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女子而言,她與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女子一樣命苦,生存狀況如履薄冰,畢竟那個時候正值亂世。

但是她又是幸運的,她的幸運之處在於,她擁有美貌,卻又同時具備賽過自身美麗程度的智商和情商。

這裡不討論幾位扮演過王琦瑤的女演員容貌如何,但就書中王琦瑤一角而言,其實王安憶賦予她的美貌並不是驚世之艷的程度,但這種溫文爾雅型的美貌置於亂世之中,反而能夠在無形之中為她撐起保護傘。

女人如果沒有美貌,這對於那個女性尚未完全實現經濟獨立的時代,就是女人最大的致命傷,因為在亂世之中女人還需要男人保護。可是太過美艷的女性又會對別的女人形成殺傷力,從而引來別的女人的勾心鬥角、刀光劍影。

而王琦瑤的第一份幸運的天賦,就在於她的美貌既足以吸引男人的憐香惜玉之心,又不會讓別的女人對她滿懷嫉妒與警惕。

王琦瑤的第二份幸運之處在於,她善於經營人際關係。哪怕是後來步入中年的她,也能既與嚴家師母保持良好的友誼,又與李主任、康明遜、老克臘等一連串的男人產生令人慾罷不能的愛恨糾葛。

如若要問王琦瑤還有什麼不好,那大概就是——一個生於亂世、長於平民百姓之家的女子,在國情、家境雙不好的前提下,還能無師自通得深諳如此複雜的心理戰術,這樣活著著實太累。


看完王安憶的長恨歌,可以感受到王琦瑤不是一個討喜的角色,她的骨子裡的驕傲,她的細膩心思,她的精於算計,她的自私寡情……她天資聰穎,心思縝密,不愧是上海弄堂的女兒,那些彌散在弄堂裏,家家戶戶窗戶飄出的人情世故

有時我會想,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也有七竅玲瓏的心思,赫赫有名的上海三小姐,又沒被愛情矇住了眼。若說起來,她是最得天獨厚佔盡了優勢,條條大路通羅馬的

我之前一直覺得,這世間好看的女子太多,卻大多是半生繁華半孤寡的命數,終究逃不過一個情字的。文中這樣說「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讓你以為一切都是花好月好,常聚不散,長得好,自己要不知道還好,幾年一過便矇混過去了……」

「這是王琦瑤高出一般女生的地方,她是比人多出一顆心的,確實是淑媛裏的典範。」

所以我堅持認為,王琦瑤沒有敗在任何一個男人身上,她敗在時局動蕩,生逢亂世。她的熱鬧與榮華都是舊上海給她的,她是那個時代寵著的三小姐,一個時代完結,她是那前朝遺孤,無論經過多少改朝換代,新時代都是容不得她的。

所以她的人生高開低走,時局動蕩,她住在名叫「平安里」的弄堂,謀了份薄利的工作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生命。

王琦瑤這半生浮華是別人望塵莫及的,半生清苦也是個命數。有人說她是年輕時心高氣傲,奈何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小聰明有餘大智慧不足。

王琦瑤前半生為自己籌謀沒有錯,她做足了準備,輸在一個時局動蕩。並非找個好人家結婚生子平淡一生就叫大智慧,那樣的人生千篇一律,該有多無趣?她的人生也算過足了癮,經歷了幾個時代的更迭,跌宕起伏也算不枉此生。

長恨歌,長恨歌。

這一生是有恨的,她該恨那羅曼蒂克的舊上海,滬上淑媛的稱號,奪得上海三小姐的花冠,恨那個時代給她榮及一時萬千寵愛,又無情將她拋下,做了那個時代的遺孤。


我經常買王安憶的《長恨歌》作為禮物送給我前女友們。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可能有不對的,歡迎大家指正交流。

首先王琦瑤只是一個普通弄堂裏的女孩,這個在書中的引言中可以看出,一羣王琦瑤怎麼樣了,又怎麼樣了。

其次在王琦瑤的故事很容易讓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陷入傷感的氛圍裏,就像韓劇一樣,哭得稀里嘩啦的,雖然效果很好,但這並不是這個人物的特點。

因為王琦瑤在人生中幾次關鍵性的選擇與墮落,全都屬於自願,她只對國民黨的高官與老克蠟有感情,其他的一概不是,或者說其他人的離去對她毫無震動。而令人感嘆的條件優越的進步青年程先生,她其實並不喜歡。

這在某些程度上,一方面提醒了年輕姑娘,美麗的夢是可以做的,但另一方面也表示要付出代價的。(書中有她主動提出搬到國民黨高官為她準備的房子裏的情節。)

儘管如此,她的選擇似乎也無可厚非,首先在一個高級幹部與一個未來未知的青年裡,選擇高級幹部似乎也沒什麼錯,畢竟在那個年代裡,一夫一妻多姨太裏很常見,只不過到了末路而已,但作為一個小弄堂裏的小姑娘,她覺察不到,之後的選擇也多半遵循這樣的規律,永遠都是在一個時代的末期,選擇了即將要被淘汰的事務。

縱觀一生,她一直受中到國男權社會所擺布,因為幾個男人,她的人生軌跡一直在發生變化。即便到了晚年,與老克蠟的愛情,也因為老克蠟以傳統男權眼光,嫌棄女性年老而告終。

最後她也死在了一雙男權的大手裡。


自然是那句著名的【她扮錯了角色。起首一句錯了,全篇都錯。信心是錯,希望也是錯的。】

王琦瑤,現在看來就是綠茶心機婊與怨婦的集合體。她原本並不壞,但是命運讓她變成了一個「身不由己去淟濁」的悲劇,用東北話說就是「把孩子整壓抑了」。

成也美貌,敗也美貌。王琦瑤因美貌而發跡,利用美貌絢爛而絢爛,自信美貌而得志,最終因為自負美貌而瘋狂,並死於瘋狂。

她由於美貌而被關注,但實際上她除了美貌以外,比一個空洞軀殼好不了幾分,正如原著所言,【這東方巴黎遍佈遠東的神奇傳說,剝開殼看,其實就是流言的芯子。就好像珍珠的芯子,其實是粗糙的沙粒,流言就是這顆沙粒一樣的東西。】

正因為王琦瑤的芯子是這樣,所以她是個缺乏深度內涵的人,因為她還沒等養成什麼內涵就踏入了風月場,其所有行為到最終只能遵從於本能,而非理智。

人的本能,無非就是自私。在此基礎上,她得到了過多,變得逐漸忘乎所以,也沒有什麼實質目標,說是尋找感情,不如說是隨波逐流在風月中飄蕩,而她還不自知,自以為掌控得不錯。

關於王安憶給出的評價,個人覺得,王安憶是不是有點不平衡呢,哈哈哈!畢竟相貌差距太大。古龍先生的小說裏有句話,【醜陋的男人總覺得自己比漂亮的小夥子更有男人氣概,就正如醜陋的女人總覺得自己比美女聰明些。】作者若恨起筆下的主角,這主角肯定是沒有好下場的了。

《長恨歌》到了今天反而非常有現實意義。

漢武帝最寵愛的李夫人病危時,無論如何也不讓漢武帝見她最後一面。她說,【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再借用《長恨歌》裏的一段話,【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長得好,自己要不知道還好,幾年一過,便矇混過去了。可偏偏是在上海那地方,都是爭著搶著告訴你,唯恐你不知道的。所以,不僅是自己騙自己,還是齊打夥地騙你,讓你以為花好月好,長聚不散。幫著你一起做夢,人事皆非了,夢還做不醒。】

不客氣地說,現在滿街都是王琦瑤——當然有的人長相水準還不夠,於是人工把臉皮製造成王琦瑤。表面上的花枝招展,內心卻空洞得讓人可憐,甚至愚蠢得讓人鄙視。

——可問題在於,無可否認王琦瑤這一生遠比大多數人過得好。

現實就是這樣。

你知道很多道理,但你為什麼還是過得很累?因為現實不講道理啊。

王琦瑤的悲劇,並不因為她自己,而是因為扭曲的社會價值觀。恰好,這個情況到今天也沒有任何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所以王琦瑤是個什麼樣的人?你高高在上,站在的道德制高點處說她是悲劇,但在個人看來,她只是某種生存方式的探路者,普通的時代產物罷了。


大學時文學課老師要求我們讀文學作品,我們選了王安憶的《長恨歌》,還看了鄭秀文主演的電影,看了黃奕和張可頤主演的電視劇。作品是獲茅盾文學獎的好作品,加上幾位演員演技精湛,可以說完美詮釋了一個上海女人的春閨夢。

作為主角的王琦瑤,她身上濃縮和代表了上海女人,記得書中有一句話「海上升明月」,海是人海,明月是像王琦瑤一樣的女人。她們即使出身平民,骨子裡卻有著無數幻想,包括物質、金錢、愛情、虛榮、美貌,她們想做城市上空自由的精靈,只活短暫的青春,哪怕青春易逝,也要拼盡一生唯美,哪怕日後做那寂寞百年的爬牆虎。

王琦瑤有著女人美好的一面,生活精緻,心思細膩,氣質婉約,頭腦清醒,然而卻禁不住青春的誘惑,甘願糊塗地被別人包養,她盡情享受用自己青春換來的,奢華的物質,做著浪漫的春夢。

王琦瑤愛得純粹,一生都拒絕不愛的程先生,哪怕程先生為她低到塵埃裏;王琦瑤不要名分,要愛,他愛上康家少爺,懷了孩子,在世人看來是多麼羞辱,她卻硬氣地自己養活孩子,心裡坦蕩乾淨;她老了,寂寞了,想用青春換來的黃金,去買一個能陪自己的人,但是她不知道,年輕的男人看到她真實的皺紋心裡有多厭惡。

王琦瑤一半活在現實裏,一半活在幻想裏,她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卻改變不了自己如花凋謝的命運。

最後,她被人掐死,躺在那張用青春換來的優雅精緻的牀上,回想這一生,想到少女時代看演員拍電影,有個演員躺在牀上死去,沒想到,那個演員演的是自己的故事,感覺像夢一樣。

記得文學老師說,她羨慕王琦瑤,一個活得真實美麗的女人,人生可以有那麼多的故事,她不管別人的看法,只聽從自己的心,所以在她看來,結局不算悲劇,一切都已註定。


王琦瑤是王安憶《長恨歌》的主人公,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她不僅有著獨立的個性特點和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而且還有著濃厚的女性意識,是一個極富浪漫傳奇色彩的上海女性形象。但她的一生卻是一曲長恨之歌,最終逃脫不了死於非命的結局。

王琦瑤四十年浮沉的人生軌跡、纏綿錯位的情愛糾葛以及上海文化的發展變遷等方面,所要講訴王琦瑤所代表的女性意識以及她身不由己的人生和命運悲劇。!


是好小說,針腳綿密,但我不喜歡上海人的那份精細,讀得很喫力,也很無味,後來放棄了!上海女作家的作品,從王安憶到張愛玲、程乃珊、嚴歌苓,作品如暗色底料上繡花,花雖精工,但背景過於灰暗,作品中人物太算計,心理不敞亮,讀著憋悶,壓抑,都不喜歡。而且王安憶的作品,我讀著總有一種很「隔」的感覺。但金宇澄的《繁花》,雖然滿篇方言,卻十分好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