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皇帝在位,有一個很清楚的範圍,以涿鹿為中心,「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至阿」。首先需弄清楚這幾個關鍵坐標,即:海、空桐、江、釜山。歷史早期在平原地區,排除部落間的互相排斥因素,先民可以隨性來往;受自然因素阻隔的主要是大山大河。

東邊,「海」,是現在的黃海、渤海;「丸山」位於現在的山東省濰坊市;「岱宗」是現在的泰山。

南邊,「熊」山,是現在的神農架;「湘」山,位於現在的湖南省岳陽市。「江」,需討論一下,在中國歷史早期,江專指長江,是長江中下游。在軒轅時代,受造船能力的制約, 「江」,應是漢江,以及漢江匯入長江之後的長江中下游直至入海口。

西邊,應結合「空桐」、「雞頭」一併考察。現在叫空桐或崆峒的地名有多處,雞頭山位於現在的甘肅省鎮原縣,兩相結合得出結論,西邊應是甘肅南部。

北邊,釜山即厲山,現位於現在,在今河北省涿鹿縣,葷粥即匈奴,匈奴是游牧民族,活動區域相對廣,包括國內現在的新疆、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國外的中亞、蒙古、俄羅斯的邊疆區等。

結合以上可知,軒轅皇帝時代,統治區域至少已經包括以下區域:西邊到了甘肅東部,南邊到了漢江幹流以東流域、長江中游以下至入海口段以北,東邊到達上海以北全部海岸線,北邊到達河北、內蒙南部。

黃帝的孫子顓頊繼續開疆擴土。尤其顓頊時代,「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幡木」。可以不考證「東至於幡木」的幡木現在哪裡,東邊是大海;南邊,交阯是現在的越南;西邊,流沙應是現在新疆羅布泊南庫姆塔格沙漠沙漠;北邊,幽州,現在的河北、遼寧一帶。顓頊南邊、西邊、東北三個方向擴張,南邊已經進入長江以南、珠江流域、紅河流域的整個華南區域。西邊已經到達中亞,東北進入位於渤海灣北部的東北南部。

黃帝的曾孫帝嚳、玄孫堯、九世孫舜在開疆擴土以方面沒有大的擴展,但已經穩定控制了祖宗得到的土地。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蒼梧即現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由此證明,舜可以在版圖內自由自在的來來往往。

有一個問題,五帝到沒到過現在的西南地區?我的判斷是很困難。原因是:在陝西和四川之間橫亘著秦嶺,在湖北和重慶之間隔著大巴山;上古時代的先民追逐土地主要以解決生存問題,不一定願意花費巨大的代價翻越秦嶺、大巴山,也就不知道富饒的四川盆地。直至秦惠王開金牛道滅蜀,中原王朝才徹底進入並控制西南地區。但有這種可能:上古先民在「南至於交阯」後,已經到了雲南東南部地區。


五帝本紀所載五帝活動區域,只是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聽到的當地有關五帝的傳說總結,也可以說是後世對五帝的追憶。參考夏商周三代活動區域,比後世所認知的九州範圍小的多,五帝時代統治區域也應比史記中描述的要小得多!

《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

史記所載黃帝活動範圍,東到山東,西至陝甘地區,北到河北,南邊到長江沿岸。

實際上黃帝活動區域應在北方,參考新石器時代廟底溝二期文化分布圖。東邊有九黎(九夷,大汶口文化)部族,南邊有苗蠻(屈家嶺文化),黃帝統治區域達不到東南地區。

(帝堯)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這裡帝堯為九州之主,東到暘谷,南到南交,西至昧谷,北到幽都。這時華夏與東夷已經聯合,又有堯舜禹南征三苗的傳說,記載當可信。

(帝舜時)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違;唯禹之功為大,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職來貢,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於荒服。南撫交址、北發,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發、息慎,東長、鳥夷,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興九招之樂,致異物,鳳皇來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這裡參考了後世秦漢時期的地理名稱,實際活動區域要小的多。


五帝分別指的是: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

黃帝

少典的兒子,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打敗了炎帝和蚩尤部落,統一了華夏部落。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據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軒轅丘目前尚無定論是在哪裡,一般認為有河南新鄭、陝西姬水、甘肅天水、山東壽丘四種爭議。

黃帝的活動軌跡大致為由西向東進,從陝西漸至河南河北(與蚩尤戰於河北涿鹿)泰山,最後定國於河南,所以,可以得出黃帝的活動範圍是在陝、豫、晉、翼、齊各地。

顓頊

顓頊是黃帝之孫,顓頊生於若水之野(蜀地),雖然他生於若水,但是生活在空桑(今魯西豫東地區)。

少昊死後,顓頊與共工爭位,最後打敗了共工,號高陽氏,最後成為了天下共主。

剛開始定都空桑,後又遷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最後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

顓頊君臨天下,實現華夏一統,並首次對中國區域進行明確劃分,正式確定兗、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的名稱和分轄範圍。

冀州(今山西省全境和河北省的西北部,河南省北部地區)

兗州(今河南省的東部、山東省的西部及河北省的南部一帶地方。)

荊州(現兩湖,兩广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徐州(今山東省東南部和江蘇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東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揚州(北起淮水,東南到海濱,在今江蘇和安徽兩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兩省的土地)

梁州(自華山之陽起,直到黑水,應包括今陝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還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帝嚳

帝嚳的祖父是少昊,父親是蟜極,15歲的時候就開始輔佐顓頊。30歲時在顓頊死後繼承帝位,是為木德為帝,定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市)。

帝嚳應該是個守成之主,雖為守成之主,但亦因守成,故不會因征伐之事而苦民,所以帝嚳之時應為從武治轉為文治之初。

堯是帝嚳兒子,十三歲封於陶(山西襄汾縣陶寺鄉),輔佐摯。十五歲,改封於平陽(今山西臨汾),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

堯時,四海平定,戰事休,所以帝堯可以設羲、和以觀天文,以日月辰宿定四時之序,從而開始制定曆法。曆法既成,說明農耕文明已發展到一定程度。

軒轅黃帝九世孫,生於姚墟,受堯的「禪讓」而稱帝,定都蒲阪(今山西永濟市)。

相傳舜帝是重瞳子,所以也叫重華。古代記載了很多大人物都是重瞳,分別是:

倉頡黃帝時期造字聖人;

虞舜三皇五帝之一孝順的聖人;

重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項羽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

呂光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

高洋北齊王朝的建立者;

魚俱羅相傳是設計殺李元霸的隋朝名將;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


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河北、山東、浙江、安徽部分地區。甘肅為炎帝故鄉,炎帝後又遷移至山東;河南為黃帝故鄉,黃帝擊敗炎帝,又和炎帝聯手擊敗了居於河北、山東交界涿鹿的赤蚩;炎帝、帝舜、娥皇、女英葬於湖南株洲、永州、岳陽,大禹在浙江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啟,開啟了家天下。浙、蘇、皖、閩、贛、兩廣、滇、貴大部為百越之地,漢武帝收之。


央視兩張圖片足矣。陝西炎帝,黃帝乃華夏祖源!


軒轅就是贛榆,軒轅丘就是連雲港(古贛榆)雲台山。軒轅=干袬=韓流=寒荒=肝榆=贛榆,出生在濰坊寒亭,封地在連雲港雲台山(涿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