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第六十六回「關雲長單刀赴會」因為魯肅幾番討還荊州不成,便訂下一計,邀請關羽過江赴宴。當然還是想藉此討回荊州,如果關羽不從就埋伏刀斧手將其除掉。關羽明知是計,但還是按時赴宴。酒過三巡,魯肅又提到荊州的事,關羽也毫不退讓,最後佯裝喝醉,左手拉著魯肅,右手提著刀往外走,埋伏的刀斧手怕關羽傷了魯肅未敢輕舉妄動。關羽來到江邊跳上自己的船才放開魯肅,魯肅被關羽這一提嚇得魂不附體,如呆似傻地看著關羽的船遠去。

《三國演義》這部書裡面魯肅堪稱樂山的大佛——老石人(老實人),不過有時候也顯得老實大勁了。在討荊州的時候讓諸葛亮五次三番地戲耍,最後一無所獲。除了人太老實以外魯肅還膽小怕事,除被關羽單刀赴會嚇了一次,之前和諸葛亮乘草船借箭的時候也嚇得不輕。所以看過《三國演義》之後魯肅便給讀者留下了一個軟弱無能的老實人的形象。

小說不等於真實的歷史,在《三國演義》裡面魯肅為了突出諸葛亮和關羽只能被矮化了,實際上歷史上的魯肅在三國時代是地位極其重要的人物,也是為數極少的幾位戰略家之一。正是因為有他纔有了孫劉聯盟,纔有了赤壁之戰,為日後的三足鼎立打下基礎。而他的戰略眼光、軍事能力、好學精神以及人格魅力都獲得後世一致的稱讚,堪稱是位典範人物。

魯肅出身於一個富裕家庭,因為當時天下大亂,魯肅又樂善好施,經常散財交友,因此在當地很有人氣。他的命運轉折是結識了一位英雄,即周瑜周公瑾。周瑜當時擔任居巢縣令,得知魯肅在當地很有名望便過去拜訪,兩人一見如故。周瑜請求魯肅支援自己點糧食,當時魯肅家裡有兩囷米,也就是兩個大圓倉的米。魯肅將其中的一囷米給了周瑜。周瑜也很受感動,於是兩人便訂下生死之交。後來袁術得知魯肅是個人才便任命他為東城太守。但沒多長時間魯肅便認為袁術其人成不了大事,便偕一百多人到居巢投奔周瑜。後來經過周瑜引薦,魯肅見到孫權,從此便投入孫權麾下。開始走上歷史舞臺,他的才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魯肅作為三國時代的一位傑出的戰略家向孫權提出了很多戰略構想,這些戰略對於東吳今後的發展影響極大。比如魯肅剛見到孫權時就提出「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道理。他認為只有盡取長江流域據為己有,並在此建號稱王以圖天下,便可成其霸業。魯肅提出的這一戰略相當於東吳版「隆中對」,孫權也很欣賞,以後他走的就是魯肅的戰略,奪取了江東並在江東穩固發展,而後又在此稱帝,成為一代雄主。

魯肅提出的另一個戰略構想就是「聯劉破曹」。當時劉表死了,魯肅看準這一時機,認為劉表的兩個兒子一定會因為爭位而翻臉。而曹操對荊州虎視眈眈,劉備當時勢力雖小,但他是個梟雄人物,和曹操又有過節,因此聯合劉備抗拒曹操,天下可定。孫權也同意了這個計劃,於是魯肅便來到夏口弔喪,並聯絡劉備,又把諸葛亮帶到江東見孫權,一手促成了孫劉結盟。而後曹操興兵討伐東吳,在東吳內部主和的聲音成了主流。魯肅當眾未發表意見,等到孫權更衣時他追上孫權說了自己的想法。他說,像我這樣的人可以投降曹操,但您不行。為什麼呢?因為我投曹操,曹操會把我放回鄉裏當個小官做,如果幹好了還可以當州郡的長官,但您要是投了曹操,你認為曹操會把你放回哪裡呢?孫權聽後恍然大悟,對魯肅也很欣賞,說:「此天以卿賜我也。」

接著孫權將周瑜召回,主持戰事。魯肅被認命為贊軍校尉,協助周瑜謀劃。而後二人密切合作,終於在赤壁大敗曹軍,取得輝煌勝利。所以魯肅一手促成孫劉聯盟,又是堅決的主戰派,最終聯合劉備擊敗曹操,堪稱是一位戰略大師。而後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盡心竭力。當時與諸葛亮齊名的名士龐統到劉備那只是當了個縣令,龐統也不好好乾活,後來還被劉備免職了。魯肅得知後立即給劉備寫信,說龐統不是一般人,不能給他這麼小的官,應予以重用。劉備接到書信,便召見龐統,兩人一番長談,劉備才發覺龐統果然是個人才,便開始重用,最後讓他和諸葛亮共同擔任軍師中郎將。

此外魯肅還做了一件對孫劉兩方甚至對於中國歷史都影響很大的事,那就是借荊州給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劉備到孫權那,提出要借荊州的想法。當時東吳內部很多大臣包括周瑜在內都勸孫權扣留劉備。只有魯肅力排眾議,提出孫權現在剛得到荊州,未立威信。而曹操又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不妨把荊州借給劉備,讓曹操多一個敵人,我們又多一個朋友。孫權採納了魯肅的提議,借荊州給劉備。消息傳到曹操那,正在寫信的曹操得知後嚇得筆都落在地上。

不過魯肅費盡心血全力維護的孫劉聯盟卻最終出現裂痕。孫權打算兵進益州,佔領蜀地。他徵求劉備的意見,劉備假意說他和劉璋都是漢室宗親,不忍看到他落難,所以請求孫權不要進兵。孫權見他這麼說便打消了取益州的計劃。但沒過多久,劉備卻帶兵奪取益州,也不顧什麼手足之情了。孫權這才知道自己被劉備耍了,勃然大怒,便向劉備討要荊州境內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喫到嘴裡的肥肉當然不肯吐出來,斷然拒絕了孫權,於是孫權只能通過武力解決。便派呂蒙奪取了三郡之中的長沙、桂陽二郡。劉備得知後親自率五萬人馬趕回公安坐鎮。又派關羽率三萬人爭奪三郡。孫權也派魯肅領一萬人屯守益陽,對抗關羽。

魯肅此時已經接替去世的周瑜掌軍。在劉備入川之後,留下關羽守荊州,孫劉兩方在荊州邊境也一直有摩擦,但在魯肅的維護之下沒出大問題。魯肅不想看到他一手促成並維護的孫劉聯盟就此瓦解,被曹操漁翁得利。便想以和平方式解決,邀請關羽前來談判,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單刀赴會」。單刀赴會的地點是在益陽縣的陸賈山口,就是《三國演義》裏所說的陸口。之所以稱之為單刀會,是雙方事先約定,把兵馬都駐紮在百步開外,只有將領們可以帶著單刀來赴會。所以並不是關羽自己隻身帶著刀赴會。

魯肅手下的將領唯恐情況有變,卻魯肅不要前往,魯肅卻說,近日之事應先講清道理。劉備辜負國家,是非還沒有論斷,料關羽也不敢怎樣。於是毅然前往會場。在會上魯肅指責關羽說,你們當初兵敗遠來,沒有立錐之地。我們好心好意把荊州借給你們,而你們現在得到了益州卻不還荊州。我們現在只要荊州的三個郡你們都不給。這時關羽身邊有人說:「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配佔有,哪有一成不變的道理。」魯肅嚴詞斥責了他的說法,關羽也操刀而起對那人說:「這是國家大事,你知道什麼!」用眼光示意那人離開了。接著魯肅又是一番陳詞據理力爭,說得關羽啞口無言。

這次會談之後,關羽向劉備彙報。這時趕上曹操進攻漢中,劉備出於自己利益考慮最終商議以湘水為界,雙平分荊州,各得荊州的三個郡,於是兩下就此罷兵。而單刀會也是促成此次和談的關鍵。魯肅在單刀會中展現了不凡的膽識和雄辯的口才,風頭完全蓋過了關羽。而最終雙方各讓一步,平分荊州六郡,還是在形式上維持了孫劉聯盟,這也是和魯肅的努力分不開的。

在單刀會不久魯肅就病逝了,年僅46歲。孫權親自為他操辦喪事,諸葛亮也為他舉哀。他的逝世也標誌這吳蜀蜜月期的結束。而後鷹派將領呂蒙上位,偷襲荊州,生擒關羽,將孫劉聯盟毀於一旦。孫權儘管對魯肅非常器重,但他也認為魯肅一生最大的過失是不應該借荊州給劉備。這件事的是非曲直也只有留待後人評論了。不過對於魯肅的評價無論當時還是後世都是相當高。

《吳書》中說:「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令在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宏遠,有過人之名。周瑜之後,肅為之冠。」《三國志》中說:「周瑜、魯肅建獨斷之名,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這樣高的評價是毫不為過的,歷史上的魯肅的確是位傑出的人物,非常值得後人的尊敬和學習。


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單刀赴會的是黃飛鴻。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為了宣揚國威,決定舉辦一場獅王爭霸戰。黃飛鴻為了參加比賽從廣州趕到北京。

賽事臨近,打黑除惡專項整治對象趙天霸想在「三笑樓」設鴻門宴,邀黃氏父子,要在酒宴上藉機除掉他們,黃飛鴻知其有詐,孤身赴宴,先是識破趙天霸的毒酒,再大破「斧頭陣」。打得趙天霸丟盔棄甲,使詐騙過梁寬才得以脫身。

這是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一次單刀赴會,以上信息來源於歷史紀錄片:黃飛鴻之獅王爭霸。


三國演義裏單刀赴會的主人公是關羽,雖然和三國志裏的故事有出入,但是我更喜歡前者。

我每次在三國演義裏看見關羽出場,都會精神為之一振。他的故事流傳極廣,上至樓堂館所,下至市井小巷,茶館書社都能聽到他精彩的故事。他是仁、義、禮、智、信完美的化身。是無數英雄的楷模,也是老百姓心目中高不可攀的神曇。1700年來影響著一代一代的中華兒女。他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塊精神豐碑,也在浩瀚的中華文化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最後我作一首詩來表達一下,我對咱們武聖人的敬仰之情。

鳳眼美髯赤兔馬,

千里單騎美名揚。

單刀赴會氣蓋世,

神勇忠義居廟堂。


真實歷史上的「單刀赴會」的背景是孫、劉的荊州之爭!

曹操的大軍守在襄陽,奪得益州之後的劉備原有的荊州的零陵郡、長沙郡和桂陽郡都被眼紅的孫權派呂蒙用計奪去。後來魯肅、呂蒙和關羽的大軍在益陽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孫劉聯盟面臨破滅。彼時雙方的實力來說,若是真的觸發大戰,恐怕雙方都是魚死網破,最後得益的是曹操。

這一點其實雙方都明白,但是劉備是實際的損失者,當然不願意罷兵。這個時候魯肅就寫了一封信給關羽,邀請關羽單獨坐下來談談!注意,是單獨坐下來談。

這在當時孫吳政權中是一片的反對之聲,都勸魯肅不要冒險,因為關羽可是出了名的萬人敵,而魯肅只是個文人,怕關羽一翻臉殺了魯肅。因為雖然名義說荊州是借給劉備的,但是實際控制權是在人家手裡的,現在拿了對方三個郡,還要跑到人家的地盤去跟人家講大道理,人家本來就在氣頭上,所以魯肅此行的危險係數是相當得高的!

而魯肅卻不以為然,認為兩家現在還是聯盟狀態,翻臉對誰都沒有好處,關羽還不至於傻到會殺了自己直接翻臉。而事實上關羽也的確不是個莽夫,知道孫劉聯盟事關重大,何況和魯肅談談也沒有什麼損失。

最後的結果是關羽答應了,這就是著名的「單刀赴會」。《三國演義》裏把關羽寫得豪情萬丈,膽氣過人,而正史裏最先提出這個要求的卻是魯肅。到了約定的時間和地點,魯肅和關羽各自在距離雙方營帳一百步的地方,雙方的將領都只帶一把單刀,沒有弓箭手和騎兵。然後兩個人單獨會面談判,手下的將領全都退開。

談判的結果是沒有任何結果,關羽被口才極好的魯肅駁的啞口無言,雙方不歡而散。而不是《三國演義》裏那樣,關羽一個人抗著一把大刀去魯肅的大營裏赴會,最後洞穿了魯肅的陰謀埋伏,拿魯肅做人質豪情萬丈的回營去了。

所以從正史上來說,真正單刀赴會的是武藝相對關羽來說簡直就是兒戲的魯肅。

而這次對峙最後因為曹操的攻打劉備的益陽而以和談結束!雙方重新分割了荊州,仍以盟友的姿態和平相處。但是這次荊州分割,卻為日後的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夷陵之戰的大敗埋下了伏筆!


他倆都是單刀赴會,所謂單刀赴會,是指雙方參與談判的人士只帶單刀去見面。所以是魯肅關羽一齊單刀赴會。

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說是兩人都是單刀赴會,但是不知哪冒出個「坐有一人」,排除此人聽力特別好嗓門也特別大的可能,我猜測是關羽魯肅各自帶兵,兵馬在百步之遠處,另外還都帶了人在比較近的地方參與協商,只有關羽和魯肅離得最近。


單刀赴會三國志記載是魯肅討要荊州,魯肅並非演義寫的那樣,特別在草船借箭這一節,為了襯託諸葛亮,把地位比周愉還高的大夫魯肅描寫成膽小怕死,連酒杯都端不穩的弱智,而歷史上的魯肅文武全才,為孫權做了東吳版的《隆中對》不過沒有劉備,而是劉表三家搶天下,魯肅東吳重臣深得孫權敬重,到演義已移花接木變成關羽了,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都是羅作者給關羽臉上貼金,虛構的,應還歷史本來面目。


魯肅過江,在江邊擺酒請關羽,關羽單刀進帳,但是帳外有赤兔馬,城內有萬千雄兵!魯肅還要坐船過江,危險性不言而喻!是魯肅單刀赴會!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赴會 。

關羽為了荊州之事隻身過江,與魯肅會面,以下為其簡要內容。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魯肅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題,索還荊州。關公開始時以飲酒莫談國事為由將話題叉開,哪料魯肅步步緊逼;關公乃以劉備繼承漢室土地為由,且使刀鈴錚錚直響。周倉插話:「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豈獨是汝東吳當有耶?」抵賴之言,毫不掩飾。關羽於是變色而起,從周倉手中奪過大刀,假裝怒叱道:「這是國家大事,休得多嘴,快快給我退出!」明叱周倉,實在魯肅!接著,關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魯肅手,親熱之中又帶有幾分殺氣:「今天飲酒,我已經醉了,莫要再提荊州之事,擔心我這刀傷了故舊之情。改日我再請到荊州赴會,再作商議。」魯肅被他一提,掙脫不得,早已嚇得魂不附體,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興嘆。到了船邊,關公才放了魯肅,拱手道謝而別。魯肅如癡如醉,半晌才緩過氣來。

後人有詩讚關公曰: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

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


關羽,關雲長


受魯肅之邀,關羽單刀赴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