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推荐了三年,从推荐中也能看出我的思想的变化。

看书并不是什么文青说的“高尚活动”,什么阅读是最美的姿势啊,这都是强行上价值。

看书也不是装逼的好道具,相信我,想用看了个什么康德、拉康、波拉尼奥在男孩女孩面前装逼,绝对不如直接开个林肯领航员来的好使,用金钱的轮子碾爆虚荣男女的脑瓜。

看书的目的就两个。1 消遣,2 工具。

作为消遣的看书,和玩ps4,看电影,和你小学同学打五块一炮的麻将一样,就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看书娱乐,真的效率很低,文字还原成想象,那我还不如看电影呢。

在这个维度上,从故事会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成,whatever,只要你乐意,唤醒您或廉价,或稍显崇高的浪漫主义,就成。

还有一种是工具论。

阅读是实用参考,就跟你玩枪射击之前,要阅读说明书。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真正的信息。

比如微博上的信息很多,但那都是速朽的泡沫,是败坏你脑细胞的垃圾。

真正的信息不是刘英吃了个大拉皮儿,谢广坤搞了个破鞋,吴秀波造爱不带套,蒋劲夫天天玩家暴。

真正的信息是世界运行的逻辑,能够反映此时此刻世界运转速率和运作状况的信息。

虽然是赛博时代,但是世界的奥义并不在表网之上,那些有深刻逻辑的还是存在纸质书上,安静的躺在图书馆里。

当然了,我一贯认为,看书只是吸收二手信息的方式,远不如直接和信息源接触,正如你吃一个冷冻七星斑,远不如去旺角的酒楼吃鲜的,再来一根雪茄,美滋滋。

你要了解美国金融,自然最好的是去高盛参加某个资产重组,而不是看本XX说金融,看本XX说金融的信息根本无法实战,最多适合你过年和你下岗18年的二叔下酒吹吹牛逼:“您滋道不,华尔街出大事啦,美果药丸”。听的你二叔兴奋滴拍起了桌子,震的吃剩下的大棒子骨都蹦了起来。

但是对于我们这种祖辈无人的精神无产阶级来说,看书获取智慧,是一种最廉价的方式,应该好好把握住,携带的信息量密度,是无产阶级唯一法宝。

不过,在我看来信息和知识,并没有高尚和邪恶之分,是混沌的。越是高密度信息,越是狂人的知识,看了会掉san值。

话不多说,推荐一些高密度书籍。

虽然赫拉利现在成了网红作家,机场火车站都是他的书。但是这不影响他作品的伟大。

这套书在我眼里是未来人类的建议说明指南,也许能让万里挑一的普通人改变其存在方式,越年轻时看越好。

有人说这套书,无非是西方知识分子对于人类现状的忧虑和悲观。这种说法说明了没认真看赫拉利怎么说的。赫拉利认为目前人类文明已经发生质变了,AI和长生不老技术的发展,其技术革命带来的是彻底的文明分层,这是不可逆的。

人类进入了一个虚无主义的时代,老的信仰都开始解体。未来的人类会产生真正的超人阶层,未来的宗教就是科学宗教。

短期内,人类的核心推动动力就是AI、生物技术、和意识革命。其核心动力地区就是硅谷(或者加上欧洲的CERN)。这个地理位置很狭小的秩序核心,会辐射和左右地球文明发展方向。

他的黑暗结论一直没有点透,其实是:all in or all out,加入或者被抛弃。

此外赫拉利是跨学科研究,有些话是非常禅机的,在《未来简史》中简单扼要的点评了几下中国百年近代史的本质,真是太天才了,真是比我看过的绝大多数的、皓首穷经的无聊老教授们要精辟多了。

赶紧下单,京东春节不休息,基本你在中国哪里都可以买到。

讲泰国鬼崇拜和养小鬼的一本硬书,正经八百的人类学研究。

泰国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

一方面是全民信佛,男子有出家的风俗,看似是一个佛国,仿佛是一个超大号的普陀山,笃信殊胜佛法。

但是另一端,泰国是一个全民笃信巫术、迷信、容忍各种乱七八糟事物滋长的地方。到那里随便一转就看到拜小鬼呢。

题外话,在中国人眼里泰国是个物美价廉的旅游胜地,但在西方眼里,泰国的形象完全是另一个标签。这里不展开咯。

大家一看,这本书也太小儿科了吧。

但是还是推荐大家好好看看,看完这本书还真是能让不少当代青年对财务知识有个入门认识。

比如我们单位有个大学生叫阿泰。阿泰说:发哥看你兜里挺厚的,怎么也不买点奢侈品啊。

我说咱俩互换你买啥啊。

他说:“怎么着也得先买个劳啊,那个XXX精致生活的男网红就是带个绿水鬼,男人不能没有劳”。

我说买劳就是一种负债,买了就在贬值。而钱是一种种子,你不要把种子吃光,要把钱用在播种上,而不是负债上。

正如巴菲特生活很节约,不会花几万美金买个新款奢侈品,把钱浪费在无用负债。但他会花上几亿,去买个公司,这是可持续繁殖的资产。

而在消费主义泥潭中挣扎,还不起花呗的,往往是无产阶级名媛女孩。

阿泰:……

这本书看着也挺得儿的是吧,看着像罗振宇推荐的那种机场成功学。作者叫芒格。

全书的风格是很诚恳直接的——知道你们想学习发财的秘诀,而我作为一个长者告诉你们一些人生心得吧。

这些心得淳朴的可怕,简单的可能你们都不信。

比如华尔街一票精英问芒格,成功秘诀是啥。

他沉吟了一会儿,说:1 别吸毒,2 别得艾滋病。

你觉得这个是逗你玩嘛?不是。芒格认为事业成功,是有规律生活的衍生品。不存在你生活混乱而事业成功。

此外他又说了,必须有个好的合伙人。不能找天天爬酒桌上吹牛逼的大野驴、行动力迟缓的三棒子一起合伙,都是傻逼。

那么作者找到了么?找到了,他的合伙人叫巴菲特。

无论你是想赚钱,还是想在变幻莫测的未来站稳脚跟,提高存在能力。都要深刻地了解啥叫人民群众。

杰两本不起眼的书,就让你对人民群众的特性了解得明明白白,而且书里还有很翔实的细节。

深刻看了之后,你就会知道人民群众就像湿婆,拥有多么大的力量。

也更会体会毛主席的那句话: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真谛。

我喜欢看游牧民族的历史,因为我喜欢有力的人群和无边界的文明。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讲述蒙古历史的书。绝对会改变你对蒙古文明的认知。

一般想到蒙古征服,很多人下意识的印象是野蛮摧毁文明。

但是换个视角,蒙古其实是一种别样的文明组织形态,除了残暴之外,有很多值得今日的我们学习的地方。要知道到了二十岁的时候,铁木真还是一个身边只有个把人,东躲西藏的纯屌丝。为了夺回妻子孛儿帖,才正式走上了征服之旅,获得了长生天的祝福,开始了一个世界性帝国。

蒙古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是因为其早期的文化和制度,是一个开源文明,非常像今日的互联网公司。

对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他选择的不是压制,而是迅速吸收。

蒙古每次的大佬更替,不是汉王朝的嫡长子继承。他们会开一个讨论大会,叫做忽里台大会(????????)。很像现代的董事会投票,比拼功绩,能者居上。

这是一本讲述1985—1995年之间,中国基层社会生活真实现状的书。

作者侯登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摄影家,他长期和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起生活,写下了这本书。

本书的语言全部是农民口语,质朴之中带着肃穆。

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就像勤劳的大雁,不断的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中迁徙,打零工。在一年到头之际,满怀希望,挤在绿皮车里,回到故乡。

之所以推荐这本记录人间辛酸的书籍,就是因为现在很多无产阶级名媛,刷了刷微博,看了看vlog,就幻想自己生活在纽约了而不是保定,忘记了自己来自于人民的属性。

如果要活得更好,一定要脚踏实地,正如bible所说:温柔的人,必亲近地土。

通俗版荣格心理学著作,专门针对男性心理建设的。

以前欧美也有过男性气概危机,正如咱们现在,拥有男子气概的人越来越少了。

为什么呢?此书解答了。男孩还是男人,这个是心理学概念,有的60岁还是男孩,也可能有的10岁就成了男人。

男孩的心理原型是和男人不一样的。要想从男孩变成男人必须经历一次生命仪式,把自己的男孩魂了断。

成熟的男人的心理有4个原型:国王、战士、祭师、诗人。

就是管理能力、勇气、智慧、和情感理解能力。

但是在这个妈宝男纵横的年代,大多数男人心里装的不是武士或者巫师,而是一个嗷嗷叫唤的小逼崽子。

本书作者是两个老外,但不是那种白人中产旅行家,文青中国通,来中国这窜窜、那待待,写出个《江城》、《鱼翅与花椒》那种浅尝辄止的书,就美滋滋了。

这二位是CICC的高管,换句话说是真正参与中国近30年金融改革的核心人士,比99.99%的中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经济。这本书看似干涩,但是本纯干货的秘籍。

我还是那个观点,if you wanna know the truth,follow the money。

看进去这本书,就能摸清很多关节,识破一些幻术。

现在东北苦难文学很火,我也爱看。但这些光说了苦难的表象,和一些仅对个人隽永的情感,却弄不清楚这一切的本质原因。

苦难各有不同,但真相只有一个。

本质原因是经济学,看了这本书,你就明白本质原因可能是一次资产重组、一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一次垃圾资产的清理。

这本书的口吻原本是很轻佻的,但是一万本东北诉苦文学,也涉及不了这些核心密度信息。

正如世界上有呜呜泱泱70亿人口,前十几位富豪的资产总值,是后36亿人的总和。

对了,此书可以配合高盛大佬保尔森的《dealing with china》一起观看,药效更佳。

作者赫胥黎是那个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孙子。

这本书是赫胥黎服了迷幻剂之后,嗨大了之后写的脑洞笔记,号称嬉皮圣经。你喜欢的摇滚乐手们,应该都看过这本书。

这本书总体的内容就像《黑镜》中那个程序员脑洞大开的景象差不多,不多说。

但是看看就好,不要忘记《穷查理宝典》中芒格所说的准则。

你要是仔细品读中国革命史,就会发现,这些往事要胜过一切心灵鸡汤和励志书籍。

长征中的绝望和困难,远超一般人想象。

党史总说一个词叫特殊材料。什么叫做特殊材料?经历过长征的人就是特殊材料。

1 是肉体上特别强壮,能够在长征中挨饿受冻存活到延安,即使是长期抽烟和不健康作息也能活到九十。

2 是头脑极端的敏捷,能够准确地抓到每个机遇窗口,存活下来。

3 内心极其坚硬,能够忍受在绝望的环境下挣扎,十年如一日的煎熬也受得了,甚至习以为常。说起来容易,就像一个人吊在悬崖上,用十根手指扒住边缘撑住一天一夜。

每个经历过长征的人,活在哪个年代,都会有一番作为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种革命豪情,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出来的。

这次推荐唯一介绍的小说。

安德列耶夫,是一个中国读者很陌生的名字。

他才是真黑暗之心,有一种绝望而癫狂的气息,仿佛洞察了黑暗中的真相。

少有作者能有安德列耶夫这样的黑暗能力,读他的小说不是一次愉快的经历,但又有什么触及灵魂的东西是在愉快中获得的呢?

这是一本即理性又有点疯的超级神书。目前没什么人看过。

说疯是因为,作者认为我们身处的世界越来越缺乏元气,所有阶层都在走向官僚化。流行文化走向庸俗,人们丧失了冒险精神。我们必须远离旧世界的束缚, 因此,人类的新前线只可能在火星上。

说理性,本书的主要篇章是详细讲述人类定居火星的细节:用什么燃料星际航行,怎么种植温室植物,怎么在火星抽取地下水,建造商场大小的建筑,还可以在曾经活跃的火山附近的热区提取地热。

你说这是幻想吗?我认为不是,人类里火星计划越来越近了,马斯克就天天在研究这个项目。

也许以后前往火星对于普通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也许这篇推文的读者中就会产生。

在这个软逼兮兮的时代,应该看点硬的。

不要小瞧,觉得只是一部漫画。

事实上,《剑风传奇》的美学成就已经胜过很多无聊的古典名著了。

本书是传说中的暗网奇谈,一共有三本,作者恐惧鸟,是中文世界里最早研究暗网的人。

我们前一段时间专门去香港拍了一个他的短纪录片,他的名字叫Johnny。

如果你见到Johnny,他的外表就是最普通的那种香港小青年形象,内敛而很有礼貌。

Johnny的专业是犯罪心理学,对于那些暗网故事的心理分析的非常到位。

而且Johnny绝对是香港最爱读书的那类人,他每天的绝大多数时间在维多利亚港附近的图书馆度过,每周的最大消费是去买上一两本书。多是纳粹心理学研究、史蒂芬金、《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这种书。他把一切精力都用在摆弄这些黑暗知识上了。

所以,他写的这些黑暗故事,绝对够辛辣,胜过很多恐怖小说家的作品。

看他的书,你不要问:“真的假的啊”,这没意思,你需要的是在这种黑暗的想象力中感受颤栗的感觉。

行了,这次先到这吧,还有一些精髓的先不说了。

书不在多,差不多就得了,反正你也看不完。

而我,将继续打《生化危机2重置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