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再大神的設計師也有掉坑的時候?

這當然是真的。

很多設計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過度設計

比如,用戶想要A,他卻給了用戶ABCDE,結果BCDE全部用不上,既讓用戶選擇困難,又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很多設計小白剛開始接項目的時候,因為各方面經驗的不足,不斷地吸收知識、嘗試新的東西,覺得所有的東西似乎都是越多越好、越細緻越好、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

擔心自己的設計方案看起來太普通,所以想方設法地向其注入最新趨勢、視覺驚喜以及與眾不同的元素,力求讓用戶滿意。

但是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

其實不只是設計小白會中招,有經驗的設計師,由於受職業訓練的影響,對形式有著異常的敏感性。

一廂情願地以為:設計所賦予的外在形式會成為人們感受的中心,忽略了人對環境正常的感知。

在設計時,過度追求一些體驗的完美、或者需求的滿足,也就是所謂的過度設計,導致最終的實際使用體驗下降,或者偏離設計初衷的悲劇結果。

設計的目的是解決問題。

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曾經直截了當地斷言廢棄物都是被過度裝飾的,他還說到,」奢華的物品是製作精良,整潔乾淨,純潔和健康的,從外表就能揭示它的製造質量。是工業的發展導致了這樣一個顛倒的現象:一個裝飾華麗的鑄鐵爐成本要低於一個樸實的鑄鐵爐,因為起伏的葉紋掩蓋了製作的缺陷。」

設計需要分寸感。

如同一個故事或是一首歌,不可能從頭至尾都是高潮,總有開端、鋪墊和結尾。因為人的情緒是有變動的,需要一定的起起落落。

人是空間的主角,我們應該以人為中心,為人們在同一環境中的不同的活動留有有餘地,讓他們在空間中自在。

當設計一味追求視覺衝擊力的形式,環境對人們活動就會過多的幹預與限制,空間形式規定性的情境太多,會使人們感受到不穩定性,從而引起厭倦與憎惡。

另外,用戶簡單化的審美要求,許多狂熱的設計競賽,室內建築師的自戀情節以及一味模仿其他公司的效果圖集中的設計方案不去深究設計背後的設計故事都是過度設計的元兇,導致了設計當中對形式的關切盛過了對人的關心。

反對過度設計,強調任何時候都將設計當中一個更大整體的一部分去考慮,將室內設計與建築、城市、區域因素相關聯去考慮,這才能回到人們想通過設計改善人們活動環境的初衷。

好文推薦:

Design鹿:設計越是完美,過程越煎熬。

Design鹿:設計師,為什麼你的作品總是不被認可?

Design鹿:如何在20%的設計師中提升自己的稀缺性?

更多好文分享:

@Design鹿 的知乎專欄:

室內設計?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