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超導體是物理學家設想出來的一種材料。它的超導轉變溫度可以達到零攝氏度以上,即273.15K。雖然我們平常認為的室溫是在20攝氏度到25攝氏度,而不是我們這裡所說的零度,但因為對於日常生活來說,零攝氏度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因此,我們把室溫超導體定義在0攝氏度以上。

到目前為止,在已知的超導體當中,超導轉變溫度最高紀錄由高壓下的硫化氫所保持,其轉變溫度為203K,這項工作是2015年馬普所的研究者所做出的。理論預言,如果用磷取代硫化氫中的一小部分硫並對其施加以更大的壓力,便有可能實現0℃以上的室溫超導電性。在硫化氫之前,超導轉變溫度的最高紀錄是由銅氧化物保持的常壓下的138K和高壓下的164K。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論預言中的室溫超導體就是金屬氫。1968年,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家尼爾·阿什克羅夫特在理論上預言,由於極高的聲速和電子晶格之間的強耦合作用,金屬氫在極高壓力下(~500GPa)可能會變成室溫超導體。在之前,對於如此高的壓力是科學家很難達到的。但在2017年年初,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聲稱已經成功在495GPa的超高壓下製造出金屬氫。但遺憾的是,還未來得及採集足夠的實驗數據,在金屬氫被製造出不久,便由於誤操作導致樣品消失了。雖然確切的超導轉變溫度還沒有確定,但是磁力計實驗中已經出現了250K下邁斯納效應的微弱跡象。但具體金屬氫能不能在室溫下實現超導,我們只能期待下一塊金屬氫樣品的到來。

還有其它一些關於室溫超導體的理論預言。比如1964年,物理學家William A. Little預言在有機聚合物中有可能實現室溫超導。這個預言是基於以激子為介質的電子配對機制,而不是傳統的BCS理論中以聲子為介質實現的電子配對。儘管有一些理論預言和實驗上的微弱跡象,但室溫超導的最終實現只能在實驗上同時測到零電阻現象和邁斯納效應之後才能完全確實。但毫無疑問的是,室溫超導一旦實現,必將在人類社會引發一場大的變革。


印度科學研究院的 Dev Thapa 和 Anshu Pandey 上個月在 arXiv 上發表預印本,聲稱在室溫和常壓條件下實現了超導,他們使用的材料是金銀顆粒。金銀此前從未表現出超導性,即使是在極冷條件下。當物理學界開始仔細檢查數據,他們發現了異常。MIT 博士後 Brian Skinner 注意到兩次獨立測量之間存在奇怪的關聯性。兩次獨立測量的噪音數據本應該是隨機的,但它們卻存在完全相同的隨機變數模式。Thapa 和 Pandey 回應稱他們之前沒有注意到這一關聯,但認為這並沒有推翻他們觀察到常溫超導。

科技行者 查看官方網站 一個只談智能的信息服務平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