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發現,許多家長都喜歡別人能用聰明來形容自己的孩子。但是往往大人口中誇讚的聰明並不會保證他未來擁有一顆聰明的頭腦,這就和古文中《傷仲永》的悲劇結局如出一轍。其實要評判孩子是否擁有聰明的頭腦,未來是否會有優異的成就,往往在很多生活細節當中就有所映射。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有一些類似的品質,例如信守承諾、嚴於利己等,這些都是他們走向成功之路的墊腳石。

  另外,很多家長口中的“聰明”,不見得是真正的聰明,可能是一些小聰明、小機靈。如果小孩子總是不擇手段地利用“小聰明”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行爲毫無疑問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沒有幫助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分辨孩子究竟是真聰明還是自以爲很聰明呢?

  第一, 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遇到了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孩子清楚如果直接和父母表示自己不愛吃這個菜,父母還是會逼自己吃掉。於是,孩子就假裝要吃這個菜,然後找機會把菜又從碗裏夾出來放回盤子裏或者直接就給倒掉,並且假裝吃完了還向父母邀功,請求父母表揚自己。

  第二,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故意裝作很累很困的樣子,此時家長看見孩子這般模樣,內心頓時心生憐憫,就不要求孩子學習,准許孩子去休息睡覺。但是,孩子並沒有去休息,而是偷偷跑去玩玩具或者看電視了。

  第三, 有的孩子不喜歡刷牙,但是父母爲了孩子的健康要求孩子每天都必須要刷牙。孩子爲了完成任務,象徵性的在牙刷上擠了點牙膏,然而並沒有放進嘴裏刷牙,而是又直接開水沖掉了。還在水杯裏裝滿水,假裝在沖洗牙刷,弄出誇張的動靜,讓父母以爲自己認真地完成了刷牙任務。

  家長可以嘗試一下暗中多觀察一下孩子的行爲舉止,如果您的孩子有出現類似的情況,那就一定要想辦法糾正孩子。在不知道真相的情況下,以爲孩子自己交代的每個任務都完成的很好,並且家長還會表揚孩子很聰明,可能剛開始孩子還會覺得內疚,但是時間一長,孩子會習以爲常,並且把這種壞習慣帶入到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一旦被老師和領導發現行爲不端,那麼自然也就很難再得到重視,孩子只會越來越讓家長失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