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史記》是古今文人墨客案頭的必備書,流傳過程中,歷朝歷代註解紛紜。

在宋以前,還沒有活字印刷術的時候,《史記》主要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在抄傳過程中出現了3種對後世影響極大的註解抄本,它們是:《史記集解》《史記索隱》和《史記正義》。在抄本流傳時代,這3種註解單獨流傳,史稱「《史記》三家注」。宋以後的各種刊印本絕大多數都是以這三家註解的合併本為底本。

宋朝活字印刷術發明後,學術界開始自覺地整理繼承前人註解,付梓印行推廣,先後出現了《史記集解索隱》合注本,俗稱「二家注」。流傳下來的主要有:南宋乾道七年建安蔡夢弼東塾刻本、淳熙二年張杅刻本和淳熙八年耿秉重刻張杅本3種刊本。

以東塾本為底本,宋人又將《史記正義》與二家注同刻,構成《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注本,俗稱「三家注」。「三家注」流傳下來的各種版本多達20種。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1959年中華書局據同治年間官板善本標點出版的「中華書局」本。此本為海內外發行量最大、最有影響力的《史記》版本。

再跟朋友們分享一下我是怎樣讀《史記》的——

《史記》是我讀過的書中,記不清讀了多少遍的經典古籍之一。但我一直都讀的是嶽麓書社出版的白文本,沒有任何註解,這是我的一位父輩老先生傳授給我的「《史記》讀法」。他說,對著註解和譯文讀《史記》還不如不讀,省下時間去讀別的書。要想真正讀通《史記》,就要對著白文本一遍一遍地讀。每讀一遍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不要有功利目的,直到讀通為止。當你真正讀通的時候,你自己心裡會知道的非常清楚。

我至今沒有接觸過「三家注」原文,對《史記》三家注零星的粗淺認識大都來自王國維和李長之的研究文章。


文|濤說亂世史|

《史記》可能是中國最著名的史書,也是答主我的最愛。但司馬遷惜字如金,有些地方的記載讓人意猶未盡,或者不甚明白。這種情況下,不妨讀讀古人《史記》的注本,來盡量補充司馬遷一些省略的細節和知識。

現存的史記註解(注本),主要的有三個:

《史記集解》(南朝劉宋·裴駰注)、《史記索隱》(唐·司馬貞注)和《史記正義》(唐·張守節注)。即正義 - 集解 - 索隱。

這三個注本流傳很廣,宋人為了研讀方便,乾脆把這它們輯在一起,印在正文旁邊 , 形成了「正文+注本」格式, 即《史記集解索引正義 》, 俗稱「三家注史記」。

這三個注本距今都超過了1000年,在《史記》研究和注釋學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著文學、史料學、注釋學、音韻學等多方面價值。

圖片的小字部分即史記注文。

ps:

1、《史記》成書於西漢,當然還有更古的、其他的注本,如漢延篤《史記音義 》、 無名氏《史記音隱 》、晉徐廣《史記音義》、 南朝鄒誕生《史記音義》、 唐劉伯庄《史記音義》等,但大家主要研究的,還是「三家注史記」。

2、除了」注本「,再補充史記的「版本」:

(1)、《史記》的兩個版本系統。

第一系統為「宋刻十行本」。

第二系約有四種,分別為南宋紹興年間「杭州十四行刊本」、南宋紹興十年「朱中奉刊十二行本」、南宋紹興年間「淮南東路轉運使司刻九行本」和南宋孝宗年間「建陽刊本」。

(2)、另外,《史記》還存有一種明末的單集解本,即「汲古閣《十七史》本」。汲古閣《十七史》的底本不詳。清同治年間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史記》,即根據此本翻刻。


《史記》的註解最有名的莫過於三家註:《史記集解》(劉宋·裴駰注)、《史記索隱》(唐·司馬貞注)和《史記公理》(唐·張守節注)。 除三家注本外,《史記》還有兩種版本系統:第一係為宋刻十行本。第二系約有四種,分別為南宋紹興年間杭州十四行刊本、南宋孝宗年間建陽刊本、南宋紹興十年朱中奉刊十二行本和南宋紹興年間淮南東路轉運使司刻九行本。另外《史記》還存有一種明末汲古閣《十七史》本。此本為單集解本,底本不詳。清同治年間五局合刻《二十四史》之《史記》即據此本翻刻。

裴駰注的《史記集解》兼采那時當時作者所能見到的前人有關《史記》諸書的研討結果,並逐一註明作者名字。一絲不苟。 並且進一步指出了《集解》中考據不妥的錯處。並對《史記》原文提出辨正,發語警辟。

而《公理》的作者張守節擅長輿地之學,因而其對《史記》中地名的考據尤為精闢。

另外有關《史記》的東西書,以《史記研討的材料和論文索引》最為有效。索引內容,包含版本、目次、題解、關於《史記》全書及各個部門的研討、司馬遷生平業績及其學術進獻的研討、底稿和未見傳本目次、有關《史記》的非專門著作日錄、唐宋元明筆記中有關《史記》的文字條目、外國研討論文和專著目次等,甚為詳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