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目的地是澳洲。我在那里度过了为期半年的校际交流。

  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今天还觉得有点自豪的,是两件事。

  一是在一节类似于媒介批判的课上,我花了一周泡图书馆,有一篇阶段性的小论文拿了全班最高分,超过了班上的native speaker;二是在学期结束后的一个月,我一个人选择用双腿丈量澳洲的红土,从悉尼出发,先后前往墨尔本、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凯恩斯和爱丽丝泉,还用了近三天时间徒步砂岩地区,去亲眼看看Ayers Rock(乌鲁鲁大石头)和Kata tjuta(卡塔丘塔巨石阵)。

  当时的砂岩地区徒步于旅人而言并不算友好,因为不仅炎热,而且需要自己背水出发。我每天随身扛6斤水(你不拿就没水喝,整个白天可能没有一个接水的地方),在白天平均气温高达35度的环境下,走了25公里,磨烂了一条牛仔裤,露宿野外的时候大风吹走了左眼的隐形眼镜(好在左眼那会才200度),旅行结束我在一个男女混住的青年旅社睡了一天才回过神来。

  为了证明我也曾年轻得时候那么肆意,来一张十年前的旅途照片~

  我至今觉得,那是我在澳洲的精华,晚上卷着20澳租来的破睡袋,一擡头,头上就是繁星点点,苍穹离我好近。

  凌晨看日出下的Ayers Rock,每过二十分钟,这块巨石就因为阳光换上不同的颜色。

  严重缺水的地区,有好看的小鸟,也有根部长得惊人的植物(下右图),生命力之顽强让人动容。

  另外,这不是一片只有风光的砂岩,路边的石头上,不经意间会看到几万年来在这里生存的原住民留下的图案。

  这份回忆被封存了几乎十年,没想到昨天带着孩子去看小不点的新剧魔毯,记忆盒子突然被打开,感触汹涌而来。

  一张带着千变万化散发着梦幻般色彩的魔毯,落在孩子们的脚边,此起彼伏的音乐,艺术家律动的舞蹈,带着小朋友和大朋友环游澳洲。亲密的自然中,有丛林、有河流,潺潺水声与清澈的湛蓝色在魔毯上蔓延;快节奏的城市中,你需要跟上节拍,才能自在地穿梭;炙热的沙漠里,龟裂的大地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纹理,生命和文化却依然完全地生根发芽……人与自然的亲密,人留给自然的文明印记,都通过光与音乐,铺展在我们面前。

  尤其是最后一场,从白昼走向了星空,星空做毯,大地为床,几乎所有的孩子被邀请走上魔毯,躺下,仰望星空,闪耀的星星点亮了黑夜,我好像回到了那个手可摘星辰的睡袋夜,那么安静,又那么震撼。

  这是一场互动性极强的剧作,艺术家会邀请孩子们登上魔毯(胖宝去了3次)他们可以跑、可以跳、可以打滚、可以摸,可以跟着艺术家舞蹈,以至于灯光褪去结束的时候,有个小男孩说魔毯飞走了,然后呜呜地哭起来。

  You see everyday is a journey for you …and every single one of us.

  We all have many steps to take.

  每天都是一段新的旅程,对每个人都是这样,未来的旅途还很长,我们要一步一步去丈量。

  我不知道现场有多少人留意到结尾的这句话,不过送给小朋友确实合适。除了鸡血的幼升小,还有自然、星空、诗,以及远方。

  人要不断为自己开启新的旅程,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才能有回味,以及思考。

  小不点2019年开年新作的《魔毯》口碑和票房双双爆棚,确实有道理。

  文末应该能链接到这部剧的导读,本周和下周的周末场票,似乎早已一抢而空。

  略剧透,请海涵。这是我为小不点写下的第五篇原创剧评,以此证明,我是真心热爱小不点。前四篇分别包括:

  作者简介:胖宝妈,可以理解为胖宝的妈,也可以理解为胖的宝妈。在十年长居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后,诞下复二代两枚,梦想成为“富一代”的麻麻。

  都是干货,怎能错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