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DSC03397.JPG

因為設計工作的關係

我喜歡邊聽音樂邊思考人生的大道理設計提案

所以我有一拖拉庫的耳機

雖然每一款耳機的特色與優點不儘相同

但因為聆聽的曲風紊亂

所以都不會一直都用同一款耳機

而除了習慣的日系品牌外

其實最近也接觸了不少中國和臺灣品牌

老實說對於這些後起品牌愈來愈刮目相看了

尤其臺灣許多新興自有品牌都累積了多年歐美日系大廠代工設計經驗

在研發與設計能力上可說都具世界水準

所以覺得可以逐一來介紹我最近使用的新歡

首先就先從2016年在Computex 獲得創新設計獎的MAS New York開始吧

 

【MAS New York+Duo聆聽聲音的藝術~開箱篇】

001-DSC03446.JPG

▲很有趣的是MAS這家公司的耳機命名全部使用世界知名城市,所以這款「NEW YORK」也用了紐約的背景圖片。

002-DSC03447.JPG

▲其實這不是重點,會讓人眼睛一亮的是右上角這個金色Hi-Res LOGO貼紙;沒錯,MAS「NEW YORK」除了榮獲2016臺北國際電腦展創新設計獎的得獎肯定外,也是一款Hi-Res高解析耳機。

003-DSC03448.JPG

▲彩盒背面則是簡單介紹一些規格特色及配件

004-DSC03449.JPG

▲臺灣設計,推!但還是中國製造。

005-DSC03450.JPG

▲打開彩盒後則是一個硬殼攜行盒,比一般軟質收納袋更能保護耳機,但體積也會有點大。

006-DSC03453.JPG

▲打開後MAS「NEW YORK」被好好的保護在裡面。

007-DSC03455.JPG

▲除了MAS「NEW YORK」本體,另外還有一個軟質收納束口袋、耳機連接線和3.5→6.3mm鍍金轉接頭,至於說明書...哈哈,沒打開過。

008-DSC03456.JPG

▲MAS「NEW YORK」所附的連接線是3.5mm規格,而耳機端則是採用2.5mm規格,好處是可更換式的線材在線材損壞時的替換方便,當然也是配合MAS的研發策略─規格升級功能,這稍候再詳述。

009-DSC03458.JPG

010-DSC03459.JPG

▲而MAS「NEW YORK」也支援手機通話功能,所以附有麥克風與掛斷鍵。

 

【MAS New York+Duo聆聽聲音的藝術~耳機篇】

011-DSC03461.JPG

▲終於拿出MAS「NEW YORK」了,是不是超有質感?

★Hi-Res認證高音質鍍鈦動圈單體 
★多層複合音箱,抑制共振強化低頻 
★全機防指紋時尚設計,搭配特殊金屬與皮革展現精緻工藝 
★耳機可收折與可換線功能 
★線控麥克風支援智慧手機與平板 
★選配MAS DUO 2.5MM藍芽轉換線即變身為藍芽耳機使用 
★驅動單體 - 40mm 多層次鍍鈦動圈單體 
★阻抗 - 16歐姆
★頻率響應 - 8-40,000Hz
★靈敏度 - 108dB/mW
★尺寸: 約19x18.5x19.5cm
★商品重量 : 650克(含外包裝)

★建議售價: NT$4,990

 

012-DSC03462.JPG

▲「NEW YORK」採用精緻皮革與金屬材質,且金屬部份經特殊塗裝處理,不會沾留指紋。而耳罩處的調整並不是在頭帶的伸縮,而是在耳罩處有著半隱藏式滑軌,讓耳罩可以上下移動,當然耳罩本身也能有小傾斜角度的調整。

013-DSC03465.JPG

▲由此可見可以滑動的行程還蠻長的,但也因採用這種調整機構,而不像外面許多款式使用可旋轉或傾斜角度的設計,所以在貼合頭部角度上我是花比較多時間去微調,但找到適合位置後的配帶感還蠻舒適的。

014-DSC03467.JPG

▲頭帶內側是採用著舒適的柔軟蛋白質皮革,而且尺寸頗厚,讓長時配戴時的壓力減緩。

015-DSC03468.JPG

▲為了收納方便,「NEW YORK」在頭帶和耳罩支架處可以進行彎折,好放進收納盒裡。

016-DSC03473.JPG

▲耳罩部份也是搭配柔軟蛋白質皮革以求減壓效果,內置40mm鍍鈦動圈單體,支援Hi-Res高解析音樂的播放。

017-DSC03475.JPG

▲獨特複合音箱設計,強化低頻並抑制共振,在耳機下方還有能維持耳罩內氣室壓力平衡的排氣孔。

 

 

【MAS New York+Duo聆聽聲音的藝術~DUO擴充配件篇】

101-DSC03481.JPG

▲剛提到「NEW YORK」採用的分離式線材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可以進行升級,MAS原廠特別為了「NEW YORK」推出獨家專利配件「DUO wireless」套件,馬上讓「NEW YORK」搖耳一變成為無線藍牙耳機。

★可將MAS NEW YORK高音質Hi-Res有線耳機轉換為藍芽耳機
★搭載高通CSR藍芽芯片與APT-X技術,支援無線高音質傳輸 
★內建數位麥克風與CVC技術,支援無線通話 
★內建語音提示配對操作功能 
★藍牙版本:CSR Bluetooth 4.1內建 APTX codec 
★工作頻率:2.4ghz 
★有效傳輸距離:10公尺(空曠處) 
★持續使用時間:約5小時(音量50%播放情況下) 
★待機時間:約150小時 
★充電方式:USB DC 5V 
★充電時間:2小時 
★接頭:2.5mm 
★建議售價: NT$2,600

 

102-DSC03482.JPG

▲「DUO wireless」外盒看起來就像一般的耳機線材

103-DSC03484.JPG

▲彩盒背面則是其本的特點與規格,「DUO wireless」具有支援CSR藍牙4.1、APT-X codec等規格,對於傳輸高解析音源完全沒有問題。

104-DSC03486.JPG

▲打開後則是「DUO wireless」本體和一條USB充電線,說明書和保證書。由於「NEW YORK」的連接線是採用2.5mm端子,所以「DUO wireless」也是使用2.5mm端子的設計,但也有推出目前主流的MMCX端子,所以如果想擴充其它耳機可要注意別買錯。

105-DSC03491.JPG

▲「DUO wireless」內搭載高感度麥克風與CVC噪音消除迴路,除了聽音樂外,搭配手機也能提供清晰的語音通話。

107-DSC03487.JPG

▲同時也有音量調整與功能按鍵可以線控聲音大小與切換歌曲,或進行藍牙的配對,讓操作更便利。

106-DSC03492.JPG

▲體積重量雖小,但電池還是能撐5個小時的使用時間,待機也能達到150小時左右,採用MicroUSB接口進行充電。

108-DSC03496.JPG

▲當進行充電時,音量鍵旁的指示燈即會亮起紅光,但很可惜沒有剩餘電量顯示功能,有一點點小小的不便

(更正:原來連接手機後就能夠在手機裡的狀態欄顯示耳機電量了,這樣就可以掌握Duo目前還有多少電力喔)

109-DSC03497.JPG

▲而開機和藍牙配對完成則是閃爍藍光,表示和裝置已連接完成。

 

【MAS New York+Duo聆聽聲音的藝術~體驗篇】

019-DSC03444.JPG

▲終於開始進行試聽,這次主要採用Pioneer XDP-300R做為音源播放裝置之一

試聽曲目(主要是Hi-Res試聽曲和自購CD轉檔): 
1. LIVING-Jan Gunnar Hoff (FLAC 192 kHz/24Bit) 
2. 我等到花兒也謝了LIVE-張學友 (FLAC 44kHz/16Bit) 
3. 姐姐-謝金燕 (MP3 320kbps) 
4. 夢中的情話-江蕙 (WAV 1411kbps) 
5. 失戀無罪-A-Lin (FLAC 44kHz/16Bit) 
6. 淚光閃閃-中孝介 (MP3 320kbps)+夏川里美(MP3 320kbps) 
7. 燃燒一瞬間-張清芳 (MP3 320kbps) 
8. 多首水晶音樂 (MP3 320kbps)

搭配設備:
1. Pioneer XDP-300R
2. Samsung Galaxy S7 edge

這些曲目中有著高解析的鋼琴純音樂,也有電音舞曲、女聲高音與男聲低音,也是我日常生活中常會播放聆聽的樂曲。

在《LIVING》的鋼琴怑奏中,主要想聽聽琴聲的尾韻/殘響,「NEW YORK」在這一部份沒什麼問題,降噪的感覺處理得還不錯,能保留樂聲敲擊後的尾韻延續。在多首人聲歌曲中,整體則略顯柔軟,高頻雖亮但可算標準不刺耳,中頻清晰貼耳,低頻部份是有著較佳的聲場表現,覺得是本耳機表現較佳的部份,分離度和解析都頗清晰。其中張學友的LIVE有著不錯的聲場感,以5千元左右價位的耳機來說可說表現稱職。

而交換XDP-300R播放器和S7 edge使用下,說實話以手機直推的表現差異不會太大,也就是日常生活使用,以手機就能推出不錯的音質感受,足以勝任通勤或工作所需,考量原廠的價位來說,可說是頗具誠意。

在配戴和外型上來說,質感與工業設計來說,有著新創公司的企圖心,在材質的選用與造型設計上都頗具特色與大方,但我個人不太習慣這種滑軌式的調整,在配合臉型角度的調整上我一直不好找到適合的位置,但因為耳罩的皮革與海綿很柔軟,所以也不致於有著不舒服的感覺。

最後我仍是推薦這款MAS「NEW YORK」,當然不只是因為臺灣品牌而已(這也很重要),而是整體的效果和我手上知名日系品牌的耳機相比並不遜色,而價位還便宜1/3以上,如果不迷信大廠的LOGO的話,那MAS「NEW YORK」還真是想升級手機內附的耳機或入門耳置式耳機的好選擇。

 

MAS官網: http://www.maslisten.com/

 

018-DSC03477.JPG

Copyright © 2016 MAS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提及任何廠商、名稱、LOGO的版權均屬原公司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使用之圖文均為本人拍攝與撰寫,所有權為版權所有人所擁有,請勿未經同意轉載,侵權必究,謝謝。 
※本文乃廠商邀稿,內容為真實評測,無受廠商之影響。 
※體驗機種若與市售商品在規格與內容有所差異,一律以原廠文件或市售產品為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