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 18 名研究人員和生物倫理學家組成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專家委員會在本週二於瑞士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上,建議世衛組織目前“亟需”建立一套透明的全球登記體系以記錄所有與人類基因組編輯有關的實驗。

此前在 3 月 13 日,知名學術刊物

《自然》

發表了一篇由來自 7 個國家的 18 名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共同署名的評論文章,呼籲全球“暫停”人類生殖細胞系基因組編輯(即改變精子、卵子或胚胎中的遺傳物質)的臨牀使用。

不過前述的世衛組織專家委員會對這一呼籲並沒有報以支持的態度。

“我認爲含糊其辭的暫停並不是我們需要的答案,”該委員會的共同主席Margaret Hamburg 在週二的媒體電話會議上表示。Hamburg 之前曾掌管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目前在美國國家醫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工作。

該委員會另外幾份備受矚目的有關基因組編輯的聲明和報告已經避免使用“暫停”的字眼,不過聲明中也強調了即使用於預防致死性疾病,這一技術應用於生殖細胞系編輯仍然有太多的風險和未知,因爲對精子、卵子或者胚胎的編輯可能會將性狀的改變遺傳給未來數代人。該委員會贊同“當前在臨牀上對任何人進行人類生殖細胞系基因組編輯是不負責任的”這一廣泛共識。

科學界最近對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擔憂的討論始於 2018 年 11 月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公佈的一項充滿爭議的實驗。根據賀建奎的公開說法,他的團隊利用基因編輯工具 CRISPR 對一對雙胞胎女嬰的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使其獲得了可以防止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 CCR5 缺陷基因。2018 年 11 月兩名女嬰順利產下,成爲世界首例基因組編輯嬰兒。

對於基因編輯的臨牀應用問題,Hamburg 強調比起簡單地宣佈暫停,委員會擔負着“更廣泛的職責”。他們計劃在接下來的 18 個月就建立全球標準展開“深入研究”,同時創立一個“強有力的國際管理框架”以對基因編輯技術進行“負責任的管理”。

Hamburg 沒有透露太多關於登記制度的信息,不過她表示這一制度將會涵蓋生殖系細胞實驗以及不太會違背學術倫理的體細胞研究——針對體細胞的基因修改不會遺傳給下一代。

Hamburg 同時表示委員會希望學術論文的出版機構和研究的資助方能夠要求相關的研究進行登記。 “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更好地理解研究正在做什麼是重要的,我認爲這將會讓學術共同體有更高的責任感,” Hamburg 說。

現在,Hamburg 所在的委員會將會把這份建議提交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他將對是否採用委員會的建議做出最終決定。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