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我和胖寶聊天,忘記聊到了什麼,他很認真地告訴我,他以後不打算結婚。

啊,5歲的孩子已經打算做不婚族了嗎?我趕緊問問爲什麼!

我:你爲什麼決定不結婚呢?

胖寶:因爲萬一結婚之後,我不想要小孩,而我的老婆想要小孩,我們不是會吵架嗎?那麼我就不結婚好了。

原來根源在不想養孩子這件事情上,我追問繼續:

我:那麼你爲什麼不打算要孩子呢?

胖寶:因爲有了孩子很辛苦啊,想去什麼地方看電影和玩也不行,因爲要管他們。

傳統的胖寶爸聽不下去了,補充到:對,養孩子是很累的,但是小朋友也可以很乖的呀,比如你和弟弟,你們都很乖,給爸爸媽媽帶來了很多快樂啊。

胖寶:可是也有不乖的孩子呢。還有,我以後要上班,不能帶孩子,我如果給你們帶,你們不也很累嗎?所以呢,就不要孩子了。

首先,讓我們爲胖寶嚴密的邏輯和細緻的觀察來喝彩!然後,就有了今天希望和大家討論的問題,育兒路上的那些苦,要不要和孩子說?

我的觀點是,要說,有必要說。說的原因不在於希望他未來給予我同樣的照顧,但需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謀定而後動的。

對於大部分自己帶孩子的家長來說,育兒路就是艱苦的。以我自己的養孩子經歷爲例,胖寶是過敏體質,一旦氣溫有個風吹草動,鼻炎隨時會變成支氣管炎、甚至哮喘,霧化治療10次以上的醫療經歷,在胖寶滿5歲以前已經有了3次。

好不容易,胖寶的弟弟胖貝不是過敏體質,但是睡眠質量非常糟糕。在23個月以前,每天晚上醒4-5次是常態,醒6-7次也不稀奇,不求喝奶,但要拍拍和安撫,若不去搭理,那麼就會從哼哼唧唧變成哭鬧,而且哭足一個小時不帶氣喘(我和胖寶爸都有過血淚的教訓。)

這些還不是最苦的,因爲這些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形成解決方案或者確定性,最苦的是就算很努力也力不從心。

明明很努力地規劃,告訴自己要分四個象限搞儘量避免緊急而重要的事情,可是每一天都有狀況發生,一直都在雞飛狗跳中奔走。

明明很清楚我要做什麼,但是精力不濟的初老症已經顯現,想做的慾望跟不上能做的行動力。

明明想着世界那麼大,應該去走走,但是一旦落到行動,又會遲疑,旅行還得帶上孩子,這一步能不能邁出去~

最害怕的還不是孩子生病,而是夫妻雙方這兩個帶娃主力有一個出差了、病倒了,方寸大亂的同時,卻不得不硬着頭皮要上。

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一間空餘的臥室可以找一個住家阿姨,所以上述經歷,或許很多媽媽都有同感(大多數的媽媽在育兒上承擔了更多)。而據我的觀察,不少爸爸,即便生理上成爲了一個爸爸,卻沒有從心理上成爲爸爸。

所以,我願意把這些內容明明白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既然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決定是爸爸媽媽們共同做出的,那麼,未來的爸爸們需要知道自己的責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充分評估並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胖寶爸也有擔心,萬一胖寶高估了這些困難,基於這種誤判而拒絕結婚和生小孩,怎麼辦?

我反而比較坦然,第一,我尊重孩子的選擇,我覺得他們的人生是他們的,不是我的,所以要不要結婚、生不生孩子都是他們自己的決定。第二,我更篤信,老母親的苦口婆心,大概率比不上十幾二十年後年輕女孩的一句話,不是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