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花測評說:

2019年3月12日,“老爸評測”在微信公衆號發佈了《36款紙尿褲大測評》(點擊查看)的文章,針對紙尿褲的“吸溼滲透性”等指標進行了測評。

3月15日,“爸爸的選擇”紙尿褲發表了一篇《關於‘老爸評測’吸溼滲透量評測方法原理性錯誤說明(點擊查看)的文章,文中提出“老爸評測”對紙尿褲“吸溼滲透量”的測試方法有誤。

“老爸評測”曾經推薦和銷售過“爸爸的選擇”紙尿褲,這次這兩個“爸”究竟是搞哪樣?

其實,早在2018年5月19日,“小紅花測評”就發佈過《35款嬰兒紙尿褲對比測評》,其中也有針對紙尿褲的滲透能力的測評。

那麼,作爲專注於母嬰用品對比測評的“小紅花測評”,是如何看待兩個“爸爸”對測試方法的分歧呢?

大家等得着急,先公佈核心結論,下面再做技術分析!

核心結論

1、 雖然國標中對紙尿褲的要求比較低,但國標中的測試方法是權威的,測試時只需要提高要求,就可以對比出各款紙尿褲的優劣;

2、 “老爸評測”僅測試了國標要求三項實驗中的一項“滑滲量”,不足以評判紙尿褲的“吸溼滲透性能”;並且,即便在“滑滲量”測試中,也更改了國標中的判定方法(專業的說法是:更改了“實驗終點”),有誤!

3、 “爸爸的選擇”CEO在視頻中,雖然情緒很激動,但除了“吸收速度”的測試方法可執行性不強外,核心觀點“沒毛病”!

以下技術分析,各位看官,要看懂需要耐心!

國標對紙尿褲“滲透能力”的測試要求

根據《GB/T 28004-2011 紙尿褲(片、墊)》對紙尿褲(片、墊)的技術指標要求中規定,此類產品的“滲透性能”包括三項指標,分別是“滑滲量”、“回滲量”及“滲漏量”。

根據標準的解釋:

“滑滲量”考察紙尿褲的吸水能力,吸水能力強的紙尿褲滑滲量低;

“回滲量”考察紙尿褲在吸收較多尿液後,在重壓下是否會滲出尿液;

“滲漏量”考察紙尿褲吸收尿液後是否會從底部漏出。

“老爸評測”的測試方法有誤

1、僅測試了國標要求三項實驗中的一項:

“老爸評測”僅做了紙尿褲的“滑滲量”測試,沒有做國標中規定的“回滲量”、“滲漏量”測試,無法評判紙尿褲的“滲透性能”。

“小紅花測評”在2018.5.19的《35款紙尿褲對比測評》中,按國標方法對三項指標分別進行測試,並綜合數據對紙尿褲的“滲透性能”做出評價。

這纔是全面的測試方法。

2、“老爸評測”在“滑滲量”測試中,“實驗終點”不對:

小紅花測評又仔細研究了“老爸評測”的測評文章,發現“老爸評測”在“滑滲實驗”中的“實驗終點”與標準不一致。

首先,國標中對“滑滲量”的定義是:

按標準(上圖)中位置加入60ml“尿液”,漏斗閥門開到最大,“尿液”流到紙尿褲底部,不能被紙尿褲吸收而滲出紙尿褲之外的ml數,爲“滑滲量”。

“小紅花測評”2018.5.19的測試中:60ml“尿液”加入後,35款紙尿褲中僅有3款有“尿液”滲出紙尿褲以外(即出現“滑滲”)。

這也就是爲什麼說國標的要求不高!

爲了進一步比較其他紙尿褲的“最大吸溼量”,區分出優劣,小紅花測評繼續加入“尿液”,直到有“尿液”滲出到紙尿褲以外(即出現“滑滲”),此時所加的“尿液”量爲該紙尿褲的“最大吸溼量”。

而“老爸評測”則將測試方法做了更改,即:加入“尿液”,當“尿液”滲透到紙尿褲最底端時,用此時所加“尿液”量來衡量該紙尿褲的“吸水速度”,和對比“最大吸溼量”。

摘自“老爸評測”原文

注意!!!

標準中及“小紅花測評”的“實驗終點”是:“滲出紙尿褲以外”!

而“老爸評測”的“實驗終點”是:“滲透到紙尿褲最底端”!

顯然,這樣的評判標準是不正確的。

正如“爸爸的選擇”CEO王勝地所說,“尿液”快速滲透到最底端,正是紙尿褲“導流性”好的表現

摘自“爸選”反駁原文

好的紙尿褲導流性好,吸水速度快,“尿液”一流經表面就被吸收,並迅速向周圍擴散,就會很快到達底部,但不會有溶液滴下。

差的紙尿褲導流性差,吸水速度慢,“尿液”會順着紙尿褲流到底部,若此時還未被吸收,就會滲出紙尿褲之外(即:出現“滑滲”)。

所以,評判紙尿褲“吸溼滲透”性能,應該以“尿液滴出紙尿褲以外”爲標誌,而不是以“尿液到達紙尿褲底部”爲標誌!

尿液到達底部而不會滲出,反而是“吸溼滲透”性能強的標誌!

而且,“老爸評測”在“尿液”到達紙尿褲底部時就停止放液,此時的加液量並不是真正的“最大吸水量”!

“爸爸的選擇”對“吸收速度”的測試可執行性不強

“爸爸的選擇”質疑文章中,提到測試“吸收速度”的實驗。

“爸選”提出的吸收速度實驗

小紅花測評認爲理論上來說,在保證漏斗放液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利用秒錶計時,的確可以得出不同品牌紙尿褲的吸收速度。

但是,在實踐中,難以判斷吸收終點,計時有相當難度。

以上,是“小紅花測評”對兩位“爸爸”所爭論的測試方法的分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