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翻過一山難,5G時代搶奪晶元核心競爭力 財經 第1張

文 / 華商韜略 王又新伊然

5G時代,晶元的重要意義已經無需多言。

一臺小小的5G手機樣機,它的核心計算能力一點不比一臺筆電小。而在這樣強大的計算能力下,它還不需要電腦中常見的散熱風扇。

最近五年的晶元技術發展,最先進的工藝全部都是用於手機晶元的,核心的競爭力都體現於此。

過往,國產晶元在覈心技術上被國際巨頭甩在身後,徒留國人芯痛。

而現在,正是國產晶元崛起的好時機。

以「芯」「雲」兩大核心奔向世界級高科技企業的紫光集團,正在解決「芯痛」的大路上極速奔馳。

屬於「清華系」系統的紫光股份1999年上市,背靠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以及資本市場對科技產業的追捧,紫光股份上市不到半年即成為行業內的第一支「百元股王」。

因為市場和產業經驗不足,龐大起來的紫光股份並沒有實現更好的發展。直到2009年,一位校友為其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華校友趙偉國旗下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成為集團49%的股東,清華控股將所持集團股份減低至51%。

一山翻過一山難,5G時代搶奪晶元核心競爭力 財經 第2張

趙偉國1985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而後又繼續在清華攻讀通信碩士學位並開始了與紫光的緣分,最終職至紫光集團自動化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1997年,趙偉國出任清華大學旗下另一家公司同方電子的總經理,後於2004年辭職創辦了私人企業健坤集團。

趙偉國與紫光算是相互知根知底,而真正打動清華控股的是,他對發展中國高科技產業有著獨到見解與遠大使命。

肩負起重塑紫光的使命後,趙偉國放眼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格局和趨勢,立足中國科技產業發展的實際,跳出紫光當時的格局,將其未來鎖定在半導體產業上,並圍繞這一新的戰略目標啟動了一系列的工作,開啟了紫光在晶元製造產業重點突圍和發展的宏大布局。

趙偉國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展開一系列的收購行動。

2013年,紫光集團以17. 8億美元收購全球第三大手機晶元商展訊通信;2014年,以9.07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手機晶元商銳迪科;2015年5月,又斥資23億美元洽購惠普旗下華三通訊51%股權;2016年,以29.18億臺幣入股晶元第一封裝測試企業臺灣日月光集團的蘇州日月新半導體公司,據說佔股30%……

紫光不計成本的大投入和佈局的原因是什麼?

一山翻過一山難,5G時代搶奪晶元核心競爭力 財經 第3張

晶元材料是硅,大陸是硅產量大國。但硅的提純需要旋轉,太陽能用的硅純度是99.9999%,全世界一半以上份額由中國提供;而晶元用高純99.999999999%,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晶元加工精度完全取決於核心設備—— 「光刻機」。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高端唯一,每臺售價至少1億美金,價格貴產量少。

投入半導體企業,謀利動機不能太強。投入的資本量雖然大,如果都是熱錢,今天投進去,明天就想賺錢,對產業的發展並無益處。

趙偉國有耐心。他認為,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已經落後發達國家太遠,完全靠自身的積累去追趕,幾乎已經不可能,收購則可以發揮市場和資本的作用,極大地彌合、縮短這種差距。以收購打下發展根基之後,他又及時啟動了自主發展的按鈕。

而在5G這個機遇窗口,紫光勢要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晶元設計公司。

紫光展銳專注於移動通信和物聯網領域的晶元設計企業,展銳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三的手機晶元設計企業,中國最大的泛晶元供應商和中國領先的5G通信晶元企業。展銳的第一顆5G晶元取名為「馬卡魯」——馬卡魯是世界第五高峯。

一山翻過一山難,5G時代搶奪晶元核心競爭力 財經 第4張

紫光展銳CEO楚慶最近在某節目上表示,「紫光展銳擁有4600人,其中4000人是研發人員,它是一個真正的中國晶元技術的高地。……我們的研發人員佔了總人數的90%以上,這是我們勞動創造價值的方式。」

在晶元行業,很多人奉行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資訊技術進步的速度。

而楚慶則不認可,他直言摩爾定律已經終結。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工藝的快速演進,功耗、速度、成本這三個方面的好處沒有那麼大了。……這個戰略的引領和追隨導致西方在過去的四五十年一直是領先的,那麼它現在要終止了,對於我們中國的晶元企業來講,我們要利用這個機會。摩爾定律終結之後勢必會產生新的產業競爭領域和模式,這纔是我們的未來。

一山翻過一山難,5G時代搶奪晶元核心競爭力 財經 第5張

如今,紫光集團已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晶元設計企業,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希望率先沖入世界領先陣營的半導體公司。產品覆蓋智能電視、AI處理器、物聯網件等多個領域,是技術領先的泛晶元供應商。

趙偉國曾說,「正當小有成績時,我們發現,紫光集團盡管在發展,但是這個發展的過程卻是一山翻過一山難。」

面對挑戰和競爭,紫光會一直積極投入中國晶元事業研發,勇於攀登高峯。

時間會證明一切。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