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花测评说:

2019年3月12日,“老爸评测”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36款纸尿裤大测评》(点击查看)的文章,针对纸尿裤的“吸湿渗透性”等指标进行了测评。

3月15日,“爸爸的选择”纸尿裤发表了一篇《关于‘老爸评测’吸湿渗透量评测方法原理性错误说明(点击查看)的文章,文中提出“老爸评测”对纸尿裤“吸湿渗透量”的测试方法有误。

“老爸评测”曾经推荐和销售过“爸爸的选择”纸尿裤,这次这两个“爸”究竟是搞哪样?

其实,早在2018年5月19日,“小红花测评”就发布过《35款婴儿纸尿裤对比测评》,其中也有针对纸尿裤的渗透能力的测评。

那么,作为专注于母婴用品对比测评的“小红花测评”,是如何看待两个“爸爸”对测试方法的分歧呢?

大家等得着急,先公布核心结论,下面再做技术分析!

核心结论

1、 虽然国标中对纸尿裤的要求比较低,但国标中的测试方法是权威的,测试时只需要提高要求,就可以对比出各款纸尿裤的优劣;

2、 “老爸评测”仅测试了国标要求三项实验中的一项“滑渗量”,不足以评判纸尿裤的“吸湿渗透性能”;并且,即便在“滑渗量”测试中,也更改了国标中的判定方法(专业的说法是:更改了“实验终点”),有误!

3、 “爸爸的选择”CEO在视频中,虽然情绪很激动,但除了“吸收速度”的测试方法可执行性不强外,核心观点“没毛病”!

以下技术分析,各位看官,要看懂需要耐心!

国标对纸尿裤“渗透能力”的测试要求

根据《GB/T 28004-2011 纸尿裤(片、垫)》对纸尿裤(片、垫)的技术指标要求中规定,此类产品的“渗透性能”包括三项指标,分别是“滑渗量”、“回渗量”及“渗漏量”。

根据标准的解释:

“滑渗量”考察纸尿裤的吸水能力,吸水能力强的纸尿裤滑渗量低;

“回渗量”考察纸尿裤在吸收较多尿液后,在重压下是否会渗出尿液;

“渗漏量”考察纸尿裤吸收尿液后是否会从底部漏出。

“老爸评测”的测试方法有误

1、仅测试了国标要求三项实验中的一项:

“老爸评测”仅做了纸尿裤的“滑渗量”测试,没有做国标中规定的“回渗量”、“渗漏量”测试,无法评判纸尿裤的“渗透性能”。

“小红花测评”在2018.5.19的《35款纸尿裤对比测评》中,按国标方法对三项指标分别进行测试,并综合数据对纸尿裤的“渗透性能”做出评价。

这才是全面的测试方法。

2、“老爸评测”在“滑渗量”测试中,“实验终点”不对:

小红花测评又仔细研究了“老爸评测”的测评文章,发现“老爸评测”在“滑渗实验”中的“实验终点”与标准不一致。

首先,国标中对“滑渗量”的定义是:

按标准(上图)中位置加入60ml“尿液”,漏斗阀门开到最大,“尿液”流到纸尿裤底部,不能被纸尿裤吸收而渗出纸尿裤之外的ml数,为“滑渗量”。

“小红花测评”2018.5.19的测试中:60ml“尿液”加入后,35款纸尿裤中仅有3款有“尿液”渗出纸尿裤以外(即出现“滑渗”)。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国标的要求不高!

为了进一步比较其他纸尿裤的“最大吸湿量”,区分出优劣,小红花测评继续加入“尿液”,直到有“尿液”渗出到纸尿裤以外(即出现“滑渗”),此时所加的“尿液”量为该纸尿裤的“最大吸湿量”。

而“老爸评测”则将测试方法做了更改,即:加入“尿液”,当“尿液”渗透到纸尿裤最底端时,用此时所加“尿液”量来衡量该纸尿裤的“吸水速度”,和对比“最大吸湿量”。

摘自“老爸评测”原文

注意!!!

标准中及“小红花测评”的“实验终点”是:“渗出纸尿裤以外”!

而“老爸评测”的“实验终点”是:“渗透到纸尿裤最底端”!

显然,这样的评判标准是不正确的。

正如“爸爸的选择”CEO王胜地所说,“尿液”快速渗透到最底端,正是纸尿裤“导流性”好的表现

摘自“爸选”反驳原文

好的纸尿裤导流性好,吸水速度快,“尿液”一流经表面就被吸收,并迅速向周围扩散,就会很快到达底部,但不会有溶液滴下。

差的纸尿裤导流性差,吸水速度慢,“尿液”会顺着纸尿裤流到底部,若此时还未被吸收,就会渗出纸尿裤之外(即:出现“滑渗”)。

所以,评判纸尿裤“吸湿渗透”性能,应该以“尿液滴出纸尿裤以外”为标志,而不是以“尿液到达纸尿裤底部”为标志!

尿液到达底部而不会渗出,反而是“吸湿渗透”性能强的标志!

而且,“老爸评测”在“尿液”到达纸尿裤底部时就停止放液,此时的加液量并不是真正的“最大吸水量”!

“爸爸的选择”对“吸收速度”的测试可执行性不强

“爸爸的选择”质疑文章中,提到测试“吸收速度”的实验。

“爸选”提出的吸收速度实验

小红花测评认为理论上来说,在保证漏斗放液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秒表计时,的确可以得出不同品牌纸尿裤的吸收速度。

但是,在实践中,难以判断吸收终点,计时有相当难度。

以上,是“小红花测评”对两位“爸爸”所争论的测试方法的分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