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盤點也叫做全面人才評價,是通過對組織人才的盤點,使人與組織相匹配,其內容包括明確組織的架構與崗位發展的變化,確定員工的能力水平,挖掘員工的潛能,進而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所以人才盤點更為準確的名稱應該叫做組織與人才盤點。這樣看來,人才盤點不僅僅只是一個人力資源方面基礎性工作,它應該上升到組織的高度,上升到戰略的高度。而華為在人才盤點方面正式這樣操作的,下面我們就來跟華為學習一下如何進行人才盤點。

華為認為人才盤點是傳遞公司戰略的一個過程,為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提升企業員工效率、建設健康氛圍,最後纔是梳理員工發展體系。所以,華為的人才盤點最後盤出的是組織健康度,是組織的拓展能力。

華為的人才盤點與眾不同的是它首先建立標準,再盤點隊伍,最後形成機制。華為常用的人才盤點工具有四個:績效潛能矩陣(方格圖)、學習力(潛力)評價表、工作量分析及效能提升表、崗位匹配度矩陣。

一、績效潛能矩陣(方格圖)

用績效潛能矩陣做人才盤點有兩個維度——績效考覈和素質評估。縱軸是績效或KPI或一些量化的結果,而橫軸是行為或者素質等,它反映的是全面績效,也就是人才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達到的業績的結果和行為,或結果和過程。

通過績效貢獻考覈和素質評估,瞭解隊伍狀態和人才特點,制定針對性培訓計劃,推動上級輔導培養下屬,幫助員工認識、發展自我,為人才使用提供依據。

華為在使用績效潛能矩陣進行人才盤點時也有一些使用原則:

1、定期檢查,一般年度組織開展,多放在年度績效評價之後1—2個月內進行

2、主要審視績效貢獻和素質評估,也可以審視潛力3、方格圖的作用人羣規模建議大於40人4、直接上級確定方格圖位置時,需要與下屬進行一對一溝通5、方格圖的結果及應用需要經過至少兩級審核 。

把人才對號入座之後,怎麼去識別關鍵人才,進行人才發展、晉陞和激勵呢?

華為有一個表僅供參考:

高潛力S——在1年之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

中潛力A——在2年之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

低潛力B——在3—5年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

無潛力 —— 未看到幾年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者挑戰卓越績效S——每次工作都出類拔萃,成為公司甚至行業內的榜樣優秀績效A——幾乎總是能夠出色完成任務,是值得信賴的公認的優秀員工良好績效B——基本能夠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工作表現較為穩定有待改善績效C——較常表現工作業績未達到要求

怎麼運用方格盤點的結果:

1、對比盤點結果與業務要求,進行差距分析,找到關鍵缺失點。

2、按部門確定招聘和提拔重點,以補充關鍵性的能力。

3、針對共性,確定成批次的培養方案。

如果發現某個位置的人特別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怎麼評價一個組織健康還是不健康。

通常情況下,無論是什麼組織,都不允許出現人才在某個區域過分扎堆的情況。如果出現,應該嘗試在平級部門之間做人員置換和流動。

二、學習力(潛力)評價表

潛力等於學習力。華為會使用一個潛力(學習力)測試表格來對人才的潛力進行評估和測量。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人才潛力的評估,分別是思維心智、人際情商、變革創新和結果導向。通過這個來給人才進行打分。依據人才總得分20分及以上、14-19分、8-13分、7分及以下給人才給出高、中、低、弱潛力的評價。

在陌生或變化的環境中有效應對的學習能力

高潛力分四種,變革敏銳力、結果敏銳力、人際敏銳力、思維敏銳力,四種潛力具體分解為:

變革敏銳力:永不滿足,引入新的觀點,熱衷於創意,領導變革

結果敏銳力:高能動力、克服萬難,打造高績效團隊,激發團隊

人際敏銳力:政治敏銳力、卓越溝通、衝突管理、自我察覺、自我提高、善於組織

思維敏銳力:視野廣泛,無所不用其極,從容面對各種環境,清晰解讀思考內容

華為內部有一個潛力測試表格,對人才的潛力進行評估和測度,如下圖:

從思維、變革、結果、人際理解四個方面,分別做出五個維度的劃分,每個維度可以打1-5分。

那麼如何識別出高潛力人才呢?

根據總得分,20分及以上、14-19分、8-13分、7分及以下給出高、中、低、弱潛力的評價。

三、工作定量分析以及效能提升表

工作定量分析表可以幫助員工進一步明確工作量和實踐分配比例,確定工作重點和可能需要的資源,發現工作效能提升的空間。

以一個招聘HR為例,每天要做招聘網站,面試,指導實習生,參加周會,要做勞務派遣,每天、每週用時是多少,佔工作量的比例是多少。HR配合主管,根據工時的統計呈現結果,進行分析調整,可以幫助員工管理時間,引導員工更關注關鍵路徑上的重點工作,聚焦工作重心。對於任何公司,在做人才管理和運營的時候,最需要做好的就是人的效率的提升。

四、崗位匹配度矩陣

通過崗位匹配度矩陣,可幫助主管明確崗位滿足度、匹配度、人員潛力等相關信息,有效支撐組織人才管理的選、育、用、留。

附註:

崗位匹配度矩陣設計的基本信息維度及盤點思路如下:

崗位能力滿足度:不滿足、基本滿足、完全滿足、超越崗位

職級:依據年齡和工齡,綜合評價,職級偏低、職級正常、職級突出

崗位匹配度:依據職級及崗位梳理,綜合判斷崗位匹配情況,不匹配or匹配

職場年限:指從第一學歷開始的總工作年限

司齡:在本崗位的工作年限

績效表現:回顧1年以上3次以上的績效評估

薪酬:與對應崗位平均薪酬對比,偏低or達標or偏高

上下級關係:審視是否存在非正常逆向管理邏輯

這個圖可以幫助主管明確各崗位的滿足度、匹配度、人員潛力,有力支撐組織人才的選用預留管。

裡面信息量非常大,首先最上方是某某總監,數字17/11,前者是部門的總編製,後者是現有的人員數量。這裡面的2A2B,指的是過往四次的績效水平,此外還可以還包含工齡、司齡以及薪酬水平是否達標,人員調動或借用是否頻繁等信息。

如果經常用這張表格,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組織內部的人才全貌,既有組織結構、上下級關係,又有人員信息和人員狀態,各種情況一目瞭然。

對於一個主管管理一個部門,尤其是新主管管理陌生業務,或者是剛剛晉陞的主管,管理一個部門的時候,他會迫切需要這種平面化的全信息呈現,幫助他快速瞭解每一個員工的情況。這個圖需要實時刷新,至少每個季度要review一次,確保信息的正確性和及時性。

文章轉載自HR人力資源管理案例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