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兒鮮胚你聽過嗎?關於試管我們一直只是聽說過,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試管,那麼這些你知道嗎?接下來就由喜來丁的小編給你普及一下

  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卵母細胞成熟度的評估,在脫除卵母細胞的顆粒細胞後,我們可以通過形態學評估其核成熟度,主要分為生髮泡期(geminal vesicle,GV)、第一次減數分裂期(metaphase I,MI)、第一次減數分裂期(metaphase II,MII)。

  GV期的主要特徵是具有生殖泡,細胞核較大,處於靜止狀態。初級卵母細胞的生殖泡裂解後,微管組織形成一個雙極紡錘體,染色體在紡錘體赤道板排列對齊,進入到第一次減數分裂中期,第一極體尚未排出,此時為MI期。初級卵母細胞完成第一次減數分裂,排出第一極體,成為次級卵母細胞,並停留在第二次減數分裂中期,顯微鏡下可見第一極體,此時為MII期.

  第一極體中包含染色體、細胞膜成分、線粒體、核糖體、皮質顆粒及胞漿成分等。隨著分裂的結束,第一極體開啟程序性凋亡,大約經歷20h後解聚消失。第一極體的排出通常會認為卵母細胞核成熟的標誌。但有研究表明,排出第一極體的卵母細胞仍可能是不成熟的,而紡錘體纔是減數分裂過程中精確染色體排列和分離的關鍵。有研究通過使用偏振光顯微鏡觀察紡錘體的出現、位置和長度,來評估卵母細胞的質量,進而評估胚胎的發育潛能。

  第一極體的形態特徵包括:形狀(圓形或橢圓形),大小,表面(光滑或粗糙)和完整性(完整或碎片),在人羣中存在差異。在促排週期中,經常會有不規則形態或碎裂的形態出現。目前的研究對於第一極體與胚胎質量的相關性仍存在爭議。一些研究顯示,極體的形態與碎裂程度對胚胎後續發育的影響並不明顯,與ICSI妊娠結局並不存在相關性。但是超大極體的結局明顯較差,很可能是減數分裂時紡錘體的錯位而發生的非整倍體現象。

  因此,在IVF-ET中,需謹慎對待那些第一極體形態異常的卵母細胞,優先選擇第一極體形態正常的卵母細胞發育而來的胚胎進行移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