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燈行、紅燈停”

是人人熟知的交通規則,

布魯塞爾的交通燈卻出奇的給力。

比利時布魯塞爾的交通燈鼓勵市民拋棄動物製品,選擇素食。

“吃素”的信息已經出現在該市幾十個交通燈的綠燈上,紅燈亮起時是“停止吃肉”,綠燈亮起時是“去吃素”。

“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星期了!”一位布魯塞爾居民告訴《素食與生活》雜誌:“我敢肯定這不是祕密進行的”。

加工肉類=垃圾食品

早在2017年,比利時的食物金字塔將加工肉類等同於垃圾食品,建議人們“儘可能少”食用這些食品,此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5年10月宣佈加工肉類致癌。

金字塔的頂端是水果、蔬菜、豆腐和水,鼓勵市民多吃這些食物。

最近,這座城市已經成爲歐洲氣候運動的中心之一。歐洲各地的學生開始在週五逃課參加“週五爲未來”環保遊行。

這項運動是由15歲的瑞典人格雷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推動的。《獨立報》指出:“去年8月,她拒絕在瑞典大選前每天上學,要求政界人士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

“從那以後,她每週五都在國會大廈外抗議,引發了‘週五爲未來’的運動,現在每週都有數百名學生加入她的行列。”

芬蘭軍隊吃素

2018年8月22日,芬蘭國防部後勤中心的艾哈·普爾基少校宣佈,從9月1日開始,該國軍人每週吃素兩頓。她對芬蘭廣播公司(YLE)透露,新食譜完全符合純素主義的要求——沒有肉和魚,只有土豆、蠶豆、燕麥、意大利麪,以及英國Quorn公司的肉類替代品,後者的主要材料是大豆和蘑菇蛋白。菜單保留了奶製品和雞蛋。

“這可不是爲了省錢。”軍方的伙食供應商、芬蘭國家控股的“祥獅餐飲”公司發展部經理皮特里·霍夫倫告訴YLE,吃素是基於士兵健康及“肉類製品影響環境和氣候”的考量。

“素食並不便宜。”霍夫倫補充道。事實的確如此。赫爾辛基市2016年開始在20個日託中心提供純素三餐,結果每個孩子的餐費從每日7.3歐元漲到了11.7歐元。

就算成本不降反升,芬蘭軍隊也在所不惜。普爾基援引2017年6月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純素飲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有效方式”。

何況,營養學家認爲,以植物爲基礎的飲食很健康,對運動員等大運動量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在英超阿森納俱樂部踢球的西班牙國腳貝萊林,以及凱里·歐文等衆多NBA球星,就是高調的素食主義者。

“軍隊食堂不是突然冒出素食的。”霍夫倫表示,吃素的決定由國防部做出,“祥獅餐飲”負責制定具體的菜譜。“很多學校已經有了素食日。不過,我們認爲把兩頓素食安排在不同的日子裏比較好,因爲學校每天只供應一餐,而我們供應兩餐。”

素食風潮席捲歐洲

近年來,素食風潮席捲歐洲。英國《衛報》指出,純素主義者主張儘可能地從生活中排除對動物的剝削和虐待,這並非單純的飲食風潮,而是包含生活、消費模式及環保主張的一場革命。

在歐洲主要國家,參與純素運動的人逐年增加。英國純素協會2016年5月的民調顯示,10年間,該國素食主義者從15萬增至54.2萬,其中63%爲女性,年齡約在15歲至34歲。

同年,自認是素食者的法國人增長到總人口的3%,德國以“無肉不歡”聞名,但10年內,“儘量不吃肉的人”從不到人口的1%猛增至近10%。

除了健康和道德原因,環保紀錄片不斷“揭發”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也是推動純素運動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2014年上映的《奶牛陰謀》,其製片人是大名鼎鼎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影片將畜牧業和全球變暖直接聯繫起來,抨擊“畜牧業對環境的破壞更甚於石化產業,製造了全球51%的溫室氣體,消耗了三分之一的淡水”。

在芬蘭,素食主義格外流行,包括國防部官員在內的許多人對《奶牛陰謀》的觀點深信不疑。芬蘭“農村地區的未來”新聞網(MT)寫道:“雜貨店增加了素食選擇,無肉餐的食譜比比皆是,媒體也傳播了更多的素食主義故事。”

據YLE報道,芬蘭統計局2017年初的數據顯示,該國15歲至24歲的民衆中,近20%是素食者。2017年9月的民調指出,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每週都選擇一些日子不吃肉。生活在大都市的高學歷女性通常對道德、健康和環境議題更感興趣,她們中素食者的比例是最高的。

肉類與氣候變化

飲食與氣候變化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畜牧業是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超過了運輸業。一些人估計,畜牧業生產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了驚人的51%。

“大量減少肉食對於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至關重要。在西方國家,牛肉的消費量需要下降90%,取而代之的是五倍多的豆類。

《衛報》報道說:“糧食生產已經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包括牲畜排放的溫室氣體、農業造成的森林砍伐和水資源短缺,以及農業污染造成的大面積海洋死亡。”

如果不採取行動,影響將變得更糟。

THE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