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六甲去吉隆坡總里程約140公里,兩個小時可到。在真正進入市區之前就能看到雙子塔和電視塔的雄姿,彷彿佳人,遺世而獨立。後來才知道,走在吉隆坡的街頭,當你駐足,然後擡頭,你總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到它們。

  它們是真正的城市地標。無處不在。

  在車子拐彎的剎那,一座漂亮的小教堂躍入眼簾,趕緊搶拍,傾斜的角度有種奇特的美麗。

  大巴車停在了富都車站,下車後步行不足十分鐘就進了唐人街。

  安頓好後,開始吉隆坡城市一日遊。

  吉隆坡位於雪蘭莪州,是馬來西亞三個直轄區之一。她在1857年建於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的交匯處,這就解釋了吉隆坡的馬來語名——Kuala Lumpur的由來,KL的原意爲泥濘河口。

  反映上世紀初中國民情的老電影中經常會有下南洋的戲碼,故事中,年輕健壯的小夥子和岣嶁着腰的老年男子爲了謀生擠擠挨挨地把自己塞上船,大拇指蘸一下紅沙泥,在“賣身契”上按下代表同意的指印,漂洋過海,幻想着前方的花花世界。

  可是,從來沒有天堂,前面是大海,煙波浩渺,前程未卜;前面有沒有我們的生存之道?讓我們可以用汗水換回銀元,去娶回守候在望夫崖靜靜等待的姑娘。

  下南洋,很多人去了礦地。當年,雪蘭莪州的皇族拉查阿都拉(Raja Abdullah)開放巴生谷,吸引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採錫礦工,他們的大批加入加速了錫礦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吉隆坡的繁華。鑑於當時中國人的影響力,統治馬來亞的英國殖民政府也委任了稱爲“甲必丹”的華人領袖來掌管當地華人的事務。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幾乎可以說:吉隆坡是華人礦工發展起來的。

  所以,在馬來西亞有句話,叫做:馬來人控制政治,華人控制經濟。

  按照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理論,我們是不是可以猜測數年後華人會掌舵馬來西亞?

  一個娶了穆斯林妻子的馬來華人喫一口叻沙,慢悠悠地說,我覺得不可能。

  和很多東南亞國家一樣,馬來西亞也曾難逃被殖民的命運。不同的是,在這個穆斯林國家的首都,帶有殖民風格的建築並未佔上風,反倒是清真寺無處不在,它們創造的強大氣場足以令人忽視吉隆坡曾被殖民的過往。

  我們的吉隆坡之旅從赫赫有名的雙子塔開始。

  按計劃,我們應該先乘坐輕軌到雙子塔下車,在那裏拍完照後繼續乘坐地鐵到佔米回教堂,然後逐一遊覽佔米回教堂(Masjid jemak)、鐘樓、獨立廣場、國家清真寺、舊火車站等景點。但在皇帝的堅持下,我們打着傘(酷熱)硬是徒步約4公里走到了雙子塔。

  因爲明天會專門用一個篇幅來介紹雙子塔,所以今天此處略去。但是考慮到其地位,所以,先上張照片。

  佔米回教堂位於八生河及鵝嘜河的交匯點,建於1907年,是吉隆坡市最古老的回教堂,尤以優雅的拱門穹頂見長,完全體現了摩爾式建築的風采。女子不能着短裙短褲進入,門口提供頭巾和長袍。

  從教堂出來拐個彎便會看到一座氣勢恢宏的建築,這就是蘇丹阿都沙末大廈(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這座宏偉壯觀、風格獨特的大廈建於1897年,典型的摩爾色彩,高40米的大鐘樓相當有存在感。這裏曾經是英殖民政府幾個重要部門的所在地,如今是馬來西亞最高法院之所在。

  高法隔壁的一棟建築

  蘇丹阿都沙末大廈對面就是獨立廣場(Merdeka Aquare),廣場面積約8.2公頃,是一個正式的閱兵場所,一杆高達100英尺的旗杆高高挑起馬來西亞的國旗,迎風招展。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的國旗第一次從這裏升起,象徵着從此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

  從獨立廣場繼續向前步行10分鐘左右可到國家回教堂(Masjid Negara),該教堂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之一,主穹頂是18角星造型,代表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伊斯蘭教的五大支柱。73米高的尖塔劍指藍天,精緻巍然。

  與其他清真寺不同的是,國家回教堂的風格更傾向於現代派,外部造型簡潔流暢,空間感極佳,內部裝飾金碧輝煌,又表現出回教藝術、書法、知識和裝飾的傳統美感。

  參觀國家回教堂免費,但必須脫鞋摘帽,對男人着裝無甚要求,女人則必須換上傳統的穆斯林服裝(也是免費)。村婦個子小,寬大的紫紅色長袍幾乎將整個人淹沒掉,搞得幫忙換衣服的老太太一邊笑一邊幫村婦整理好長袍實在沒辦法還將衣服最上端的帶子繞到脖子後再轉回來打個結以免走路摔跤。

  參觀完國家回教堂已是晚上6點15分,皇帝令村婦繼續拍照,自己去辦公室蓋章。此時已過下班時間,辦公室內絕大多數工作人員早已撒鴨子,恰恰就是那位管公章的女孩尚未離開。皇帝說明來意後,女孩愉快地在我們的特製蓋章本上蓋上了國家回教堂的公章。

  瞧這運氣。

  村婦參觀完,先行回到入口處,正欲換下紫色的連帽長袍,先前出場過的老太太說,且慢,相機給我,你站在臺階上,不對,再上一層,好,雙手做捧水狀,看我,卡擦。

  村婦一臉傻乎乎地樣子便被定格。

  老太太說,你老公呢?哦,還在裏面?你多大了?結婚幾年了?有小孩沒?相機多少錢啊------

  恰好皇帝回來,老太太又說,你們打車回去吧,揹包走路回去不安全的------

  老太太人真好,每個人進出都能享受到她的關照和慰問。

  國家回教堂對面是老火車站(Old railroad station),這是一座擁有伊斯蘭式拱門和螺旋塔的夢幻般的城堡。但其實更正確的說法是,它,其實不是一座,而是兩座,灰色的建築羣爲車站辦公部門,白色的建築纔是真正的火車站。兩者之間的道路車流如織,我們小心翼翼費盡力氣後終於安全過到路對面,剛想說怎麼不搞個地下通道之類的話結果就看見不遠處的地下通道出入口正張着個大嘴嘲笑我們的近視眼。

  如今,這個建於1892年的老火車站依然處於使用狀態,但自從吉隆坡中環(KL Sentral)在2001年啓用後,它的地位顯然已一落千丈。

  繁華過後,不過一聲嘆息。

  喜歡懷舊的人推薦在火車站處的 heritage hotel住宿一晚,價格不貴,算得上平易近人。

  參觀完老火車站後,我倆徒步返回唐人街,沿途發現一處“金蓮記”,潘金蓮尋食記?有創意。

  其實金蓮記是家福建麪館,也提供炒菜。我們要了一份招牌菜福建面(海鮮炒麪),一份雞扒飯,一小份耗油芥藍和一份白菜肉餃湯,喫的很是舒坦,唯一遺憾是那份招牌面條讓我們有些糾結。福建麪館貌似很有名,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的食客都點了至少一份,但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喫完。老實說,此面味道相當一般,倒是這店名起得頗爲撩人。

  今天我倆全天徒步里程絕對突破了20公里,回到酒店時已是精疲力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