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依蓮是個很有個性的小孩, 她想不想分享事情完全取決於她的心情,當她不想講的時候,她就會立刻轉移話題,或是閉嘴不理人,有時也會告訴你,她忘記今天在學校做了甚麼事情,而我也沒有繼續追問,以至於我通常都不知道她在學校到底學了甚麼東西、做了甚麼事情,老師沒有特別跟我說,我就認為她在學習上應該是跟得上班上的進度。

      小依蓮的學校一個禮拜有三堂英文課( 2堂中師、1堂外師) ,但我和Jack沒有很在意小依蓮在幼稚園這個階段的英文程度,所以採放牛吃草態度,回家從來沒打開課本,連CD、DVD都沒有放給她聽過。而小依蓮通常回到家都會自己亂講一些學校教的東西( 詩、歌、注音.....),但英文的東西是比較冒出來的,所以我就問她: 「妳在學校的英文課好玩嗎? 老師都教了甚麼? 」她回我: 「通通聽不懂。」我就傻住了,通通聽不懂挺慘的,之後還有兩年的英文課,會不會打擊到她學英文的樂趣? 因此,就詢問了老師她的狀況,但因為英文是專門的老師上課, 所以當下沒辦法知道狀況, 就先麻煩老師屆時上英文的時候, 幫忙確認小依蓮上課的狀況。

      之後, 剛好跟小依蓮的同學媽媽聊到英文教育的相關問題,我有跟她提到這件事,她分享了她剛看到的書的片段內容給我,這本書是李崇建的薩提爾對話練習,其中裡面提到要有「 好奇心」。好奇的方向: 以豐富的眼光看待人事; 好奇不是引導答案、意義或一己期待; 好奇是打開一道們,看見美好的風景; 好奇最終之處是聯結人的生命力。重拾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平日的對話裡練習。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妳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答對方。我可以試著以好奇的心態想: 小依蓮為什麼這樣回答我? 是不是我的問題太大了, 或是我的問法不對了, 她不知道怎麼回答我, 所以乾脆隨便回我?  她是不是還不懂該怎麼分享上課的內容呢? 小依蓮同學媽媽告訴我: 她是先從分享自己觀察到生活周遭的事情給小朋友, 告訴小朋友甚麼都可以分享, 而不是很特別的事情才分享。隔天我試著從分享我的事情開始, 然後再從我比較知道的蒙特梭利工作開始引導她分享。經過一、兩次的練習,她慢慢會分享更多學校的事物,我也對她每天在學校的學習有更多的認識。

至於英文,老師回饋: 是不管在中師或是外師的英文課,小依蓮在課堂上都會和老師互動,這代表著她就算沒有很懂,但至少她是喜歡上英文課,心中的擔憂終於放下了。而我的「好奇」之路,也需要慢慢展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