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一直被醫學界奉爲神藥,什麼叫神藥,在健康界看來,得符合三兩個標準纔算:一個是療效過硬,經過時間長河的考驗成爲真正的臨牀常青樹;二是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三是性價比高,能惠及足夠多的患者。

  雖說在醫學界各種藥物不斷推陳出新,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但是阿司匹林卻依然如鬆長青、屹立不倒,是人們心目中的神藥。Dartmouth醫學院John A. Baron教授就曾說“假如我將身處荒島,如果選擇隨身攜帶某種藥物的話,那麼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阿司匹林(aspirin)”,這或許是對阿司匹林最好的讚譽了吧。

  那麼阿司匹林到底神在哪裏?

  阿司匹林可以退熱,用於感冒、發燒等發熱疾病的退熱;可以鎮痛,用於牙痛、頭痛等疾病的鎮痛;可以抗炎,用於風溼、類風溼關節炎等疾病的治療;可以降糖,用於糖尿病患者的降糖;可以抗癌,最新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可以預防結直腸癌、肝癌的發病率;還可以預防阿爾茲海默症等等。

  其實阿司匹林最廣泛應用於臨牀中的是它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防止血栓、心梗的發生,所以阿司匹林被廣泛應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一直以來不管是有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都會主動去喫阿司匹林,目的一個是預防一個是治療,認爲喫了這個藥就可以遠離心血管疾病。

  但是在2018年在兩大國際權威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震驚全球!走下神壇的阿司匹林:一個長達40年的錯誤!》。文章驚呼: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個"長達40年的錯誤",因爲它非但無法提供安全有效的保護,還可能導致腸道和顱內出血、潰瘍、腎功能衰竭、失明等。

  得出這個結論研究者們援引的是兩個重量級的研究:

  1.英國牛津大學研究: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後,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12%,但大出血事件發生率提高了29%;

  2.哈佛大學研究:使用阿司匹林作爲一級預防時,心肌梗死、中風、心血管事件死亡等的發生率僅下降了4%。

  研究者認爲阿司匹林作爲一級預防的受益要遠比預計的小,但卻帶來了額外的用藥風險。

  難道阿司匹林被拉下神壇了嗎?它已經不再神奇?這其實是大衆對阿司匹林的誤解。這種無益的情況只針對一類人,也就是說這類人沒有必要喫阿司匹林,而且喫了的效果並不好,還會有副作用,這類人是完全健康的人,沒有任何心臟不適,也沒有發生過心肌梗死、腦卒中等事件的人,這類人是不建議通過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

  那麼什麼樣的人可以通過服用阿司匹林獲益呢?

  1.10年內動脈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風險≥10%;

  2.糖尿病患者,年齡≥50歲,伴有以下至少一項主要危險因素: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或蛋白尿(尿蛋白/肌酐比值≥30mg/g);

  3.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良好(<150/90mmHg),伴有以下3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2項;吸菸、高密度脂蛋白低、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

  4.慢性腎臟病患者;

  5.不符合以上條件,同時,具備5項危險因素中至少4項。

  (1)吸菸;

  (2)男性≥45歲或女性≤55歲;

  (3)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歲,女<65歲發病史);

  (4)肥胖(BMI≥28kg/m2);

  (5)血脂異常。

  雖然阿司匹林有抗凝血、抗血栓、防止心梗發生的作用,但是服用阿司匹林確實有出血的風險,所以還是有一部分人是不適宜服用阿司匹林的。下面這幾類人要注意避免:

  1.對阿司匹林過敏的人;

  2.近期有出血或者是還在有活動性出血的病人;

  3.病人血小板有問題:本身血小板就低,或者是血小板不低,但是血小板的功能有問題。

  對於服用阿司匹林的量,指南上明確了阿司匹林的推薦用法:

  對於 40 -70 歲的、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高且不具有出血高危因素的特定成年人,可以考慮使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每日口服 75 ~ 100 毫克),但僅爲 IIb 級推薦。

  70 歲以上的成人,不建議使用阿司匹林作爲心血管事件的一級預防。低劑量阿司匹林(每日口服 75 ~ 100 毫克)不應用於任何伴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個體作爲心血管事件的一級預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