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女性呢,懷孕的時候還是要多懂一些小知識的。

比如,記住末次月經,好讓醫生幫着算預產期;瞭解什麼時候開始有早孕反應,孕吐、頭暈、嗜睡、尿頻等怎麼緩解。

對於生孩子,也是這樣。很多媽媽都會對生孩子有種莫名的緊張和恐懼感。因爲生孩子只允許媽媽一個人進入產房,相當於孤軍奮戰。而多瞭解一些,做到心裏有底兒,就會好很多。

宮頸是個圓錐體,有着厚厚的壁,空間非常狹小,想要讓胎寶寶的大腦袋順利通過,就需要進行變化,變大、變薄,就像吹大的氣球,我們把這樣一個過程叫做宮頸消失。

醫生也會在過程中測量宮頸消失的程度,它也可分爲幾個程度,比如醫生說,宮頸消失度0,說明宮頸還沒有變薄。宮頸消失度50%,說明到了一半了。宮頸消失度100%,說明宮頸完全變薄了,呈現一個大杯狀,說明爲下一個進程做好準備了。

有一個朋友去生產時,去了醫生要做內檢,還說等“開三指”就該進待產室了。當時不明白,什麼是“開三指”,直到做了酸爽的內檢,她才知道。所以,後來只要有醫護人員來問“開幾指了?”,她就嚇得直哆嗦。

其實,醫生說的“開三指”,就是通過內檢,對宮頸口擴張程度有一個瞭解之後,把這個“三指”定爲準備進待產室的指標。當然,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人可能要開更多指才能進待產室。

一般情況下,“開十指”就是要生了。但如果孕媽把“開十指”理解成,宮頸口開到能裝下十個手指頭那就錯了。

其實,醫學上的指標是開到直徑10釐米左右,也就是一個成年男子手掌的寬度,並不是簡單的十個手指頭的寬度。開到這個程度,意味着寶寶的身體可以通過,能夠進行順產的最後一程了。

一般情況下,醫生認定的正常的宮頸擴張是每小時1釐米,二胎媽媽可能更快,每小時大約1.5釐米(急產除外),當產婦宮口開的過於緩慢時,就要人爲地增加宮縮來加快產程,上宮縮就是加點催產素 ,媽媽聽了不必過於擔憂,是想讓寶寶趕緊生出來呢。

持續性枕後位會導致產程延長或者難產,醫生如果在產房裏說這個詞,就意味着胎頭在下降的過程中,胎頭持續不能轉向前方,一直背對着準媽媽,形成了枕後位,要採取措施了。

這時候準媽媽也不要驚慌,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手轉胎頭,以糾正胎頭姿勢,如果觀察和糾正後仍無進展,就要考慮剖腹產了。

有時候醫生嘴裏也會出現“手轉胎頭”這樣的話,意思就是徒手糾正胎方位,這是處理難產的重要操作,通常也會配合產鉗,手轉胎頭是在持續枕橫位或者枕後位時,產程停滯兩個小時以上,或者第二產程停滯條件下才會採取的措施,操作的醫生也非常有經驗。

很多順產婦,在生孩子的時候,都遇到過助產士壓肚子,這跟剖腹產後壓肚子的性質完全不一樣,剖腹產壓肚子是促進子宮收縮,排出淤血。

而順產過程中壓肚子,通常是產婦產力不夠了,助產士通過專業訓練的手法壓肚子,可以促進胎兒儘快娩出,並不會撕裂會陰,因爲有羊水的保護,也不會危及胎兒。不過,順產過程中出現產力不夠的現象,對胎兒確實比較危險,助產士這麼做完全是正確的。

很多產婦在選擇順產和剖腹產方面猶豫不決,順產產程很長,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恢復快;剖腹產的話肚子上會留疤痕,恢復慢。

普及下順產過程注意事項,準媽媽們get起來。

分娩共有三個產程。而第一個產程是產婦最痛苦和最難度過的階段,宮縮和陣痛讓產婦難以忍受,此時可做一些小事來稍微緩解疼痛。

能做的事:

1、陣痛的時候最好大口呼氣

緩解陣痛的基本方法就是採用呼氣式呼吸法。如果強忍疼痛的話身體就會變得僵硬,產痛就會增加。通過大口地呼氣可以釋放疼痛的感覺。

2、變換姿勢,嘗試找到感覺

隨着胎頭的下降,產婦陣痛的部位也會有所改變,所以儘量找到感覺舒服的姿勢以便更好地放鬆。

3、按壓、撫摸、溫暖身體

用手按壓、撫摸疼痛的地方可以在疼痛中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些。用熱水袋放在腰部,讓身體溫暖一些,也可以舒緩身體、緩和疼痛。

由於陣痛的時候子宮是一面前傾一面向下收縮的,所以把身體略微前傾不僅可以減少疼痛,還可以讓肌肉放鬆。晚上側臥的姿勢好一些,如果是白天的話就儘量坐起來。

不能做的事:

1、不要從一開始就過分關注陣痛。

2、陣痛開始後會持續很長時間,所以注意力不要從一開始就過分集中,不要詳細地記錄什麼,這會讓自己感覺到緊張、疲勞,而這些首先會影響到交感神經,陣痛就愈加難忍。

3、不要高聲喊叫。如果持續地高聲喊叫,會打亂緩解陣痛的呼吸節奏。

4、陣痛來臨的時候不要過分用力,要根據助產士的指示,該用力時用力,該放鬆時放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