禰衡是東漢末年知名的「噴子」,卻被一些人吹捧為「賢才」。

禰衡字正平,平原郡(今山東德州臨邑德平鎮)人。個性恃才傲物,和孔融交好。我一直不清楚禰衡「恃才傲物」所謂「才華」,除了一張「噴子」的口舌,究竟有什麼真才實學。本來口才也是才華,例如鼓動東方六國聯合抗秦的蘇秦、拆散六國反秦聯盟的張儀、勸阻范雎進攻邯鄲的蘇代、策反項羽麾下頭號猛將英布的隨和、說東齊王田橫投降劉邦的酈食其。但問題是禰衡的所謂「口才」,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功業?

禰衡也就是得到孔融吹捧,禰衡遍觀曹營眾多將帥謀士只看得起孔融和楊修。其實熟悉歷史的都知道,孔融與楊修都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例如袁紹進攻官渡孔融就勸曹操投降,楊修則沒有給曹操出過任何計策,更多是作為曹操的「文化倡優」。

諸葛亮很瞧不起一些所謂「名士」,說他們「下筆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孔融其實也是這種人,寫寫文章可以娛樂娛樂,但真要出謀劃策那就不是缺乏真本事。孔融也是因為「噴子」被殺,曹操得了鄴城後把袁紹的兒媳婦甄宓賜給兒子曹丕,孔融諷刺曹操說武王伐紂後把紂王的妃子妲己賜給周公。即使是許攸那樣有真才實學的智謀人物,對曹操大不敬都會被曹操殺掉,何況孔融這種「胸中實無一策」的「文化倡優」?楊修也是「文化倡優」,跟隨曹操這麼多年也沒見向曹操進獻過任何治國安邦之策。耍點小聰明,抖點機靈,博曹操一笑,如同東方朔,這當然可以。但楊修一方面不能履行謀士職責,另一方面還插手曹操檢查兒子「家庭作業」問題,楊修之死並不意外。

禰衡說陳群、司馬朗殺豬賣肉的人,說荀彧、趙融一個可以弔喪一個可以管理廚房。要知道陳群被稱為坐而論道的「從容之士」,荀彧被稱為「王佐之才」,司馬朗雖然不如二弟司馬懿那也是一時俊傑,趙融早年也是與袁紹、曹操、淳于瓊一起的「西園八校尉」之一,這些人都被禰衡全盤否定,可想而知禰衡只是「狂士」並無實際才華。連陳群、荀彧都不放在眼裡,三國時期還有誰的才華真能比得上陳群、荀彧?

一些人出於「擁劉反曹」的心理,只要是諷刺曹操的都予以肯定,於是禰衡這樣「好大言」的「噴子」也就推上了「賢才」的寶座。只是這位賢才,文不能定國,武不能安邦,除了口出狂言藐視一切,還真沒有任何實際才華。按照姜子牙誅殺重華的理由,「不臣天子,不友諸侯」,這就是逆民,禰衡也躲不過屠刀。曹操還是對禰衡有耐心,沒有直接殺死他,而是派禰衡去劉表處要求遊說劉表歸順朝廷(曹操)。

禰衡當然沒有能力象賈詡勸說張綉那樣勸說劉表歸順曹操,而且出言不遜得罪了劉表。劉表不好直接殺掉禰衡,乾脆把禰衡送給性格急躁的江夏太守黃祖。可以說禰衡被送給黃祖,他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可惜禰衡缺乏自知之明,看不清曹操、劉表借刀殺人的用心。禰衡文筆似乎不錯,但當中羞辱黃祖直接導致黃祖暴怒之下殺死禰衡,終於結束了禰衡「噴子」的一生。

一些人看不懂曹操似乎很矛盾,又是誅殺邊讓、禰衡等人,又是尊敬郭嘉、陳群等人,又是對荀彧、崔琰前面尊敬後面殺戮,其實這些人忘了曹操本質上是政治家。邊讓、禰衡雖然文才不錯,但既沒有給曹操出謀劃策又羞辱曹操,曹操當然不放過這樣的「噴子」。郭嘉、陳群一直給曹操盡心辦事任勞任怨,曹操當然感激他們的辛勤輔佐。荀彧、崔琰支持曹操復興漢室但並不支持曹操謀朝篡位,所以在雙方目標一致恢復東漢王朝秩序時惺惺相惜共同尊重,但雙方目標不一致時曹操也就「遇神殺神遇佛殺佛」。

郭嘉、陳群這樣的人在任何朝代都會被重視,「大老闆」都需要能幹活的精英人才。荀彧、崔琰這樣「有個性」的業務精英,「大老闆」會很頭痛,從親密無間到逐漸排斥,但很少會象曹操那樣大肆殺戮,除非是朱元璋。禰衡、孔融、楊修這樣「下筆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的文人雅士,一些「大老闆」會作為政治花瓶「養起來」,但這些人需要有自知之明,一旦淪為「噴子」則處於必殺之列。沒有哪位「大老闆」能容忍屬下「恃才放曠」,「噴子」自以為機智逞口舌之快其實是取禍之道。

真有口才,就應該象蘇秦、張儀、蘇代、隨和、酈食其,那才是「賢才」。口才只能罵罵人,那只是「毒舌」,哪個朝代能容忍肆無忌憚的「毒舌」?陳琳也曾扮演過「噴子」,當然這是「職務行為」,可以曹操用來「噴」他的對手,也就免了一死。曹操似乎也沒興趣用「噴子」對付其他諸侯,這也說明在曹操的體制內,「噴子」沒有活路。

禰衡也是運氣好,遇上愛惜羽毛的曹操、劉表,可以多活幾年。如果遇上朱元璋等人,早就被廷杖打爛屁股了。如果遇上另一位「大老闆」,餓他三天看他如何。


不能否認,禰衡此人很有才華,只是性格怪異,孤傲極端、輕視別人,簡單點說就是恃才傲物、目中無人。

曹操迎接漢獻帝至許都後,廣納賢才,才俊名流紛至沓來。此時的禰衡正在許都遊學,在他眼裡,沒有什麼人是讓他看上眼的,陳群和司馬朗是「殺豬賣肉的」,荀彧是「小白臉」,趙融是「廚子」……連荀彧都看不上,想想他有多傲。

那麼,他有看的上眼的人嗎?答案是有的,但僅僅只有兩人。一個是孔融,一個是楊修。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看看這三位,哪一個不是傲氣萬丈的,哪一個不是才智過人,哪一個不是情商超低,哪一個不是死於自己的傲氣和情商,簡直就是「送命三友」。出來混,智商低點都沒關係,關鍵要看情商,不然下場很慘。

孔融非常喜歡禰衡,和禰衡是忘年交,曾向漢獻帝推舉禰衡,曹操也對禰衡的才能稱讚有加,想把他吸收進自己的隊伍。可是禰衡並不買賬,幾次三番在眾人面前羞辱、挖苦曹操,讓曹操大為惱火,曹操對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我殺他就像殺死鳥雀、老鼠罷了。但這個人素有虛名,殺了他,別人會認為我不能容他。現在把他送給劉表,你看怎麼樣。」

(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今送與劉表,視當何如。)

禰衡的才能曹操是認可的,所以「素有虛名」絕對是曹操的氣話,就是性格太讓人噁心,不能留在身邊,直接派往劉表那了。

剛來荊州時,劉表對禰衡的才能也很推崇,每次奏章或是公文,都需禰衡過目,只有禰衡看了,才能定稿。有一次,禰衡外出回來,發現有份奏章他沒看,就直接當著劉表的面撕碎扔在地上,劉表很驚訝,就問禰衡是什麼情況,禰衡也不答,找來筆墨,迅速完成一份新的奏章,詞藻華美、意思準確,明顯強於之前那份,劉表看後非常高興。

可是好景不長,禰衡又犯渾了,開始侮辱輕慢劉表,劉表很不開心,但也不能殺他壞了名聲,只好將禰衡指派給自己的部下——江夏太守黃祖。

開始的時候,就是禰衡初來荊州時的翻版,黃祖對禰衡很好。禰衡替他處理文書方面的事務,都處理得很妥當。黃祖拉著禰衡的手說:「先生,這正合我意,就像是我心中所要說的話一樣啊!」

(處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黃祖的長子黃射,當時是章陵太守,和禰衡的關係比較好。有一次,黃射宴請賓客,得到一隻鸚鵡,黃射舉著酒杯對禰衡說:「希望先生為此作一篇賦,給大家助助興。」禰衡提筆就寫,中間沒做任何修改,一氣呵成,詞藻華麗。這就是他流傳後世的名作——《鸚鵡賦》。可見禰衡學識、才華是不虛的。

但是,命運的車輪該來還是要來的,在一次宴會中,禰衡出言不遜羞辱黃祖,黃祖的脾氣可沒劉表曹操那麼好,受到侮辱立馬反擊——拉出去打。越打禰衡罵的越凶,黃祖被罵急了,腦子一熱,直接就把禰衡給咔嚓了,等黃射來救得時候,一切都晚了。禰衡被殺時,只有二十五六歲。

禰衡為自己的輕狂付出了代價。禰衡的性格傲慢而幼稚,機敏而怪誕,聰明而愚蠢,比現在的憤青更加偏激,在那個亂世之中,他的死猶如草芥,驚不起一絲波瀾。即便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否定他的才華,不能否定他的理想,「口誅筆伐」也許就是這個落魄青年選擇的另一種戰鬥。


放在現在,也是「狂人一個」。

不足道哉,何足效仿!

一,還是聖經上那句話:馴良如鴿,靈巧似蛇。

二,古語曰:到哪山上,唱哪裡的歌。

三,能屈能伸是條龍。

劉備依附過曹操、袁紹、劉表等,那他在曹操那裡「寄人籬下」之時,為什麼不「破口大罵」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而是一口一個「曹丞相」呢?

四,一個比較:

1,如果禰衡就算一個「硬骨頭」,那麼用雞蛋碰石頭,最後身死事滅,又何足掛齒哉?!

2,而那勾踐,就算是個「軟骨頭」,那麼「卧薪償膽、牽馬品屎」,最後復國反擊,掘墓鞭屍(夫差),其不痛快矣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