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resdefault.jpg

「知道」之前,要先學會「不知道」。
——來去天竺找尋迷惘自己

身處資訊爆炸世代,已習慣急著去瞭解去掌握一切,我們在大數據中迷失,有些人正在找尋的路上,而有些人也許一生都找不到那本經書。

今晚,有幸參與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對於這次作品的定調其實從劇名強烈的動作「借」就體現出導演試圖作為藝術行動的想法。自演員排練實況直播行為開始,大膽的打破社會既有對於「正式演出」時成功的框架,直接讓觀者用現代年輕人的觀看方式,參與其作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就像是人生找尋的旅程中,不斷嘗試、失敗、修正、迷失、繼續找不到方向、學會分享經驗、一趟無法用「結果」正反定義的旅程,以此行為貫穿本次演出。

#什麼時候借書
當我們渴望瞭解某個答案時,過去我們會到圖書館中尋找解答,而答案作為滿足自己不足的慾望也好,同時也是一趟找尋認識自我的旅程。本作以四大奇書《西遊記》為故事主架構,融入現代人「尋找自我」的議題,分別挑選章節並以四大角色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結合生活化的形式,對社會現況提出觀察與提問。

#不知道的起飛開始
演出開始前團隊入場需之中再三叮嚀「打開飛航模式」,還很重要的講三次,暫時放下手機網路的一切,準備登機。作品場景設定於貞觀機場,讓觀眾容易將人生比擬為一趟旅程聯想開始。一開始的編排,相信也成功構成觀眾一頭霧水,不知道,是好的開始。

#作品中的行為
模糊了角色與演員,也模糊了演員與觀者

#我們都是唐三藏 X 從演員/觀眾角度進入角色
自序幕開始,角色以「演員的身份」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對話分享這段故事的開端,邀請觀眾從一數到六十劇情就會揭幕,臺下觀眾跟著數著,就像是我們理所當然的「期待」一樣,但人生是無法用數字測量的。

#七十二變孫悟空X選秀節目
以尋找孫悟空橋段為例,現場營造出選秀節目氛圍,評審與觀眾位置方向一致,試圖再次將觀眾與評審演員位置拉近,更詢問觀眾意見,製造出社會結構的框架亦或是標籤都是由我們每個人所構成,反觀這些既有的社會化壓力究竟壓垮了多少人?

#好色之徒豬八戒X相親節目
相親節目在適合豬八戒角色不過了。主持人請在場觀眾拿出手機挑選相簿中一張最喜歡與最不喜歡的一張照片,短時間要面對「選擇」的過程其實相當困難,大家把選好的照片舉起手機,就像現代社會中的社羣或交友軟體,每個選擇都是給予自己的一份期待,也許每個期待都是珍貴經歷吧!而被選中將上臺與豬八戒相親,真實與演員互動與讀本,再次破解觀眾與演員間的結界。

#瀕臨死亡沙悟淨X微光呼吸
這一幕與前幾幕豐富的編排下,格外具有實驗性的挑戰。天啊!竟然還可以這樣玩好屌!內心其實驚嘆著!全場燈暗,冷氣運作聲在此也關閉,整個劇場無論是燈光或冷氣機都停止了,剩下的是屏氣凝神的呼吸聲。舞臺上是一名得了肺病的沙悟淨,玩著手機手電筒微光下,低聲的呢喃著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知道有沒有在向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致敬XD)在黑暗無光裡,我們感到孤獨恐懼,另一方面也是得以面對最真實的自己,相較於前幾幕眾人說唱,也許回到孤獨本身才是真正瞭解自己的開始。

 

32226783_10215541884207683_3591634408068612096_o.jpg

 

「人生最難是做自己,第二是取西經。」

當進入這個社會化的大機器後,往往成為「角色」比做自己容易多了,在原有的標籤形象之下,真實的「自己」總是被隱藏著。最後導演特別以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橋段,唐三藏斷絕孫悟空師徒關係作結,分離也許纔是認清自己的起點,就像人生旅程一樣,不斷相遇分離,人生每個階段的課題,這些經過的人事物,也許都帶著不同的助力,也許是解惑,也許是陪伴,也許是再次帶你進入另一個課題,對於未來我們不知道,也不一定要知道,誠實地學會與自己共處,自己想要什麼?自己總是最知道的。


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
演出時間:5/11 (五) - 5/13 (日)
演出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把自己留下吧
主題曲是否出ep啦
來去天竺借本書
這個世代的時代劇
期待有更有趣的實驗性作品
進港浪製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