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的一首《萬里長城萬里空》,是一首「哲理」長詩,主要表達的是張廷玉對人生的一些感想,它的主題思想和《紅樓夢》中的「好了歌」是一致的,只是表達手法不同而已。但這首詩太長了,行文啰嗦,而且無非是老話新說,沒有什麼出奇之處。

南來北往走西東,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來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

夜靜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思量起,便是南柯一夢中;

一場辛苦一場空,死後還歸泥土中,身歸泥土氣隨風,一片頑皮化臭朧;

在身置得萬傾田,死後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沉舟側畔輕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式的悲嗆和寂寞

這句「萬里長城萬里空」中的「空」需要特別注意,要結合長城的歷史去理解它,但是它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那句「一場辛苦一場空」的「空」相同的,或者說這就是張廷玉要表達的意思。

長城最初建造得目的是抵禦北方的匈奴和游牧民族南下侵擾,這是它的現實作用,但它還有一種王權的象徵作用,古往今來每一個入主長城的政權都渴望江山永存,但長城上的旗幟換了又換,猶如走馬觀燈似的。

這些做著千秋萬代的美夢的政權,最終都因為種種原因淪為歷史的一朵浪花,秦皇漢武,唐宋元明都已化為歷史雲煙,但只有長城還依然存在,依然堅挺的聳立在群山之巔。

而「萬里長城萬里空」中的「空」則抒發的正是張廷玉對這種歷史更替的感慨之情,其心情猶如孔子當年站在河岸邊疾呼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的流逝是無情的,在它的流逝中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看到哪些東西會快速腐朽,而哪些東西會依舊長存,無疑,所謂的「萬里長城萬里空」宣洩的是張廷玉對世事多變,政權更替的無奈和感慨。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式的悲壯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英雄,范仲淹、王安石、岳飛、辛棄疾、李廣、衛青、文天祥等等諸如此類的懷著遠大抱負的人物,這些人物都試圖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時代的走向,改變整個國家的頹勢,他們以各自的手段和決心以及才能試圖還社稷以太平和強大。

什麼是英雄呢?就像張藝謀拍攝的《英雄》中的闡述,英雄是胸懷天下。但這些英雄在時代的滾滾洪流和局勢的不可逆之下卻無疑於螳臂擋車,個人的反抗面對整個時代潮流和局勢的強大力量是脆弱的。

英雄們都渴望實現心中的理想,但是因為種種緣故而破滅,又或者成功了,但也只不過是短暫的,所謂的「百世英雄百世夢」當然指代的是這種世事如夢的意思。

結合這兩點來看,它的佛教思想的氣息是很濃烈的,其中的「空」與「夢」都暗示著一切都頭來都是一場夢的感慨,張廷玉作為一個歷史觀察者,在幾千年後的時空中審望前人的功績時,深感無論成王敗寇,多少豐功偉業,到頭來都是一場空,一場夢,一紙平淡的歷史而已。

正猶如《紅樓夢》中所言:亂鬨哄你方唱罷我登場。

又臂如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唱的一樣: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該句出至清代張廷玉的詩,原詩如下:

南來北往走西東,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來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

夜靜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思量起,便是南柯一夢中;

一場辛苦一場空,死後還歸泥土中,身歸泥土氣隨風,一片頑皮化臭朧;

在身置得萬傾田,死後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沉舟側畔輕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看了全文就知道這是一篇非常著名詩篇,尤其是最後兩句「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沉舟側畔輕舟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大意是:雖然中國曆朝歷代雖然很多帝王修建了萬里長城,但是他們最終都沒有抵擋住自己王朝的滅亡。

張廷玉是清代的大臣,輔佐過康熙和雍正二朝皇上,這裡主要還是勸諫封建帝王行仁政治天下,靠著長城是阻擋不了自己王朝的滅亡的。

長城不是國力強盛的象徵,而是妥協和封閉的世界觀的象徵。長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北方游牧民族的騷擾,但滋長了中原皇帝固土守舊的思想,有了長城,中原的皇帝多數做起了自己的千秋萬代夢。貪圖享受,不思圖治!可遺憾的是,修建長城,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可在北方游牧民族進犯的時候,長城又抵擋住了幾次?

以現代人的理解,這裡還暗含了二層意思,一、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二、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華強盛之時,不戰而屈人之兵,難道我們還要長城的保護嗎?所以果然是萬里長城萬里空啊!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水中月,鏡中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