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又叫做山莧菜,是一種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多年生的藥材,在我國牛膝主要分為北方產的懷牛膝和南方產的川牛膝。這兩種牛膝在外形上面截然不同,藥用效果上面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購買牛膝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分。最近這些年,藥材市場對於牛膝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些地方的天然牛膝資源已經被開採的所剩無幾了。所以藥材市場就迎來了牛膝的人工種植時代。今天,先來瞭解一下懷牛膝的種植方法。

牛膝的種植時間一般和產地所處地方有關,牛膝這種植物比較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北方種植牛膝的時間一般在7月,這時候正是高溫多雨的氣候,最適合牛膝的生長。種植的時候溫度最好控制在20-28℃,因為牛膝在10℃一下會停止生長,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溫度。

因為野生的牛膝大多生長在林地和坡地,而人工栽種牛膝則多在平原的田地。因為牛膝的根部比較長而且扎得比較深,所以沙質的土層深厚的土壤最適宜種植牛膝。除了粘性土質和鹽鹼地,大部分土壤都可以種植。選好土地之後就可以開始翻地了,翻地的深度一般在50-60公分,一邊翻地一邊進行施肥,保證土壤和肥料完全混合之後,要把地整理平整。然後就開始挖溝,每條溝的深度在20-30公分,相鄰的溝之間要間隔60公分左右,挖好溝之後,要進行充分的灌溉,把地澆透之後就可以開始種植了。

播種一般選擇在陰雨天進行,一般在撒完種子之後,需要向溝中回填5公分的土覆蓋在種子上面。若是等不來陰雨天,在種植前需要先用清水將種子進行充分的浸泡,一天之後撈出種子晾乾水分後放置在盆子裏,放在陰涼的屋子裡。大概經過兩天就可以發芽了,等到種子完全發芽,就可以把種子撒在溝中,同樣覆蓋上5公分的土,並進行澆水。等到牛膝苗完全長出了之後,需要保持土壤的經常濕潤。

牛膝的主要藥用部分是埋在土壤中的根莖,另外在土壤外面的枝葉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牛膝雖然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但是它的幼苗卻十分懼怕高溫天氣,同時土壤中過多的水分也會造成幼苗成活率的降低。所以在苗都長出來後就不需要再進行澆水,待苗長到4公分的時候,要進行第一次分苗處理,待長到了6公分就可以按照9公分的植株距離來進行定苗。等到牛膝苗長到半米,要及時摘頂,否則會影響到牛膝的產量。為了讓牛膝得到良好的生長,得到充足的營養和足夠的陽光,種植的密度是非常重要的,種植的太密集會影響光照,太稀疏則會浪費土地資源。最佳的植株間距是15公分,行距應該控制在20公分左右。

等到八月下旬,因為天氣炎熱所以應該加大灌溉量,這樣可以使得牛膝苗的根深扎也對提高產量打下基礎。在八月中旬前,則是盡量不澆水或者少澆水,因為這時候幼苗較弱,澆水過多,容易將苗衝倒。除了澆水,施肥工作也是比較重要的,總的來說有三次施肥:首次施肥在苗長在5公分的時候,第二次則與首次施肥間隔半個月,這次的施肥只為了保障苗的快速聖戰,可以儘早的進入膨脹期。第三次施肥則是在塊莖快速生長的時候。應該注意,施肥之前應該先將雜草除盡,否則會影響牛膝的生長。

牛膝的收穫時間再約在每年的霜降前後。若是過早的進行收穫,根莖得不到充分的生長,產量也會降低。若是收穫時間太晚,那麼牛膝會被凍傷,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在收穫的時候,要注意手法,耐心細緻的刨土,防止牛膝被折斷,影響質量。


5到6天時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