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仙桃

4 人贊了文章

老故事——仙桃

——皇圖

這個故事是我爺爺講給我的,我爺爺又是我太爺爺講給他的,我太爺爺從哪裡聽來的,我就不知道了。

現在我把它講給你們。

01

以前的時候村子裡時常會有一些遊方術士,戲法能人來造訪,挑著一副擔子,或者在肩上搭著一副布袋,將謀生的活計裝在裡面。走街串巷,一個村一個村地表演,混口飯喫,遇到一些賞臉的,給些個銅子兒,也算是碰到貴人了。

這些遊方的人,大多表演一些三仙歸洞類似的戲法,將一塊不知為何物製成的硬質小球拿在一隻手裡,又拿另一隻手裡的細棒一指,再吹一口氣,攤開手的時候,小球早已不知去向。術士在圍觀村民的喝彩聲之中,向某一個娃兒的耳後一摸,果然掏出那顆小球來。

於是喝彩聲更烈了。

一顆小球如同是有著凡人難以理解的奇妙能力,輕而易舉地消失,又輕而易舉地出現在某一個人的腦後,口袋,甚至褲襠裏。村裡人最是見得這些一個村的鄰舍被戲耍,銅板大多是在這些時候被拋出。

02

在這些術士裏,有那麼一對父子格外與眾不同。這二人裏父親是一個面色蒼老而溝壑累累的老漢,乍一看與自家隔壁扛著鋤頭下地的鄰居一般德行。他的兒子卻是個又瞎又啞的娃兒,還是個傻子,二十大幾的年齡,智商卻和一些五六歲的小孩一般。

這一對父子居無定所,時常為了生計走在山間野地,父親在前,手裡握著一根大約三尺長的竹竿,兒子跟在後面,緊緊抓著竹竿的另一端。遇到溝渠,父親說「有溝。」兒子便再走兩步之後輕輕一躍,過了溝渠:遇到土包,父親說「有土包。」兒子便抬腳的時候有了定奪。光是父子之間的默契,也足夠讓人稱奇了。

這一對父子變的戲法與別的遊方術士有著極大的不同。他們不取「有中變無」,而是「無中生有」。老漢的口袋裡倒是也有兩個小球,但是那是給兒子玩的。

他們變的術法,叫「入仙園」。老漢說天上的王母有著一方八千畝的蟠桃園,園內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棵蟠桃樹,蟠桃樹依次每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三千年成熟。九千年過後,王母便召眾仙官開蟠桃宴。而他便的戲法,就是讓他的小兒子神遊蟠桃園,摘些蟠桃樹的枝丫,捥些樹下的仙草來。

老漢變戲法前先要說一段咒文,然後讓他的兒子光膀子盤坐在當地,老漢從肩上的袋子裏掏出一塊大黑布來將兒子包住。隨後老漢來來去去在地上走著念誦咒文,在全場氣氛最安靜的時候,老漢上前,一把抖開黑布,果然見他的兒子額沁汗,手裡拿著一小節桃樹枝丫。老漢掏出兜裏的小球給兒子玩,然後接過枝丫給鄉親們看。

那枝丫通體顯出一種晶瑩,湊近了聞便會聞到一絲絲的異香,讓人通體舒坦,就像是搬去了久壓在心頭的一塊重石。老漢拿著枝丫轉一圈回來,另一隻手裡便多了一把沉甸甸的銅子兒。

03

這天老漢來到一個村裡,照例變完了戲法,應村裡的人邀請去做客,酒酣飯飽,有人央求老漢再變一次那個戲法。老漢央求不過,趁著酒勁便決定應了請求再入一次仙園。

其時老漢的瞎眼兒子正與村裡的小孩萬丟石子的遊戲,那小夥子雖然眼盲人癡,但卻有著極佳的聽力,與那些健全的小孩們玩起來不落絲毫下風,於是越玩越開心,但是就在這個開心勁頭上,老漢來讓他入仙園。

小夥子極為不願意老父親打擾自己玩遊戲,怎麼說都慪著氣不配合。老漢酒勁臨頭,打了兒子一巴掌,讓他別拂了自己的面子。小夥子一肚子氣,但最後還是脫光上衣,坐在了當地上。

於是老漢又是一頓咒文,在旁觀的人視線裏用黑布將小夥子包起來。

再一次唸叨了咒文以後,老漢一把將黑布抖開。卻見到小夥子手裡拿著一塊碩大肥美的桃子。老漢驚見,酒勁頓消,只感覺像在數九寒天從頭到腳被澆了一盆冷水,涼得不能再涼了。

老漢不相信地揉了揉眼睛,確信沒有看錯。頓時臉色蠟黃,一把又將黑布扯了過來,包住兒子,聲音發顫道:「天殺的,你怎麼能去摘仙家的桃子呢!這是要遭天譴的啊!快給仙家送回去,快送回去!!」

老漢唸了一頓咒文以後再次抖開黑布,這下他的臉色豈止蠟黃,簡直比寒冬裏的初雪還要白上三分。他那個傻兒子已經拿起桃子喫了一半了,桃香瀰漫,甚至在幾力開外也能聞得到。

老漢如遭雷劈,癱坐在地上。嘴裡嘟嘟囔囔叨唸著:「完了,完了,這下完了,惹怒仙家,這可是要遭天譴的!!」

村裡人也看出了事態的不對勁兒,一眾人扶起老漢來,使他坐在一個板凳上。

只這麼一會兒的功夫,老漢滿頭枯發盡皆雪白。傻小子不懂爹爹為什麼會這樣,手拿桃子摸索著走到老漢跟前,給他喫。

老漢哪敢喫,有心打這個不孝子一通,可是又一想打了又有什麼用呢?最後也只是頹然坐在地上。

村裡的一個老人道,我們村頭有一個道士,頗有些法力,去求求他,興許有些作用。

於是一眾人又攙扶這和老漢,向村頭走去,他那個傻兒子手拿半顆桃子被小孩們引著跟在後面。

去了道士住處,老漢撲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說了原委。道士也是個心善的人,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開壇作法,準備請神。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之間狂風大作,將道士的祭壇吹散一地。在場的人耳邊都聽到一個如述家常一般親切的聲音道:「不必作法來請,我曾多次在仙園見到此子,天性淳良,讓人疼愛,今天送他一顆仙桃,可讓他一生無病無災。」

聲音落,狂風止,一眾人呆若木雞,好半晌才一個個瘋狂跪下磕頭請安。而唯有那個傻小子只是獃獃站在原地,喫著桃子。

04

故事的後來呢?

後來老漢收拾了東西離開了村子,往後的日子父子二人還是手拉竹竿一前一後走在山間原野。時而不時聽到父親大喝一聲「有溝。」「有土包」。

老漢不再變戲法了,拉著自己雖然目盲口癡,但卻頗為聰慧的兒子,年復一年走在去往私塾和尋找郎中的路上。

在那個小夥子脖子上,掛著一顆桃核,在日光下熠熠生彩,如同精雕細琢一般,散著一陣異香。

傳說畢竟是傳說,故事也畢竟是故事,但是但是這些傳說故事,總該是表達了先輩們的一些美好願景吧。

說出你的故事,

傾聽我的故事,

只有我董你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