”話題的乃是OPPO這邊,爲什麼沈義人會懟這個話題呢?這還是要回到行業本身。

此前,OPPO和小米並不是直接競爭對手,兩者的用戶羣也完全不同,但是隨着整個行業的增速下滑後,OPPO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這種時候兩者就會互相滲透,小米開始向2000元以上機型發起攻擊,而OPPO則開始往2500以下市場衝擊,兩者逐漸有了交鋒,沈義人的微博也是在2018年纔開始註冊認證,並且直到2018年末纔開始學會手機廠商“互懟的風格。”

兩者的競爭在3000元這個點上出現了直接的重疊,小米9售價2999元,這個價位是OPPO的大本營,如果小米得勢的話,OPPO就比較慘了。在這個價格區間內,OPPO必須捍衛自己的地位。

而OPPO已經打算推出全新的手機品牌Reno,很有可能這個品牌就是朝着“性價比”去的,也就是跟目前的小米9競爭,既然小米的標籤是“性價比”,那麼,OPPO肯定不會讓小米9在這個價位取得勝利,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採用同樣的方式將小米9壓下去,vivo就推出了iQOO,跟小米9一樣主打“性價比”,售價還比小米9便宜了一塊錢。

Reno估計也會直接朝着小米9對標,只要兩者硬件配置類似,誰勝誰負還不定呢。

不過,Reno是一個全新的品牌,也需要外界的關注度,而懟小米的話,無疑也會獲得關注度和話題度,這種方式雖然不夠高雅,但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卻能屢試不爽,多家手機廠商都會這個套路。

綜上,之所以提到“性價比”,一是新品牌需要,二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關注。

再回到“性價比”這個問題本身,OPPO和小米誰說對了,誰說錯了呢?

首先,性價比是不是僞命題?郭靜的互聯網圈認爲,這個問題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性價比是外界對某個產品的一種綜合性考量評價,有些用戶關注性價比,有些用戶不關注性價比

對於不關注這一點的人來說,當然是僞命題,除了性價比這一因素外,用戶可能還會關注外觀、顏色、電池以及購買便捷度等因素,比如,用戶雖然覺得某款手機不錯,但是遲遲搶不到,也是沒轍,而此時,某手機卻能現貨直接購買,用戶直接在小區門口就能夠直接拿到現貨,用戶當然會選擇後者。

對於性價比超級在意的用戶來說,性價比自然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是當了“冤大頭”,白白花了冤枉錢。

其次,關於“一分錢一分貨”。小米提到的是產品本身,而OPPO方面提到的是產品、服務等各個方面。就產品而言,屏幕、電池、攝像頭等硬件配置,並不只是單純的數據能夠體現的,比如,同樣是後置雙攝像頭、三攝像頭,某家的像素可能會更高一些,但這並不意味着其拍照就會比另一款手機好,傳感器、圖像處理引擎、鏡頭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拍照的質量。所以,單純從硬件參數即可看出哪款手機性價比高。

而服務方面,則包括很多,比如是否有現貨、是否有線下實體店體驗、是否有銷售員指導使用以及售後服務等都是服務的一部分,而這部分跟產品也是連爲一體的,只不過用戶不怎麼關注而已,有些手機廠商會刻意忽略這個要點,只談手機。

服務方面自然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手機硬件成本,纔是總的成本,此時所帶來的用戶體驗纔是“一分錢一分貨”,從這個角度來看,沈義人的說法並沒有錯。

當然,有的用戶對服務需求量並沒有那麼大,比如iPhone,可能用戶從購買iPhone XS、iPhone XS Max起,就從沒去過實體零售店,也沒感知到其服務究竟如何,這種時候,當然還是要看產品說話,而處理器、攝像頭、電池、屏幕等硬件參數的數據,自然就成了其考量的標準。從這一點來看,徐潔雲的說法也沒問題。

顯然,就“性價比”這個問題,OPPO和小米的理解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這種時候談論誰對誰錯就比較難了,而對於用戶來說,自然也是各有各的看法。OPPO之所以會和小米懟上,根本問題還是因爲雙方在搶地盤。OPPO要藉着Reno來推出“性價比”高的手機產品目前來看是毫無疑問的,至於市場是否會買單,OPPO是否能借此再上一層樓,仍需時間來驗證。

對於用戶而言,市場上出現越來越多“性價比”高的手機產品,自然是好事,手機廠商終於開始在同一個陣營內競爭,這種時候,產品品質方面自然不會差。

從售價來看,用戶在智能手機上的預算被手機廠商逐漸擡高,但想想售價近萬的iPhone,三四千塊錢買一部安卓機真不算貴,唯一能慨嘆的就是賺的太少,收入上漲速度跟不上手機售價的上漲速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