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陽曆8月8日立秋,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初八。

「七月立秋,種啥殺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立秋這個節氣在七月份的話,那麼本年度的莊稼就會獲得豐收。

之所以有這種說法主要是說以前一些農業配套設施不完善,如果在七月份立秋的話,基本上當年的雨水都會比較充沛,所以莊稼會有一個好的收成。

而現在的農業配套設施都比較完善,除非有大的自然災害,其它因素是構不成對莊稼收成的威脅的。以我們河南這邊為便,今年的天氣雖然算不上風調雨順,但是也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因為我們這邊農業配套設施還算不錯,所以今年收秋應該是一個豐收年。


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節氣對於氣候以及農作物、植物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立秋的早晚,跟我們農業生產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立秋節氣在陽曆的日期,大都是相差無幾,但按照農曆來計算,就差的多了,有時候能夠相差一個月,立秋有時候是在農曆的六月,而有的時候則是會在農曆的七月,時間的早晚,造成了氣溫的極大差距,溫度的改變,對於農作物生長是有相當大的影響,所有這也就有了很多膾炙人口,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

六月立秋晚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跟七月立秋,種啥收的意思其實一樣,按照農村的俗語來講,七月立秋,是慢悠悠的都會有不錯的收成,而六月立秋,則是要緊追慢趕才能保住收穫,這其中的原因,還是立秋節氣的變化造成的。

別小看六月立秋,和七月立秋只相差一個月,但這一個月對於農作物來講,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北方地區種植一些玉米,在炎熱的天氣之中,晚上在村外行走,夜深人靜的時候,都能夠聽到玉米咯吱咯吱的生長發出來的響聲,很多秋季作物只有在氣溫高升的季節裏,才能旺盛的生長,雖然夏季是我們酷熱難耐的季節,但對於植物、農作物來講,則是一年之中,生長最快的時刻。

六月立秋,天氣轉涼較早,對於收穫來講,是要提前進行,而種植也是要易早不宜晚,稍微晚上幾天,就會耽誤了莊稼的生長和收成,所以農村俗語也稱之為:六月立秋晚不收,是不能晚的,而七月立秋則稱之為慢悠悠,為什麼要慢悠悠呢?其實這一個多月的漫長高溫,帶來的是我們莊稼的持續生長,不論是莊稼還是我們村民,都不用著急就會有好的收成,我們這裡俗稱秋季叫做:秋耷拉,意思也是稀里耷拉的活,不用上趕著去做,慢悠悠就行。

今年是陽曆的8月8號立秋,按照農曆計算是在農曆的七月初八,也是慢悠悠的七月立秋,陽曆立秋很固定,而農曆立秋則是要根據夏至距離立秋來定,夏至距離立秋之中的庚日數量,會讓立秋的月份產生不固定,而且這些庚日的數量還會讓三伏天數也產生變化,有的年份三伏是三十天,而有的年份則是四十天,今年七月立秋,應該又是一個熱烘烘的漫長夏季,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今年的立秋日是農曆七月初八,新曆的8月8號,中國地大物博所以每個地方的地勢也各不相同,比如南方以山區為主,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等等。比如長江以南就是以平原為主,比如,江蘇,上海,浙江等都是土地肥沃,土質濕潤,是種莊稼的好地方!這裡氣候適宜!所以這邊的收益比起山區收益會好很多,這邊基本沒有很大的自然災害讓莊稼受損,而山區為主的地方雨水多,經常有較大的自然災害,比如2018年的文山市洪水泛濫,今年的這些地區也是雨水太多了,所以莊稼都不怎麼好!還有去年的文山廣南縣那邊被蟲子傷害莊稼葉子!今年也是連續下大雨讓很多的農作物都沒有收成!


謝謝邀請

從字面意思就是如果當年的立秋是在七月份,那麼今年的莊稼就豐收。2019年的立秋是農曆七月初八,按著俗語是要豐收,因為古人採用的都是農曆,所以這句話放在當下理解也要根據農曆。

但是,事實如此嗎?我們應該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再來聊這個話題。比如雲南省,今年氣候比較乾旱,有些地方甚至都出現了絕收的情況,所以這個問題也就變得不那麼嚴謹了。但是,畢竟是古人流傳下來的東西嘛,意味著美好的願望。所以我們也希望邊好吧

我是羅啊三為中國俗語點贊


2019年已經進入下半年了,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也將到來,翻看日曆表,突然2019年夏日的節氣快要走完,在小暑、大暑節氣後,也將迎來立秋的節氣,雖然立秋節氣的到來,不能改變秋老虎的炎熱,但是這也是夏日炎炎時,人們的一種期盼吧!立秋是季節轉換的一個重要的節氣,自然對農業由特殊的意義,在農村有這樣的流傳「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種啥啥收」的習俗,那麼對於2019年來說,是幾月立秋呢,會不會影響莊稼的收成了。

首先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當然,此處「七月」是農曆日期,意義是說,如果立秋在農曆的七月份,那麼莊稼會得到豐收!解釋是對於夏種的莊稼來說,小暑大暑節氣是莊稼成長的關鍵時間,這段時間對於溫度、水份的需求也是很多的,而七月立秋,則說明莊稼在炎熱的天氣中,成長是時間更長,也更有利於莊稼澱粉的轉化,不會經歷到寒冷天氣對澱粉轉化的影響,自然收成會更好!

生活在農村的俗話說「夏至三更數頭伏」,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距離夏至後第三個庚日(7月12日),即將到來,2019年也將迎來為期40日的三伏天,今年中伏從7月22日-8月10日,為20日)。由此可見,立秋時尚處於中伏,天氣還將持續炎熱,這對農作物來說,有利於進行光合作用的澱粉轉化,當然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肥料以及水份的供給!因此對於2019年秋收莊稼的收成,一方面需要農民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另一方面也期盼沒有惡劣的天氣,而這也是決定收成的關鍵!對於所謂的「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來說,是具有狹隘片面性的,這忽略了農民的創造力!對於今年的收成,還是要等秋收前具體天氣情況來定!??


時光飛逝,2019年已經進入下半程,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一年中最為炎熱的季節也將到來,翻看日曆表,忽然之間發現,2019年夏日的節氣快要走完,在小暑、大暑節氣後,也將迎來立秋的節氣,雖然立秋節氣的到來,不能改變「秋老虎」的炎熱,但是,這也是夏日炎炎時,人們的一種期盼吧!立秋,是季節轉換的一個重要的節氣,自然對農業由特殊的意義,在農村,流傳著「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種啥啥收」的習俗,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對於2019年來說,是幾月立秋呢?真的會影響莊稼的收成嗎?

首先,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

當然,此處「七月」是農曆日期,意義是說,如果立秋在農曆的七月份,那麼莊稼會得到豐收!解釋是,對於夏種的莊稼來說,小暑大暑節氣是莊稼成長的關鍵時間,這段時間,對於溫度、水份的需求也是很多的,而七月立秋,則說明莊稼在炎熱的天氣中,成長是時間更長,也更有利於莊稼澱粉的轉化,不會經歷到寒冷天氣對澱粉轉化的影響,自然收成會更好!

其次,2019年幾月立秋

立秋是24節氣之一,也是干支曆法的一種,是太陽曆,對於2019年來說,沒有受到閏月的影響,今年立秋的日期是2019年8月8日,農曆七月初八!也就是農曆七月立秋!

第三,今年莊稼的收成如何?

生活在農村,俗話說「夏至三更數頭伏」,隨著小暑節氣的到來,距離夏至後第三個庚日(7月12日),即將到來,2019年也將迎來為期40日的三伏天(根據我國曆法。對於初伏和末伏都是10日,而中伏一般為10日,倘若出現第五個庚日則為20日,今年中伏從7月22日-8月10日,為20日)。由此可見,立秋時,尚處於中伏,天氣還將持續炎熱,這對農作物來說,有利於進行光合作用的澱粉轉化,當然,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肥料以及水份的供給!因此,對於2019年秋收莊稼的收成,一方面需要農民進行科學的田間管理,另一方面也期盼沒有惡劣的天氣,而這也是決定收成的關鍵!對於所謂的「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來說,是具有狹隘片面性的,這忽略了農民的創造力!對於今年的收成,還是要等秋收前具體天氣情況來定!


今年的立秋日是農曆七月初八,新曆的8月8號,我們國家每個地方的地勢各不相同,比如南方以山區為主,四川,貴州,廣西等等。比如長江以南就是以平原為主,比如,江蘇,上海,浙江等都是土地肥沃,土質濕潤,是種莊稼的好地方!這裡氣候適宜!所以這邊的收益比起山區收益會好很多,這邊基本沒有很大的自然災害讓莊稼受損,而山區為主的地方雨水多,經常有較大的自然災害,比如2018年的文山市洪水泛濫,今年的這些地區也是雨水太多了,所以莊稼都不怎麼好!還有去年的文山廣南縣那邊被蟲子傷害莊稼葉子!今年也是連續下大雨讓很多的農作物都沒有收成!


2019年公曆8.8號立秋,農曆7月初八立秋,古語流傳的好,這是根據古時候的氣候總結出來的經驗。實際豐收的情況,要根據各地自身氣候條件,今年上半年山東臨沂平邑等地,無有效降雨,近50年來最旱,一些花生等已經旱死,只能最近雨後改種玉米,所以說今年秋天豐收不好。


聽老人說是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樣樣都收,啥意思呢?說是六月份立秋霜能早來了氣溫低,溫度不高莊稼就不長光照不足,七月立秋還有個秋老虎,陽光足氣溫高,莊稼長的快能成熟了,所以說七月份立秋睌,莊稼收成好,我就知道這麼多,信不信由你!


2019年年陽曆8月8日立秋,也就是農曆的七月初八。

七月七啥都收,主要因為這時候平原地區雨水均衡,陽光豐沛。這樣大部分植物就會有很好的長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