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想當年,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內訌了,長子袁譚的騷操作,把他們的敵人曹操引來打他弟弟袁尚,結果兩人一起被滅了。

隋煬帝、唐太宗多次攻打高句麗都沒打下來,

666年,高句麗泉蓋蘇文死,長子泉男生繼任莫離支(執政官),出巡,指派他弟弟泉男建、泉男產留下治理國家政事。泉男建趁機取得國家,自任莫離支,發兵討伐泉男生。泉男生逃跑,駐守另外的城邑,讓他兒子泉獻誠到唐朝求救。

唐軍於是很快就滅亡了高句麗,兩朝數十年沒打下來的國家,被帶路黨滅亡了。

一個國家的禍患,從來不是外敵,而是內部的帶路黨。

西周的滅亡也是一樣的,帶路黨就是周幽王的親兒子,他的太子姬宜臼,也就是周平王,

姬宜臼的母親是申後,申國國君申侯之女,當初周王征服了申國,跟申國聯姻,娶申侯的女兒為王后。

顯然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等周幽王發覺問題了,想廢太子,結果宜臼和申後回到申國,向舅舅搬救兵,西周太子就這樣當了帶路黨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2年),申侯因周幽王廢黜女兒申後、外孫姬宜臼之事而惱怒,於是聯合鄫國(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周幽王死於驪山腳下,西周滅亡。

西周滅亡,中原羣龍無首,於是秦、鄭、申等國擁立廢太子姬宜臼,是為周平王,東周立國。

褒姒和伯服,他們類似於戚夫人和劉如意,都是皇帝廢太子的犧牲品,並非多愛褒姒,

至於說,烽火戲諸侯,這種故事完全經不起推敲,一個杜撰的故事兒子,

只說一點,在西周那種連路都沒有的時代,諸侯王帶兵過來,幾個月可能誇張了點,最低估計也得十天半個月吧?能上午點烽火,下午就帶兵過來了?諸侯王帶的快 速 反 應的部 隊嘛?

這個故事只是為了證明周幽王昏庸導致滅國的,而哪個昏庸的帝王沒有一個禍水紅顏?

妹喜、妲己、西施、貂蟬、張麗華、蕭皇后都是這樣的人,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首先我們都知道,它是古代傳統信號的工具,但是當時西周主要是用擊鼓傳遞信號的。烽火臺也只是在秦漢時期,才大量使用的。其次在《史記·周本紀》中說諸侯們看到烽火於是全都急忙趕了過來,而這在本質上是很荒唐的。

西周的都城是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而離它最近的諸侯國晉國,卻在山西臨汾附近,距離西安足足有370多公里,而在當時即使是騎兵一天也只能是七十五公里左右,以這個速度算諸侯們最快也需要5天才能到達才對,再加上山路崎嶇不平,一個星期能到就不錯了,在說說其他的諸侯,那最遠的說不定還需要幾個月才能達到呢。難不成這嬌滴滴的褒姒要在城牆上等著他們一個一個來了在笑嗎?就算諸侯被騙過來,又有啥好笑的,褒姒的笑點有點奇怪。

而且我們翻閱先秦時期的史料《竹書紀年》其中記載「幽王,三年,嬖褒姒,八年立褒姒之子伯盤為太子」 。這裡的「嬖」,就是寵愛的意思。我們只能看到關於幽王昏庸,如何寵愛褒姒的細節,卻看不到任何烽火戲諸侯的記載,這難道不奇怪嗎?錢穆先生也在他的《國史大綱》中分析了烽火戲諸侯「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所以根據以上幾點我們基本上可以確定的說,烽火戲諸侯,是假的了。

而西周滅亡是由於廢太子和申侯勾結犬戎叛亂,在加上天災人禍和周王室的日漸衰微,其實和烽火戲諸侯並沒有什麼關係。當年褒姒入幽王宮室緣由。有以種說法,在《國語·鄭語》中說:「褒人褒姁有獄,而以褒姒入於王,王遂置之,而嬖,寵愛是女也。」也就是說褒姁有罪,所以把褒姒獻上去用來贖罪的。褒國太后褒姁將褒國的絕世美女褒姒獻給幽王,以作贖罪,或平息討伐,這一點,看來是沒有異議的。

而西周廢太子真實情況很可能就是由於周幽王試圖擺脫申侯的控制申侯的女兒嫁給了周幽王,生了個兒子叫宜臼,也就是後來的周平王。如果宜臼成為太子繼而登基,申侯勢力只會進一步做大,廢太子宜臼而改立與褒姒所生王子伯服。至於犬戎攻破宗周的時候諸侯都在幹啥。那肯定不能說都在觀望或者壓根就跟犬戎一夥的吧,於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就這麼誕生了。

而且褒姒並不像常規的那樣聯姻,在王室內部來看,這樣的女性雖然沒有根基,但是如果能得到王的寵愛,她們的地位就會得到加強,如果她們還有親屬或者親信,自然會夜水漲船高,這樣就很容易引起王室內部的紛爭。不過這些也都是別人無端的的猜測。而國家的滅亡,其根本還是因為末代君王昏庸無道,但是在那個時候王怎麼會有錯呢,畢竟是天子,所以還是女人的錯,都是褒姒紅顏禍水害得赫赫宗周淪為戎狄之地。而褒姒也只是一個被拉出來,背黑鍋的女人而已。


烽火戲諸侯,真的是褒姒的錯嗎?

自古紅顏多薄命,有很多美女正值花季就死了,其實對於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很多人都說是因為褒姒周幽王亡了國家,這也太片面了,就看我們現在的歷史中都說是女子禍害國家,就像是蘇妲己禍國殃民,飛燕合德毀了漢朝,還有就是楊玉環和唐玄宗,說是玉環亡了唐朝等等。

其實周幽王亡了國家,根本就不關褒姒是什麼事情,這就是一個人天生不喜歡做的一件事情,而別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就要強人所難,可是這一笑讓周幽王特別開心,但是卻讓人民飽受在水深火熱之中,戰亂紛爭四起,周幽王也滅了。其實周幽王就是一個特別霸道的人,是一個充滿征服心裡的人,他想著天下都是他的了,可是如果不能讓一個女人笑一次,好像會讓他顏面無存,所以他絞盡腦汁的一直在想方法。

在生活中,經常有人會說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褒姒特別幸運,剛進宮不久就得到了周幽王的寵幸,很多妃子進了宮以後這輩子就孤獨終老,再也見不到皇上了,日復一日的在孤獨中度過,在那些妃子中,他們的天就是皇上,所有的喜怒哀樂都是圍著皇上轉,褒姒晉陞的也非常快,生下兒子以後就當了皇后,可是她最特大的特點就是不愛笑,總是一種悶悶不樂的態度,而且,對所有東西都不屑一顧,彷彿已經超脫於這個世界之外,感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欠她的,可是就是這樣的態度,就能狠狠的抓住男人的心,也可以說是男人有一種犯賤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就越想去爭取,越想去征服,周幽王因為讓褒姒可以笑,每天夜不能寐,輾轉反側,都在想著一切的辦法。

不知道是因為褒姒特別高的情商,還是因為天生就對所有的事情比較冷漠,但是在這個特別爾虞我詐的後宮中,這樣鮮明的一面旗幟確實特別厲害的,不屑於跟別人爭的你死我活,而在自己的世界裡沉浸著很多快樂,這也是一個對付男人的方法,其實我們也知道一個詞叫做欲擒故縱,在甄嬛傳中演有一個體現,甄嬛為了復寵,讓她身邊得力的人去暖和的地方抓蝴蝶,然後自己在御花園中賞梅花,剛好皇上過來看到這一幕,就被吸引住了,花嬌人更美,當天晚上,皇上就翻甄嬛的牌子,可是當皇上去的時候,叫了好幾次門,裡邊也沒有開說是睡了,接下來的好幾天,皇上都去,最後甄嬛終於和皇上在一起了,欲擒故縱,就在一個擒字,褒姒對周幽王就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時時刻刻可以讓周幽王想著,但是動情不動心,對他若即若離,即使對他動了心,也不會表現在肢體上,一般人是不會容易察覺的,周幽王永遠處在想念中,就時時刻刻在他的腦海中復現,讓她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想到褒姒,這個方法在後來的很多女子中都有體現,這個方法其實稍微有一點智商的女子都會運用。而且對她們來說,如果運用的好的話,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讓她們在險惡的後宮中有一席之地,因為皇上的寵愛是讓她們的地位長久不衰的,皇上始終都是喜新厭舊的,只聽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冷宮中夜夜盼望皇上的人很多。

其實,周幽王也是自己找罪受,對他笑的女人那麼多,可是他偏偏就想讓褒姒對他笑,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讓很多人都有點琢磨不透,褒姒也沒有不讓他去寵幸別的妃子,可是她就是特別執唸的想去去找方法,讓褒姒笑,這麼執著,就怪不得別人了。

很多人對褒姒評價都是紅顏禍水,都認為如果沒有褒姒的話,周幽王也不會滅亡,那個朝代也會繼續存在,都認為她是紅顏禍水,其實如果仔細想一下,如果一個皇帝心裡有天下的話,就不會每天把心思都花在一個讓女人開心的事情上邊,就好像是唐玄宗,為了讓楊貴妃高興,利用裙帶關係,讓她的哥哥楊國忠也坐上了一個宰相之位,權傾朝野,這是讓很多人都特羨慕的,可是楊國忠也是一個特別大的奸臣,讓唐朝滅亡的過程中,他也起了自己特別重要的作用,買官賣官,貪污受賄,種種行為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其實他火的就是楊貴妃罷了。周幽王也是有多閑功夫,為了讓一個女人笑而做一些特別出格的事情,狼來了的故事反覆上演,烽火戲諸侯,剛開始大家都很相信他,還真的以為是打仗呢,可是經過幾次以後發現,其實那都是周幽王的玩笑罷了,可真正有戰爭來臨的時候,別的人入侵的時候,再也沒有人來幫助他了,那些諸侯還以為是因為為了博得美人褒姒的一笑而做的荒唐之舉,也使者是令人特別惋惜,一個朝代就這樣沒落了,可是他們卻都怨褒姒,一個花天酒地的皇帝,整天無所事事,把一個腐朽王朝的結束放在一個女子的身上,而且只要有一個偉大的時代誕生,都說是男子的作用特彆強大,而且史書也都是男子所寫,所以對女子的評價也是貶低的,無心插柳柳成煙,褒姒因為這樣一個事情,被成名了,其實我想褒姒的心裡也不會在乎這些的,她淡泊名利對於一切都不管。

不能一味的說女子誤了國家,女子在以前的地位特別低,她們都是以男人為天的,而且孔子曾經也說過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可見連偉大的思想家都對女子有偏見,所以這些思想應該都是根深蒂固的,女子對國家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她們有的連一些知識都不認識,只懂得,以自己的男人為天。


一個時代的滅亡從來不是因為女人或是帝王昏庸,而是時代在轉變


那只是有勝利者書寫的,那只是諸侯們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藉口,來推翻周幽王的統治,當然,周幽王的愚蠢也佔一部分


是內訌了,然後被帶路黨坑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