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在臉書放上1996年美軍航母巡弋臺海的老照片。(圖/取自美國在臺協會 AIT臉書)

▲AIT曾在臉書放上1996年美軍航母巡弋臺海的老照片。(圖/取自美國在臺協會 AIT臉書)

記者陳弘修 / 臺北報導

國安會祕書長李大維5月中旬前往美國,傳出與美國國安顧問等人進行會晤,在政壇和臺美外交圈引發關注。事實上,以國安會祕書長的層級和白宮官員聯繫或接觸,李大維並非第一人,臺灣方面其實已經行之有年。

以1997年為例,在臺海危機受到世界關注時,當時的國安會祕書長丁懋時就曾兩度前往美過,先後會晤國家安全顧問雷克、副安全顧問史坦柏格、主管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塔諾夫等人,就兩岸事務與美中臺三邊關係等議題交換過意見。

資深外交人士透露,1996年發生臺海飛彈危機時,當時的外交部長為章孝嚴、駐美代表為胡志強,而國安會祕書長丁懋時也奉前總統李登輝之命,兩度前往美國會晤安全顧問雷克等人。1997年,丁懋時再度前往美國,並於紐約會晤史坦柏格,以及塔諾夫等人,而外交部事後也證實了這項非正式的會面。

臺灣在1996年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解放軍在1996年3月8日朝基隆和高雄外海發射飛彈,美國隨即也在當天宣佈獨立號航母戰鬥羣部署到臺灣東北海域。3天後,美國海軍再從波斯灣加派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前往臺灣東部海域,而中國潛艇部隊也緊急全部出海抗衡,雙方劍拔弩張。

對此,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教授受訪時也表示,李大維赴美與美國國安顧問會晤一事應非有史以來首次,1990年代中期便有丁懋時與當時美國安全顧問雷克的會晤,但也不排除有強力操作李大維訪美的重要性,希望讓民眾覺得臺灣對美關係又到一個頂峯的感覺。

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裴瑞(William Perry)曾在2010年《日本經濟新聞》中「我的履歷書」專欄披露,中國當年發射的是地對地M9型飛彈,分別落在高雄西南約44公里和基隆東邊解放軍設定的目標海域,他當時和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利卡許維利都認為,中方的行動未超越演習預設範圍,目的在以恫嚇外交,影響臺灣大選,而並非真的要攻擊臺灣。

另外,前外交人士則指出,由於那時候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副總統高爾都相繼訪問北京,除了臺海危機後的美中臺三邊關係外,這種針對單一議題的臺美高層官員互動,之後也逐漸演變成了重大議題發生時,臺美雙邊在處理與因應的會面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