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一宸+劍聖喵大師

  1、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上了個假學!

  原因是看到了拼音居然上了熱搜一事。

  最近幾天,@中國播音主持網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先後發博,聲稱“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在被修改讀音的字詞名單裏赫然出現了很多我們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的古詩詞: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衰”的讀音從原本的cuī改成了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中“斜”的讀音從原本的xiá改成了xié。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中“騎”的讀音從原本的jì改成了qí。

  其他那些經常被人讀錯的字詞同樣“慘遭毒手”:

  “確鑿”的“鑿”原本讀“zuò”,被改成了“záo”。

  “說服”的“說”原本讀“ shuì”,被改成了“shuō”。

  ……

  衆多網友紛紛表示,自己那些年被老師反覆糾正之後終於唸對的讀音,竟然變成了錯的。

  突然,認真學習的好學生就變成學渣了。

  而官方對此的理由是:“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

  這就是所謂的:

  雖然“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但沒辦法,我們只能“少數服從多數。”

  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最懊悔的應該就是那些曾因在公開場合讀錯字而鬧笑話的名人明星了吧。

  翟天臨一直把自己導師的陳浥兩字寫錯,成了他學術不端的鐵證。

  楊冪在北大宣傳時把 “莘(shēn)莘(shēn)學子”讀成“辛(xīn)辛(xīn)學子”。

  楊洋在參加《快樂大本營》時把“駕馭(yù)”念成“駕權(quán)”!

  搞了半天,原來,他們不是吃了沒文化的虧,而是吃虧在出醜太早,沒來得及等到易錯字詞改讀音啊!

  所謂“將錯就錯”逐漸變成了“指鹿爲馬”!

  還是網友評論得到位:

  “古詩改讀音,經過原作者同意了嗎?”

  “我讀書學字音是想讓自己不做文盲,而不是爲了遷就文盲。”

  2、

  漢語的演化是一個自然又必然的過程,

  歷史上也去除過一些無意義的押韻詞,比如之乎者也。

  這一點上我是支持的。

  但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是有明確含義的,是指騎馬的人。

  而騎馬的人,自古就有獨特的象徵,類似地位高的人、戰士。

  比如《賣炭翁》:翩翩兩騎來是誰?

  又如《樂府詩集·木蘭詩》: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而“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裏的“騎”是非常關鍵的,甚至是全詩的主旨。

  那就是唐玄宗爲了討好楊貴妃,勞民傷財不惜耗費國家重要資源,此乃亡國之舉。

  而這裏的“騎”就有畫龍點睛的含義。

  古代因爲通訊不便,故朝廷設八百里快騎,用於通報外族入侵。

  但李隆基卻把它用來傳遞荔枝。

  《新唐書·李貴妃傳》:“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

  如果這裏簡單把“jì”改爲“qí”。

  “騎”直觀理解爲騎馬的人,那杜牧整首詩的荒誕諷刺程度就大幅下滑。

  好比當我們聽到“教授”(jiào shòu),我們理解這是一種大學體系裏的高級學者。

  但由於某些人常年讀錯,和“傳教授業”的“教授”給混淆了,我們四聲的“教授”給取消了。

  於是,很多人會很難理解,教授這個稱呼背後的重要的學術責任和倫理。

  人們不僅會對真正意義的學者缺乏尊重,僅僅理解爲“破教書的”。

  也可能會對明星靠學術造假,染指高等教育或科學研究領域,而熟視無睹。

  爲此,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和傳統,被破壞了!

  那些努力學習掌握文化傳承的人,被羞辱了!

  上了這麼多學,最終變成文盲了!

  羅馬尼亞哲學家蕭沆早就有一句名言。

  我們並非棲息在國家之中,而是語言之中。不要搞錯,我們的母語纔是我們真正的祖國。

  而到了今天,這種自廢武功的“文化閹割”,僅僅是爲了迎合無知。

  因爲大家都不會,所以就取消了,這叫降級兼容。

  這就是另一種荒誕了。

  作家傅踢踢提到,

  拼音改動背後有一種真正可怕的邏輯。

  教育本身是消滅多樣化的,哪怕這種多樣化是有價值和有魅力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爲了培養學生能力,僅僅是爲了

  統一便於管理!

  遙想我們的童年

  下課鈴一響,大家都如離弦的箭一樣衝向操場,踢毽子、跳繩、丟手絹。

  上課鈴響才依依不捨地回到教室。

  而如今,孩子在學校,完全是被“統一圈養”的。

  北京,上海,廈門等多個城市,均有小學規定。

  課間十分鐘,除了喝水和上廁所,學生不可以出教室。

  午休時間學生不能到操場上玩,對課間衝跑的學生進行記名扣分,放學後要馬上離開學校。

  原因僅僅是因爲,極少數人課間玩耍時,容易摔傷。

  爲此,我們的孩子從一根藤上的七個葫蘆娃,

  全部變成了“宅娃”。

  不僅近視率大幅上升,2014年上海市中小學生肥胖檢出率已經達到20%,而且每年還在上漲,肥胖學生中66%有高血糖、高血壓、脂肪肝等慢性疾病。

  北京同仁醫院原副院長徐良指出,改變這一切的關鍵在於。

  學生要有足夠時間的戶外運動,爲此人民日報還發出呼聲,要求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但如今,不僅連課間十分鐘都沒了。

  連春遊都沒有沒有,原因僅僅是發生了一次車禍。

  體育老師更是經常“被生病”,體育課經常被主課所霸佔。

  某些學校別出心裁,仿照國外先進教育模式,開展田園教育。

  沒過幾天就被叫停了,因爲個別家長跑到教育廳舉報。

  “孩子的衣服被弄髒了!”

  這一切並不好笑,而是非常可怕。

  在標準化的教育下,天性被閹割,傳統被閹割,

  孩子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溫室花朵。

  一到換季,兒童醫院立即爆滿。

  運動會開了一個小時,學生就齊刷刷暈倒。

  家長立即跑到教育部門和新聞媒體上鬧。

  “運動會怎麼能開這麼長時間?”

  從拼音修改,到課間十分鐘的消失。

  目前的中小學教育都在貫徹一種錯誤的理念。

  迎合嬌生慣養,標準向低能讓步。

  這就是教育中的劣幣驅逐良幣。

  而日本呢?

  政府鼓勵幼兒園孩子赤腳在冰天雪地地活動,爲的就是自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體質。

  我們可以看一堂日本的身體素質課。

  所謂“少年強則中國強”,

  可如今一點苦都吃不了

  一點多音字都不想去學習

  一點困難就放棄的“寶寶式”學生!

  未來戰爭打響時,拿什麼去和敵人比拼。

  既沒有上戰場需要的體質,也沒有禦敵所需要的知識。

  霍元甲曾對陳真說:

  中國被稱爲“東亞病夫”,是因爲大多數人忘記了一個重要的道理。

  有容爲大!

  所謂包容,就是要向一切的事物學習。

  只爲自己舒服,滿目排斥其他事物,只會狹隘自閉,武學和人生都沒法向更深的層次進發。

  100多年後的今天看來,霍元甲的這番話宛如時代的迴響。

  因爲我們的教育,已經容不下課間分鐘,容不下應試教育以外的一切,甚至容不下多音字了。

  3、

  一片田地裏,如果不種上滋養萬物的莊稼,就只會長出侵蝕養分的雜草。

  同樣地,在教育體系裏,如果傳統文化的教育是缺失的,甚至是被拋棄的。

  那些打着傳統文化的旗號,用封建糟粕荼毒孩子的不法之徒。

  就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

  “男爲天,女爲地,女子就該在最底層,不能往上走。”

  女德班一次又一次的死灰復燃,成了未成年人的難以逃脫的魔掌。

  這種打着夏令營旗號的洗腦魔窟,裏面最小的孩子只有5歲,最大的也不過15歲。

  令人髮指地是,這種班居然真的纏小腳。

  美其名曰:恢復傳統文化。

  女德班一次次被關停,又一次次死灰復燃。

  而女德班的教學方法只有一個:施虐

  下跪、刷馬桶、互相打耳光。

  教學內容也只有一個

  男尊女卑。

  專家認爲,女德班之所以存在。

  是因爲家長和孩子都有着強烈的需求,需要孩子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尋找一條可靠的情感模式,來爲自己的內心提供充盈的能量。

  而主流教育對此的徹底忽視和放棄,讓女德班成爲了“女毒班”。

  教育專家熊丙奇曾經說道:

  教育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被輕易拿掉的。

  “安全”固然是重要的,但“安全第一”的意思是。

  教育相關部門必須在活動開展的前提下,保證活動的安全。

  而不是直接取消活動來保證安全。

  這是一種懶政,更是一種“因噎廢食”。

  4.

  教育部最新的迴應說,網上流傳的是徵集意見版,還未通過審議,應以原讀音爲準。

  但網友們顯然非常反對這個提議。

  因爲我們不想失去脊(jí)樑,

  我們更不願意被“讀錯的人較多”這樣一個滑稽的理由說(shuì)服。

  漢字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任何毫無根據的修改都會抹殺它的美麗,都會消減它的魅力。

  如今的95後,能看懂典籍的人已經很少了。

  以後,你說孩子說“一騎(qí)紅塵妃子笑”,

  對方拼命嘲笑你:我們背的真的是同一首古詩?

  難道不該是“一騎(jì)紅塵妃子笑”嗎?

  就問你,尷不尷尬?

  在讀音修改背後,不僅是我們國家亟需保護的文化傳承,更是險些被“迎合式”教育慣壞的兩億孩子。

  如果讓孩子們覺得,漢字讀錯了不怕,反正他們會爲我們修改讀音的;

  如果讓孩子們覺得,體能不行也不怕,反正他們會爲我們取消戶外運動、取消春遊、取消運動會的;

  如果讓孩子們覺得,我做錯了事也不怕,反正法不責衆,錯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對的;

  那麼,你猜,他們接下來會怎樣?

  是會抖擻精神、認真學習、吃苦耐勞?

  還是好逸惡勞、慵懶成性、成爲巨嬰?

  所以,修改讀音,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

  一念及此,不得不再次慶幸,還好目前傳出的讀音修改只是徵集意見版。

  你我的意見,如今更加的重要

  石康曾說過:中國人是有好奇心的,但好奇的範圍是極狹小的,它的原因在於我們的教育並未使我們對生活與知識具有熱情,卻令我們千篇一律。

  既然教育部要徵集意見,那我們就表達我們的意見,發出我們的聲音:

  請不要貿然修改讀音,破壞傳統文化的美感!

  請不要再拼命迎合無知,否則無知成爲主流時,文化會成爲一種罪過。

  請不要讓教育拼命向千篇一律靠攏。

  否則,你們剪斷了我們的翅膀,未來我們該如何飛翔呢?

  -END-

  今日互動

  你贊成改拼音嗎?

  你對改拼音這件事是怎麼看的?

  作者簡介

  顧一宸,微博簽約自媒體,微博讀書籤約作者。寫暖牀故事,潑酸辣雞湯。

  微信公衆號:顧一宸(ID:guyichen6)。新浪微博:@顧一宸。

  代表作:《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爲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纔是人生》。

  劍聖喵大師,高校應用心理學老師,網易新聞 · 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省心理指導委員會理事,青年學術帶頭人。

  著有《優秀的人,從來不會輸給情緒》,新書《掌控情緒,從來不靠忍》正在銷售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