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精釀啤酒行業的從業者,2013年接觸精釀啤酒,現在經營一個精釀啤酒品牌,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一、啤酒為什麼會有苦味?

啤酒中的苦味主要來源於啤酒花,啤酒花是一種植物,一般在啤酒釀造過程中的煮沸階段加入,這時啤酒花中的阿爾法酸會發生異構,從而產生苦味。其實啤酒花除了給啤酒帶來苦味之外,還會增加啤酒的香氣,提高防腐性,促進泡沫穩定性等。

另外大家都清楚啤酒是由麥芽汁發酵而來,而麥芽汁是甜的,太甜的東西喫多了會比較膩,所以這個苦味還可以平衡酒裏的部分甜味,使啤酒喝起來更加清爽一些。

二、苦度的衡量標準

啤酒的苦度值是用 IBU 來衡量的,IBU(International Bitterness Unit) 即國際苦味指數,用來表示一個物質苦的程度。啤酒的 IBU 值可以根據釀造過程中使用的啤酒花和釀造煮沸時間計算出來,還可以通過儀器檢測。理論上講 IBU 越大,味道越苦,這裡我特意強調 「理論上」 講,是因為現實中可能我們碰到的情況確並不是如此,這裡有什麼原因,為什麼會這樣?

三、為什麼很多高分的精釀啤酒都那麼苦?

其實如果你對精釀啤酒這個行業瞭解比較深的話,你會發現題主的這個問題有些不合理。並不是高分的精釀啤酒都苦,相反也不是低分的精釀啤酒就不苦,為什麼這麼說,因為 「苦」 這個東西,是一種主觀感受,同一款啤酒,你喝它可能感覺很苦,另外一個人喝它,可能感覺不苦,這時就說不清楚了,所以上面我特意講了啤酒的苦是怎麼來的,以及用什麼去衡量。

現在咱們在回到題主提的這個問題上來,我來講講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大家感覺很多高分的精釀啤酒都是苦的?

1. 工業酒廠長期的市場壟斷帶來的口感固化

精釀啤酒也就是最近這幾年纔在我們國家慢慢發展起來,現在也是非常小眾的,以前我們都喝的是工業啤酒,像青島、雪花、哈爾濱、嘉士伯、百威、喜力等,這些啤酒大都是拉格啤酒,工業化大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的產品,要求更多的受眾可以接受,所以不可能做的太苦。另外拉格啤酒是低溫發酵,主要突出麥芽風味,啤酒花用量少,這也是苦度比較低的原因之一。精釀啤酒是個新東西,不按照工業啤酒那個套路走了,所以大家剛接觸精釀啤酒的時候會感覺比你印象中的啤酒要苦。

2. 大部分精釀啤酒的高苦度值造成的認知偏差

精釀啤酒在釀造的過程中使用的啤酒花的量,相較工業啤酒而言會多很多,而且目前市場大多精釀啤酒是艾爾類的啤酒,這類啤酒會突出啤酒花的香味。比如第一次接觸 IPA(印度淡色艾爾啤酒)的人會感覺啤酒怎麼會這麼香,而且是各種熱帶水果的香味。大量啤酒花的使用會提高苦度值,另外高苦度值也有利於啤酒的層次性和醇厚的口感。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精釀啤酒的苦度值會高於我們以往常喝的那些啤酒。基於這種情況就會造成你認為精釀啤酒都很苦這種片面的認識。

造成這種認知偏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啤酒分類瞭解較少,啤酒的種類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啤酒,其苦度範圍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不能拿不同種類的啤酒相比較,在每個種類裏都會有高分啤酒,比如我們拿小麥啤酒這個類裏的第一名去給普通大眾喝,大家的感覺可能就不苦。

最後再從啤酒酒體的平衡性上做點補充。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這個酒體的平衡性很好,這裡的平衡性指什麼呢?其實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香味、甜苦、口感厚薄等。平衡性就涉及到苦味,說到這裡大家可能也想到了,就是可以用甜味去平衡苦味。如果一款酒在釀造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啤酒花,苦度值很高,這時我們想讓這款酒喝起來感覺不苦,就可以通過控制酒體裏的殘糖來平衡苦味。所以我上面講 IBU 時說,理論上講 IBU 越大,味道越苦,特意加了個「理論上」。

好了先講這麼多,第一次在頭條回答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關於精釀啤酒相關的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我喜歡喝啤酒 國產的啤酒太清淡屬於拉格啤酒 像樂堡 雪花之類的我可以喝10瓶 這些不屬於精釀的 我現在喝的基本都是德啤 像教士 奧丁格5.0之類的 我喝的並不哭而且有一股很濃的香味 酒也是渾濁型的


那是你喝了原味的,可以試試現在的果味精釀啤酒~非常受歡迎~你沒喝過就out啦


可以先從口味清淡的果味精釀開始


好的啤酒,特別是高端的啤酒裡面添加啤酒花,發酵使用的麥芽汁濃度高,啤酒的苦味大一些,特別是啤酒花的使用。屬於正常現象。現在很多啤酒採用低濃度的麥芽汁,不添加啤酒花。這樣的啤酒比較清淡,號稱為淡爽型,其實為了降低成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