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問題,含義應該是尋求增長的零售業,為何走沃爾瑪的老路?而在心理認為沃爾瑪為代表的大賣場已經沒落了。這個問題是要辯證統一來看的。

商業本質使然

我們要清楚一點,所有的零售都離不開商業本質,這個本質就是用戶體驗,無論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新零售唯一改良的就是數據驅動為基礎,再加上人貨場的重新排序。

因此驅動消費者購買的動因不僅僅是迎合消費者習慣的改變,最主要還是在場景中實現交易,這個場景包括線上線下,包括電商平台,也包括線下各種模式的實體店。

而在增長方面,當今的趨勢就是線上線下融合,沒有這個融合就沒有雙向引流,顧客體驗的基礎就不存在。如果前些年還在認為線上顛覆線下,那現在就是誰也離不開誰,離開誰都玩不轉。

大賣場的轉型之路

這些年電商對線下實體店的衝擊有目共睹,做為原本快消品和民生消費的主戰場,大賣場首當其衝。做為大而全一次購足的業態,品類管理一直是其優勢。而現在,其中除了生鮮類,80%以上的預包裝食品、清潔美妝、衛生用品等等幾乎都在線上實現交易。

這幾年大賣場也在不斷調整和轉型,重點是與各電商平台融合,甚至置換股權,主要目的就是線上和線下打通,實現互聯網思維賦能。比如沃爾瑪其中250家門店入住京東到家,雙方相互參股,由於京東到家直接進入社區,沃爾瑪前置倉的價值就出來了,這對大賣場業績回暖很有幫助,並且已經有數據支持了。

沃爾瑪不含今年近三年關掉了58件門店,但其中國區門店總數一直在440家左右,並沒有想像的門店數量大減。因為去年沃爾瑪總共開設了33家門店,其中8家惠選超市,4家山姆會員店、剩餘21家大賣場,新開的大賣場數量與2018年內關店數量一致。而其關店的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20年商業物業大合同的到期加上現在的戰略調整。其實無論國內外的大賣場品牌沒什麼區別,都在轉型之路上,只不過有的不想做了,有的還在調整,有的抱團取暖。

新零售的融合之路

前面提到未來的零售是線上線下融合的。線上一二線城市電商滲透率已達80%,除了三四線城市的爭奪,流量已經到頭。而線下流量相對成本要低,並且體驗更好,如果上下融合,總體流量還會增長,當然是基於用戶體驗的場景構建。

我們現在看到的為了尋求增長,好像又回到老路其實是比較片面的。這其實是必然之路,因為兩方面都有長短板,只有融合才能取長補短。每一個時代都存在這樣的規律,這就好像在一灘水裡倒入水泥粉,剛開始水還在上面,一段時間後水就滲透進去,經過融合攪拌最終成為一體,而變得更堅固。

總之,我們對事情的認知,不是二選一的邏輯。有些看起來是老路,但實質上並不是。是我們自己看錯了,看不懂,認知不夠。

20年商業實踐,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增長、戰略、供應鏈、流程再造、運營落地。我們在這裡揮墨、論劍、相擁!跳腳、爭辯 、相攜 !解惑、鞭策、奮進!


1.整個零售市場已經開始從過去的藍海市場變成紅海市場,改革開放的市場紅利開始慢慢消失,零售市場增速放緩。零售巨頭同樣面臨市場紅利消失問題。

2.現在零售巨頭在面對互聯網的興起,銷售渠道多元化,中國短期的整個b2c市場快速暴增,以阿里,京東,拼多多,雲集等平台搶佔零售份額。

3.隨著今年房產興起房租上漲,人工成本加劇,零售巨頭成本增加,且毛利未明顯提升,導致盈利能力下滑。

4.人才問題,零售人才更迭不足,人才培養及引進機制不足,營銷模式未有明顯改變,原有模式(如同樣的DM傳單發放效益變低,特價促銷,商業路演等)遭遇消費者審視疲勞未能拉動整體營收成本變高!

綜上所述,零售巨頭已面臨較大壓力,增長空間必須轉移如欠發達國家(柬埔寨,越南,朝鮮等)。


互聯網購物的崛起,對實體商業的影響正在逐漸體現。面對殘酷的競爭,任何行業和產品都要小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