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菜鳥網絡宣佈,位於天津武清的未來園區已經完成IoT(物聯網)智能升級投入使用。據瞭解,園區內大量應用了IoT、AI、邊緣計算、機器人調度等技術,實現了園區智能化管理、自動化生產,進一步提升了京津冀區域市民的快遞物流體驗。

  “無人物流園”是菜鳥網絡在供應鏈的最新成果。

  再早些時候,申通快遞發佈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如果該計劃順利進行,阿里巴巴將間接持有申通14%的股份。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七家上市快遞公司,分別是順豐、百世、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以及德邦。其中,申通、中通、百世以及圓通四家上市企業背後均有阿里巴巴系的身影。

  6年前,阿里成立了菜鳥物流,開始並不被業界看好。

  6年後的今天,說好永遠不做快遞的阿里,已經把四通一達收入麾下,說好不會買一輛物流車的菜鳥,已經組建了供應鏈領域的“復仇者聯盟”。

  物流“通”吃

  阿里最早“結緣”的是百世匯通(即百世快遞)。

  2008年,阿里巴巴以1500萬元入股當時的百世物流,而後很長一段時間,雙方一直處於“熱戀狀態”。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8年到2017年上市以來,阿里巴巴對百世快遞共進行了6次增資,投票權阿里系佔比高達46.6%。目前,阿里巴巴對百世集團持股27.79%,位居其第一大股東。

  2015年5月,阿里巴巴聯合旗下雲鋒基金投資圓通快遞,當時持股約11%。2016年10月圓通快遞借殼上市。據CVSource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阿里巴巴系合計持有圓通快遞17.03%的股份。雖然阿里曾在2018年Q4減持圓通逾50萬股,但仍是其第二大股東。

  2018年5月,阿里巴巴系向中通快遞投資13.8億美元,持股約10%。目前,阿里巴巴對中通快遞持股約8.43%,爲其第三大股東。

  以下爲投中網整理阿里巴巴系對“四通”投資佈局一覽表:

  除以上四家上市公司外,阿里巴巴系還參與投資了包括日日順物流、快狗速運等在內的多家國內同城貨運企業,據《中國企業家》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3月,阿里巴巴(含關聯公司雲鋒基金)在國內知名快遞中投資累計超過259億元。國際方面,2014年—2018年期間,阿里巴巴系曾陸續投資了香港企業pickupp、印度企業XPRESSBEES以及新加坡兩家公司。

  供應鏈的“復仇者聯盟”

  上述物流和快遞企業,只是阿里巴巴供應鏈佈局的一小部分。

  2013年5月,阿里巴巴搭建了自己的菜鳥物流網絡——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阿里巴巴、銀泰集團聯合復星、富春、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合作組建。

  此舉是爲了應對京東的供應鏈革命。馬雲曾經不看好劉強東的重資產模式,但供應鏈優化以後,確實對阿里巴巴的電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調整。供應鏈革命勢在必行。

  但馬雲仍然並不願意自己做供應鏈。在菜鳥成立的時候,馬雲就說:阿里巴巴集團永遠不做快遞。菜鳥總裁董紅宣稱:我們不會招一名快遞員,不會買一輛物流車。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俊凌表示:我們對物流、對快遞、對傳統的倉儲根本不懂。

  此後,阿里全國佈局物流地產,建智能倉儲,投資快遞配送環節的中通、申通、圓通和全峯,倉配一體化的百世匯通,智能化倉儲的心怡科技,大件配送的海爾日日順,海外清關渠道上投資新加坡郵政(SinPost),線下門店及倉庫網絡遍佈全國的蘇寧,幹路運輸環節的卡行天下,以及提高顧客體驗、使配送在地圖上可視化的高德地圖。

  目前,菜鳥智能物流骨幹網已從國內鋪到國外。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巴巴、菜鳥智能物流網絡已經吸引了全球3000多家物流企業參與其中,與俄羅斯郵政、西班牙郵政等全球主要國家的郵政網絡達成戰略合作;與新加坡航空、阿聯酋航空、空橋航空等全球主流航空公司建立空運網絡深度合作;與中歐班列、東南亞和澳洲海運專線網絡形成了常態化運輸合作。截至2018年底,菜鳥物流的市場估值達到1325億元。

  阿里的野心不止於此,依靠天貓、淘寶交易、物流信息的數據網絡(天網),以及分佈全國幾大重要區域的巨大倉儲中心(地網),利用信息大數據的優勢,佈置倉儲,調配物流,在多個方面提高物流快遞轉運的效率,阿里巴巴的供應鏈體系得以突破阿里的限制,成爲輻射全國的巨大網絡;而收購了點我達和餓了麼之後,阿里又打通了城市生活速遞的最後一公里,阿里的整個供應鏈體系佈局,已經基本完成。

  從不被看好到初露崢嶸

  與順豐、京東等的自建物流不同,阿里系的菜鳥網絡則是專注於物流信息系統的整合和數據、平臺服務。實際上,阿里本身並不具備物流供應鏈所需的大部分基礎設施,而是專注於用技術將它們連接在一起。

  “阿里的戰略是通過投資增加對快遞公司的話語權,把物流的運營交給‘三通一達’,阿里在背後負責數據運營、技術支持和模式創新。但阿里入股並不代表着去控制通達系公司,菜鳥也暫時無法擔當起行業整合者的角色。”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道。

  菜鳥誕生的原因,是阿里巴巴依靠外部供應鏈,服務無法得到保障。但菜鳥誕生後,因爲衆多供應鏈企業作爲小股東,業界一度懷疑未來的發展潛力:衆多公司分工合作效率能否與京東的自建供應鏈媲美?以及大家爲何能全力投入到菜鳥網絡裏?

  但隨着大布局的完成,以及天網和地網的賦能,菜鳥網絡的價值開始顯現。因爲其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衆多供應鏈企業因此從中獲利,此前業界質疑的合作動機問題,也迎刃而解。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與阿里巴巴投資相關的四家上市快遞公司業務量:圓通快遞共完成66.65億件,申通快遞完成51.11億件,百世快遞完成54.7億件,中通快遞完成85億件。這四家公司業務量合計257.46億件,佔全國507.1億件快遞量的50.8%。也就是說,即使不將其餘阿里系的快遞企業計算在內,阿里系也已經佔據了物流市場的半壁江山。

  馬雲曾計劃,在未來5~8年內,藉助菜鳥物流來實現全國任意一個地區都可以做到24小時送達,打造一個開放的社會化物流大平臺。

  如果這個戰略目標能實現,對京東和順豐而言,將是巨大的挑戰。

  阿喀琉斯之踵

  但僅憑上述分析就斷定阿里巴巴可以稱霸國內供應鏈領域,顯然還爲時過早。

  阿里巴巴在供應鏈方面的主要競爭對手,京東和順豐,都還在前頭領跑。根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8年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在順豐、通達系、京東在內的10家快遞企業中,順豐排名第一,京東的用戶滿意度也位列前茅。而剛剛被阿里入股的申通位列倒數第三,僅好於德邦快遞和優速快遞。

  此外,多方協作的“復仇者聯盟”模式,難免協作不利,反而增加成本。菜鳥物流在不斷整合和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建設智能化服務的同時,卻一直被數據不能及時更新、菜鳥物流對其平臺的管理有限等問題所困擾。因此在服務質量上與自建物流相比存在明顯差距。

  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這些問題並非不可解決。京東和順豐顯然也意識到這一點,也開始了應對舉措。

  2018年10月18日,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峯會宣佈,京東物流正式進入個人快遞市場,推出個人快遞服務,面向個人用戶進行攬件,並逐步擴大城市範圍。據瞭解,該服務推出後便保持高速增長,月環比平均增速超過100%。

  3月初,京東對外公佈了一份計劃,稱將在未來幾月內再次擴招1萬人左右的規模,以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爲了增加競爭力,京東也在加大無人運輸和大數據系統的投資力度。

  順豐也開始加大供應鏈佈局。

  日前,順豐控股和德國郵政敦豪集團的聯名品牌“順豐敦豪供應鏈中國”在上海公開亮相,宣佈正式入局供應鏈領域。如果順利的話,未來該合作將幫助順豐改進企業的內部供應鏈架構,從而提升供應鏈的運行效率,降低供應鏈的運行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營收能力及行業競爭力。

  作爲老牌物流巨頭,順豐自身擁有的運輸網絡效率優勢以及長年來積攢的業界口碑,仍是目前菜鳥需要翻越的大山。

  依照目前國內快遞行業的發展來看,阿里系、京東物流與順豐已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但由於物流行業的體系的龐大和複雜性,想必三家企業之間的鏖戰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對於其他發展中物流企業而言,則面臨着兩個抉擇:一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出豐富的供應鏈生態,爲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而這一條路上,已有順豐和京東兩座大山擋在面前,想要脫穎而出實在有些艱難。

  或許未來,加入阿里的“復仇者聯盟”,是其餘供應鏈企業最好的選擇了。(文/王滿華 編輯/歷志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