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是周勃的兒子,是漢景帝平定七王之亂的首席功臣,他先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擔任太尉,後又出任丞相,可謂是「出將入相」。

不過,漢景帝認為周亞夫性格孤傲,難以駕馭,是以後來不斷打壓周亞夫。周亞夫先是在景帝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景帝決心除掉周亞夫。

《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周亞夫連景帝都不放在眼中,怎麼可能將來聽「少主」的話呢?於是,等有人告發他謀反時,景帝毫不猶豫的對周亞夫採取了措施,意在除掉他。最後周亞夫也「五日不食,吐血而亡」。

按照景帝的說法,周亞夫之死,更多的原因在他「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然而,周亞夫之死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梁王死了。

根據記載梁王死後一年,漢景帝就開始打壓周亞夫了,這不得不使我們把周亞夫的死與梁王聯繫在一起。如果梁王不死,周亞夫就還有利用價值,即使不讓他掌握兵權,梁王也不敢輕舉妄動。梁王一死,周亞夫制衡梁王的作用已經沒有了,且他本人在軍中威望極高,對景帝和將來的「少主」有威脅,因此只能落得一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局了。


西漢有位將軍歷經文景兩朝,而且在漢景帝時期他以少勝多平定了七國之亂,之後景帝任命他為丞相,這個人就是周亞夫。但是周亞夫沒能把握住自己的好命運,最後是以某犯罪下獄的,他在獄中絕食身亡了。那麼他的這個悲慘結局是誰造成的呢?是漢景帝的問題還是周亞夫自己的問題呢?當然是周亞夫的問題,他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

1.功勞大地位高

一個大臣的功勞大地位高是件好事也是件壞事,好事是他自己可以得到很多封賞,壞事是皇帝對他不放心。周亞夫為什麼會功勞大地位高呢?因為周亞夫的父親是周勃,周勃在之前的文章講過了就不再說了。周勃去世後,周亞夫承襲了他爵位,所以周亞夫出生在漢朝功臣家中,一出生地位就很高,而且周亞夫軍事管理水平很強。文帝時期,匈奴犯邊,周亞夫就率軍防備匈奴。文帝見到周亞夫的治軍後,認為周亞夫可以帶兵打仗,漢景帝登基後,周亞夫就成了車騎將軍。不久,七國發動叛亂,周亞夫帶軍又平定了叛亂,解除了藩王對中央朝廷的威脅,並加強了中央集權。

所以,周亞夫對鞏固西漢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立下了巨大的功勞。按道理來說,大臣立功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不利的一面。周亞夫出生在開國功臣之家,而且又立下了不少戰功,還掌握了一定的兵權,那麼漢景帝對周亞夫是有些忌憚的。周亞夫的地位和權勢總讓漢景帝有些不放心,於是漢景帝在陶青生病卸任了丞相職位後,立即任命周亞夫為丞相了。這個好像是給周亞夫升職了,但其實是解除了他的兵權,防備他功高蓋主,進而造反。因此,周亞夫的功勞和地位給周亞夫最後下獄埋下了伏筆。

2.直率

直率是周亞夫下獄的另一主要原因,這又是怎麼回事?直率是可以有的,但是直率到得罪了皇帝,讓皇帝的尊嚴受損,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周亞夫的功勞和地位已經讓漢景帝很不安了,然而周亞夫沒能察覺到這一點,居然屢次懟漢景帝,讓漢景帝對他非常不滿意,而且對他疑心更大了。比如,漢景帝要廢掉太子劉榮,要立劉徹為太子,周亞夫居然在朝廷上公開反對廢太子,漢景帝就此不滿周亞夫的作為,開始疏遠他了。接著竇太后要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開始漢景帝沒同意,說是要和大臣商量,結果漢景帝對大臣們提出這個事後,周亞夫又立即反對,說這是違背了祖制,漢景帝也是無話可說了。然後匈奴有五個將軍降漢,漢景帝也要封他們為侯,這次周亞夫還是反對,認為把叛國的人都封侯,以後怎麼處罰犯罪的人。漢景帝對此非常不滿意,認為周亞夫迂腐,於是封了這五人為侯,但事情沒完。周亞夫不幹了,他以生病為由提出辭職,漢景帝也不含糊,也同意了周亞夫的辭職,這下兩人鬧僵了。

後來漢景帝為了試探周亞夫是否得到反省,就設宴招待大臣,也請了周亞夫,但是周亞夫的桌前沒放筷子,周亞夫就提出來要筷子,漢景帝就取笑他,周亞夫覺得受到羞辱,然後謝罪,接著周亞夫轉身走了,漢景帝很失望,認為周亞夫還是老樣子輔佐不了太子的。周亞夫三番五次反對漢景帝的提議,而且還給漢景帝潑冷水,漢景帝大度而且也沒有得到他的罪狀,因此沒治他的罪,但是一但抓住了周亞夫的大錯,那漢景帝也是不會放過的。

例如,周亞夫的兒子私自買甲盾,這類物品是國家禁止的,結果他兒子為了工錢還和僱工發生了矛盾,僱工就告發了他,漢景帝就派人查。周亞夫並不知道這件事,但他也不說話,大家以為周亞夫賭氣,漢景帝為此也非常惱火,就把周亞夫交給了廷尉,以謀反罪論處,周亞夫就這樣下了獄,但周亞夫不堪其辱,絕食抗議,最後是吐血身亡了。周亞夫的直率是導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他直率地不分場合,不分時候,不分人與事,只要他覺得不對的,都提出反對,這種直率是不行的,所以他為他的直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令人嘆息。

周亞夫在歷史上來看也是個忠臣,他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不陷害忠良,提出的建議也是為國家著想,那為什麼會落得個下獄的結局呢?因為他的方法不對,他為人過於直率,只要他覺得不合理的事,他都直接提出反對,也不管人家是否能接受,再加上他的權勢和地位,使得漢景帝對他起了疑心,最後他兒子犯法牽連到他,導致他最後是冤死獄中。所以周亞夫的結局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工作中要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和領導講話,要注意用詞,語氣也要柔和,要讓對方能聽得進去,最重要的是要給領導面子,不能像周亞夫那樣,覺得領導不對了就直接提出來,搞得大家都很尷尬,最後倒黴的還是自己。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阿文!本文原創,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轉載,歡迎關注。

優秀的皇帝、安穩的王朝,離不開有作為的大臣輔佐,劉邦正是因為有了蕭何、張良、韓信、周勃等有能力的大臣們誅殺外敵,才得了漢室江山。而到文景二帝的時候外患雖然不再是很大的威脅,但是在劉邦時代分封的劉氏宗親們,也就是各地藩王們不老實了,俗稱內憂。尤其在漢景帝時候,景帝並沒有像劉邦當時那麼多得力的助手,略顯拙荊見肘。「當別人都行的時候你也行,這不叫本事,當別人不行的時候你行,這才叫真本事」。有的人打仗厲害,有的人謀略厲害,而周亞夫屬於能文又能武的全能型人才,為漢景帝平叛了七國之亂,保全了景帝的皇位,可以說是景帝的再造父母、救命恩人。可是出將入相的周亞夫為何在職業末期被景帝打壓?由天堂跌入了地獄,最後做了一個餓死鬼呢?接下來阿文和各位朋友們來瞭解一下大將軍周亞夫。一:「奴才的身子——公子的命」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元勛絳侯周勃的次子,活脫脫一個官二代,但他並不是一個紈絝子弟,反而是一個善於領兵打仗的軍事天才。在漢文帝的時候就脫穎而出,漢文帝二十二年,匈奴又開始不老實了(還沒有像漢武帝時期的時候,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主動進攻我國的北部地區。漢文帝為了保衛京師,派三路大軍在長安附近進行軍事操練,祝茲侯徐厲在棘門、宗親劉禮在灞上、當時還是河內太守的周亞夫在細柳。漢文帝為了鼓舞士氣,對三處大軍進行了閱兵。當時在灞上和棘門的軍營很好進入、套路也很老套,「同志們辛苦了,為人民服務」,紀律鬆鬆垮垮。而到了周亞夫的細柳軍營就給了漢文帝不一樣的感覺。

《史記》中是這麼記載的: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從上述可見在周亞夫軍中,無規律不成方圓,不管你是皇上還是小兵必須遵循軍中的紀律。從那之後,周亞夫給漢文帝留下了好的印象,發出了得亞夫者,勝過千軍萬馬。後來匈奴退去以後,漢文帝把保護長安最重要的任務交給了周亞夫,提升他為中尉(相當於現在的公安局長)。並且在臨終前「白帝城託孤」,把漢景帝劉啟和西漢的安危交給了周亞夫,可見對他的信任。

二:危難之時——顯身手

漢景帝時期削藩進入了深水區,漢景帝聽從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以雷霆手段進行了削藩,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首的七國打出「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發動叛亂。一時間勇猛無比,打得漢景帝委曲求全的把晁錯腰斬了來緩和關係,可惜的是七國諸侯王要的是不是晁錯的命,而是他劉啟的命。於是漢景帝想起了他老爹漢文帝的話,啟用周亞夫為太尉開始平叛。當時七國聯合勢如破竹,如果以正面交鋒必敗無疑。周亞夫避其鋒芒,以強大的梁國為屏障,做了一個「圍糧救梁」的計謀,偷襲了七國的糧草。帶兵打仗有著千里不運糧的說法,七國因為手裡沒糧心裡特慌,手忙腳亂之時,被周亞夫率領大軍取得了勝利。當然周亞夫因為平叛有功,節節高升,但是漢景帝的弟弟梁王不知道周亞夫的計謀,對周亞夫不救梁國而一直懷恨在心。

三:君臣同朝——不同心

平叛七國之亂以後,漢景帝越來越信任周亞夫,任命他為丞相,輔佐景帝共治天下,對於周氏家族那是何其的榮耀。但是由於他的不肯變通,在廢太子劉榮的事件中,站在了漢景帝的對立面,越來越不受漢景帝的待見,而後又在封侯的事件中徹底失去了漢景帝的信任。

1.得罪了皇帝他媽,那肯定給你穿小鞋。竇太后想封王信為侯,周亞夫偏要唱反調,《史記》中記載他是這麼說的:「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

2.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人歸順漢朝,漢景帝為了展示漢朝的寬宏大量,準備封他們為侯。這時候周亞夫又反對,讓漢景帝下不來臺,但還是封了他們為侯。皇帝都不聽他的了。周亞夫落寂的只能辭職,屬於他的時代慢慢消失在了夕陽西下。(我想說的是擺正自己的位置,和皇帝認真你就輸了)

四:周家——興亡周亞夫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兒子。他的兒子覺得周亞夫大限已到,偷偷買了五百甲盾,準備發喪時用。你說他是真傻還是缺心眼,明明知道購買甲盾是違法的,還偷偷購買。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陷周亞夫於不忠,而且還拖欠農民工的錢,被人家上訪了(不知道農民工的錢不能拖欠嘛)。最後周亞夫受不了廷尉的羞辱,絕食五天而死。

當然對於周亞夫的絕食而死,還有一段小故事。那就是周亞夫做河內郡守的時候,有個老婦人名叫許負,會看相。她給周亞夫看的是:三年封侯、八年丞相、再過九年會餓死。雖然周亞夫嘴上不承認,但是一切都是按著看相老婦人的相面上走的,周亞夫也是朝著那個方向奔的,封侯拜相都實現了。至於絕食而亡,我個人覺得是周亞夫潛意識而至,他相信了術士之言,便奔著絕食而去了。

縱觀周亞夫的一生,前半生輝煌、後半生落寂,周家起於周勃、興於周亞夫,但也亡於周亞夫。他的社稷為重君為輕的理念不被漢景帝喜歡,他對大漢的忠心那是無可置疑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點,在封建王朝中一切不以皇帝為中心的忠誠都是愚忠,註定沒有好結局。

參考資料《史記》

我是阿文,是一位歷史愛好者,並不是歷史大咖,碼字不易,感謝朋友們的關注。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大家多多留言、多多吐槽,讓我們一起探討歷史的奧妙!


首先,只懂軍事,不懂政治。周亞夫可以說是西漢建立者——軍功受益集團第二代中最優秀的一位。他不僅沒有躺在父親功勞簿上喫老本,反而積極進取,在吳楚七國之亂中力挽狂瀾,使這場西漢建國以來最大的內亂消弭於無形。但是,由於他治軍嚴格,早在文帝時期,匈奴進犯北部邊境,文帝急忙調邊將鎮守防禦。為了警衛京師,文帝派三路軍隊到長安附近抵禦守衛。宗正劉禮駐守在灞上,祝茲侯徐厲駐守在棘門,河內太守周亞夫則守衛細柳。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到三路軍隊裏去犒勞慰問。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門,這兩處都不用通報,見到皇帝的車馬來了,軍營都主動放行。而且兩地的主將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時慌慌張張。送文帝走時也是親率全軍送到營寨門口。

文帝到了周亞夫的營寨,和先去的兩處截然不同。前邊開道的被攔在營寨之外,在告知皇帝要來慰問後,軍門的守衛都尉卻說:「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將軍命令,不聽皇帝詔令。

這就看出周亞夫的心中只有軍事沒有政治,絲毫沒有把功高震主放在心裡。平定七國之亂後,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開始景帝對他非常器重,有一次,漢景帝要廢掉太子劉榮。但周亞夫卻強烈反對,須知,周亞夫出將入相,在國家內部有極高的威望和話語權。但是他卻幹預到立儲風波中,可以說是很為皇帝忌憚的。

而後,景帝又把他召進宮中設宴招待,想試探他脾氣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給放筷子。周亞夫不高興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著對他說:「莫非這還不能讓你高興嗎?」周亞夫羞憤不已,不樂意地向景帝跪下謝罪。景帝剛說了個「起」,他就馬上站了起來,不等景帝再說話,就自己走了。景帝嘆息著說:「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所以說漢景帝防備的不是如今,而是為了避免他在日後不能輔佐少主,會謀反作亂。

其次,周亞夫父親周勃的歷史讓人顧忌。周勃在呂后死後誅滅呂氏,雖然安穩了劉家的江山,但是,始終留下了擁兵自重的事實,自然讓皇帝心中有隔閡,加上週亞夫的性格過於桀驁不馴,所以,皇帝寧可羅織罪名,也要將周亞夫除掉。


周亞夫因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的功勛,於漢景帝七年(前150年)被升任為丞相。由於周亞夫為人耿直,堅持正道,故而得罪了漢景帝、王皇后等人,主要有以下幾件事:

其一,周亞夫反對漢景帝廢太子劉榮。劉榮是漢景帝的長子,在漢景帝四年被立為太子。但劉榮的生母卻仍是一個普通妃子,並沒有被立為皇后。漢景帝原來的皇后姓薄,是漢景帝祖母薄太后的親屬,漢景帝不喜歡,故而等薄太后一死,漢景帝立刻就將薄皇后廢掉了,新皇后則一直未立。劉榮的母親姓慄,為人妒忌,特別是因為不答應長公主劉嫖為其女阿嬌向太子劉榮的求婚,使得長公主劉嫖與劉徹之母王夫人聯合了起來。她們共同在漢景帝面前極盡挑撥誣陷之能事,最後使漢景帝大怒,他廢掉了慄妃,廢掉了太子劉榮,而改立王夫人為皇后,改立王夫人所生的劉徹為太子。

廢太子雖說是皇帝的家事,但也是牽動舉國上下的重大國事,所以剛剛被提為丞相的周亞夫對此堅決反對,與周亞夫一同勸阻此事的還有竇太后的侄子魏其侯竇嬰等等。漢景帝此時對慄妃與太子劉榮的厭惡之情已經根深蒂固,他不僅不可能迴心轉意,而且還對周亞夫、竇嬰這些反覆勸阻、反覆提意見的人,也都從厭惡而逐漸轉成了憎恨。

周亞夫等不僅招來漢景帝之恨,而且招來了王皇后、皇太子(未來的漢武帝),以及景帝之姐大長公主之恨,性質與後果都是嚴重的。

其二,周亞夫反對漢景帝封王皇后的兄長王信為侯。這件事是由竇太后建議的,因為竇太后的兄弟沒能在竇太后當皇后時及早封侯,等到竇皇后當了太后再想封其兄弟為侯時就已經來不及了,其兄遺憾地死去了。故而她為兒媳王皇后之兄王信提出此事,目的是為了改善她與兒媳之間的緊張關係。結果又遭到了丞相周亞夫的反對。周亞夫說:「想當年高皇帝曾做出規定,不是皇帝劉姓子孫,一律不得封王;沒有在戰場立有戰功的,一律不得封侯。誰要是不按規定封了王或是封了侯,那就全國上下都起來討伐他。今天王信,他雖然是皇后的兄長,但他沒有在戰場立過功,封他為侯,不符合當年高皇帝的規定。」

西漢景帝一聽,沉默不語,王信自然也就沒能封侯。這件事對於漢景帝自然是無所謂,對於竇太后也沒有實際的利害,但對王皇后就不是小問題了。這裡一方面涉及到其兄長王信的巨大實際利益,同時涉及到王皇后本人的面子與尊嚴,所以她對周亞夫懷恨在心。周亞夫的危險,又嚴重了十分。

其三,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時候,幫著漢景帝貫徹「一石擊二鳥」的方針,使梁國蒙受的損失很大,因此梁王劉武每次上朝,都在母親竇太后和兄長景帝的面前數說周亞夫的壞話。竇太后是從一開始就站在小兒子梁孝王的立場痛恨周亞夫。漢景帝開始時是指使周亞夫這麼做的,後來事過境遷,好了傷疤忘了疼,漸漸地也和他的母親、弟弟對周亞夫一道厭惡痛恨起來。

其四,當時有五個匈奴貴族叛變匈奴,投降漢朝。漢景帝很高興,想封他們為侯爵,以鼓勵其他人也來投降,但周亞夫堅持不同意。周亞夫說:「如果把這些背叛本國、前來投降我們的分子封為侯爵,那以後我們將如何教育我們的子民,將如何處置那些背叛我們的國家而叛逃到匈奴去的人呢?」景帝聽了很生氣,說「你簡直是榆木腦袋,沒有一點靈活性」,當面就把周亞夫的話頂了回去,硬是給那叛逃過來的五個匈奴人封了侯。

從以上種種情況分析,周亞夫當時在朝中所處的地位已經相當孤立、相當危險了,但性情直爽、一心為公的周亞夫竟然還沒有任何覺察。也正是在周亞夫已經招致漢景帝如此憎恨,而周亞夫的功勛、威望又如此之高的情況下,當年他那種「軍中只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的話,就被漢景帝又恨又怕,成為周亞夫必死無疑的原因了。

漢景帝要殺周亞夫,但周亞夫沒有任何罪過,於是漢景帝就故意找碴兒:有一天,漢景帝邀請周亞夫到宮中參加宴會,席面上擺著大塊的肉,但沒有刀子,也沒有筷子。於是周亞夫就對服務人員說,讓他們把筷子拿來。漢景帝一聽大怒,他說:「我們對你如此尊敬,你還覺得不滿意嗎?」周亞夫見此情景,他就不再說話,恭敬地退出了宴會廳。漢景帝的目光緊緊跟隨著周亞夫離去的身影,恨恨地說:「這樣一個桀驁不馴的傢伙,沒法留著他侍候日後的小皇帝!」

這就表露了漢景帝對周亞夫深藏已久的仇恨和必欲殺之而後快的禍心。對於周亞夫來說,大禍已經不可避免,剩下的只是時機問題了。漢景帝最後找了一個什麼樣的藉口呢?

周亞夫的兒子為他父親偷著向「工官尚方」買了五百套殉葬用的鎧甲盾牌之類東西。買殉葬品無所謂,但「工官尚方」是專門給帝王製造器物的部門,買這種部門製作的器物用於臣民就有了一個「越份」的問題。於是周亞夫就以這個罪名被下獄了。當時的廷尉,也就是「九卿」之一的最高司法官審問周亞夫說:「你買這些鎧甲盾牌之類的東西,不是存心準備造反嗎?」周亞夫說:「我買這些東西是用於死後當殉葬品的,這些木製、陶製的東西可以用來造反嗎?」廷尉說:「你即使不想在陽間造反,就是要造反地下」這種開玩笑一般的語言,給一位高居丞相之職的元勛定成了「謀反」的死罪。於是周亞夫憤怒地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烏拉出品,歡迎關注!

看漢武大帝有感。

周亞夫,江蘇沛縣(今江蘇豐縣)人,是漢初名將絳侯周勃的次子,歷仕文、景兩朝。繼承了父親的優良軍事才華基因,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平定了叛軍。

所謂鳥盡弓藏。周亞夫的直言性格在和平時期為自己的悲慘下場埋下了禍根。

先是跟漢武帝的孃舅田紛不和,直到景帝令其帶當時還是太子的漢武帝劉徹視察軍營,在軍營裏周亞夫的性格缺陷導致其毫不收斂、盛氣凌人,根本沒把劉徹這黃毛小子放在眼裡。景帝得知後非常生氣!

周亞夫在自己陵墓中違規違法打造了盾甲等武器作為一個軍事家的陪葬品,被漢景帝抓住不放,被冤下獄,直到閉食自盡。

用漢景帝的話說:徹兒,將來你能降得住他嗎?!為兒子的將來掃除障礙的犧牲品罷了。


太史公曰:亞夫之用兵,持威重,執堅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已而不學,守節不遜.終以窮困。悲夫!

從條侯本人來說,周亞夫作為武將,在中國歷史上是數得著的佼佼者,司馬遷把他和軍事家司馬穰苴相提並論,竊以為武功其實過之;但是作為丞相,不是最佳選擇,」 守節不遜」不利於調和鼎鼐,和稀泥的丞相職位.

從漢景帝還是比較優秀的皇帝,但是制度設計使得歷代皇朝

最高統治者大多數不能

正確分別國家利益和皇帝私家利益.為了國家利益,就要保留御外辱的良將,為了維護皇帝私家利益.就要清除不和諧的聲音,維護皇帝予取予奪的權威.

讀史使人明智, 劉邦遷都長安後,一次聚會,頗為得意的問其父親太公:「嘗以某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與仲之業孰多?」實際上把國家看做自己的產業.

漢景帝在」七國之亂」的危急時刻,相信造反同姓王的謊話,可以殺掉自己的老師晁錯,作為大臣以國家干城自居,還應當知道,皇帝只是名義上代表國家.實際上也

是人,具有人的一切特點,同樣具有道德和智力,能力上的有限性.伴君如伴虎.。

周亞夫的軍事能力無疑是一流的,駐軍細柳軍令森嚴的記載已經人選課本,我們看看平定吳越王「膠西王、膠東王、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等等七王之亂的經過。.

當時吳越王等七王勢力很大「吳王即山鑄錢,煮海為鹽,誘天下豪傑;白頭舉事,

吳王悉其士卒,下令國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將;少子年十四,亦為士卒先。諸年上與寡人同,下與少子等,皆發。」凡二十餘萬人,合計其他七王共五十萬人.而景帝只有十萬人

及七國反書聞,上乃拜中尉周亞夫為太尉,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周亞夫軍灞上,準備將會兵滎陽,還是按照趙涉遮意見,走藍田,出武關,抵達洛陽。最後使吏搜淆、澠間,果得吳伏兵。敵強我弱所以只能智取。

太尉亞夫言於上曰:「楚兵剽輕,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絕其食道,乃可制也。」上許之。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吳攻梁急,梁數使使條侯求救,條侯不許;又使使訴條侯於上。上使告條侯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將輕騎兵出淮泗口,絕吳、楚兵後,塞其餉道。吳糧絕卒飢,數挑戰,終不出。條侯軍中夜驚,內相攻擊,擾亂至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士卒多飢死叛散,乃引而去。二月,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夜亡走,楚王戊自殺。

這是「指揮若定」的真實案例。但是「上使告條侯救梁,亞夫不奉詔,」因為有事先的約定,而景帝沒有按照既定方針辦,是「上」違約,但是周亞夫不奉詔,留下了隱患。

乙巳,太尉周亞夫為丞相。罷太尉官。前面說過,作為丞相, 周亞夫不是最佳選擇,」 守節不遜」不利於調和鼎鼐,和稀泥的丞相職位.重要的是,他的父親周勃「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

勃匡國家難,復之乎正。雖伊尹、周公,何以加哉。功勞更大,受厚賞,處尊位,以寵,久之即禍及身矣,任丞相職位以後又幾度罷棄,「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曰「以公主為證」。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勝之尚

之,故獄吏教引為證。」被廷尉審訊。周亞夫沒有接受這個歷史教訓。

另外,按照漢書「百官公卿表」

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

太尉,秦官,金印紫綬,掌武事,祿比丞相,去將軍。就是說丞相和太尉級別是相同的,還有「司空,御史大夫」並稱「三公」沒有必要更進一步啊。「莫到層樓最上層」

經過幾次進言以後,周亞夫在皇帝心裡的地位已經危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至於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來自於他的兒子,可謂「坑爹」。

首先,父親健在,為什麼要買甲盾供祭祀?還要500副?為什麼不能在父親生前供其享受?為什麼買甲盾還要到「工官尚方」

古代製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秦置,屬少府。漢末分中、左、右三尚方。那裡買?怕皇帝不知道?

為什麼讓運輸農民工很辛苦?還要拖欠人家工資?沒有必要,完全沒有必要。

這樣看,周亞夫治家的成績不如郭子儀了。

他父親絳候周勃下獄後,還能遇到幫助出主意的獄吏,還有公主兒媳婦可以請託。周亞夫的到的廷尉則水

鍛煉周納,欲置人於死地,提出思想犯的方法」廷尉責曰:「君侯欲反邪?」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邪?」吏曰:「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

嶽飛罷官後,巡視堅固的鎮江城防,說不僅要防守,更加要向北方進攻。到了嶽飛下比獄,就變成了「鎮江不可守」嗚呼中文的博大精深在內部攻擊中才有充分發揮。


周亞夫是漢景帝時期的大將軍,其父周勃曾跟隨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打天下,戰功赫赫,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周亞夫在歷史上的表現是協助漢景帝成功平叛了「七國之亂」。深的漢景帝的信任,正是這樣顯赫的人物,最終結局令人噓噓。

為何貴為將相人物的周亞夫,最終確進了監獄呢?

首先,是當時的大環境,西漢王朝進入到了漢景帝統治時期,這時,開國皇帝劉邦時期的政策問題越來越嚴重,那就是當時規定劉姓子弟可以封王,經過幾代的發展,藩王的勢非常的強大,甚至有同中央政府抗衡的趨勢,威脅到了漢景帝劉啟的統治,在這樣的情況下,削藩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一項工作,要削藩就要同各地藩王打仗,漢景帝劉啟在削藩之前視察了自己的軍隊,通過視察對很多將領都不滿意,因為軍紀鬆弛,戰鬥力肯定不行,唯獨對周亞夫的軍營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感到滿意,隨著削藩的推進,果然,以吳王劉鼻為首的藩王,發起了歷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在這樣的情況下,周亞夫登場,並取得最後的勝利。

其次,周亞夫功高震主,史料記載,周亞夫多次在公共場合,令自己的「老闆」下不來臺,在皇權至上的時代,周亞夫的表現犯了大忌,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漢景帝劉啟給的,讓皇帝不滿意,結果「進監獄」是肯定的。

再次,漢景帝劉啟拿下週亞夫,是為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繼位掃清道路,漢景帝認為,自己的兒子劉徹鎮不住桀驁不馴、目中無人的周亞夫,為了國家將來的穩定,不需要一個不聽話的周亞夫。

最後,一個人的命運是自己的性格決定的,周亞夫也不例外,是自己成就了自己,也是自己的成就害了自己。

綜上所述,歷史上有名的周亞夫,前半生,波瀾壯闊,後半生,在監獄中度過。


就是為了給漢武帝清理障礙,給周亞夫最後的機會就是把他叫過來喫飯,卻不給筷子,可惜他沒有把握住機會,自己要筷子,皇帝不給你筷子你就喫不了飯,(沒我這個皇帝給你,啥也不是)周亞夫卻皇帝不給自己要(你不給我我自己來)或許周亞夫也沒想那麼多,但是皇帝能這麼想嗎,自己他都不放在眼裡,以後兒子接手那誰還能管的了他。所以已經他必須死了。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2, "file_sign": "c020db5c557473c10588da8e76f81cd5", "vname": "", "vid": "v02016c50000bkkqd12iv57eqg6hcme0", "thumb_width": 360,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267.46, "h": 856, "subjective_score": 0, "w": 480, "file_size": 17676294}, "ultra": {"duration": 267.46, "h": 1284, "subjective_score": 0, "w": 720, "file_size": 34894949}, "normal": {"duration": 267.46, "h": 642, "subjective_score": 0, "w": 360, "file_size": 11905566}}, "src_thumb_uri": "2a5e900075f92e85e6eb9",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a5e900075f92e85e6eb9", "vu": "v02016c50000bkkqd12iv57eqg6hcme0", "duration": 267.46, "thumb_url": "2a5e900075f92e85e6eb9", "thumb_uri": "2a5e900075f92e85e6eb9", "md5": "c020db5c557473c10588da8e76f81cd5"}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