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條,繼高鐵後,我國或又一張國家名片,填補全球該領域空白

復興號高鐵

要說中國什麼東西最讓人羨慕,高鐵肯定是其中之一。得益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增強,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經超過了2.9萬公里,佔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比其他國家加起來還要多。高鐵的架設也讓我們的出行變得越來越便利,而根據近日的消息看,我國在軌道交通的建設上,已經向未來開始前進。

據《科技日報》近日的報道稱,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飛香對外透露,我國自主研發設計的全球首條智能化磁浮軌排生產線實現了量產。在高鐵已經成爲我們的“國家名片”後,這條生產線的出現,或許可以使磁懸浮成爲我們的下一張“名片”。

世界首條,繼高鐵後,我國或又一張國家名片,填補全球該領域空白

全球首條智能化磁浮軌排

磁浮軌排是承載磁浮車輛運行的線路裝備,它的作用就相當於鐵路上的鐵軌。據劉飛香介紹,這條生產線可以進行多項自動操作、智能數控加工、在線智能檢測、自動塗裝等,填補了全球磁浮軌道設備智能化生產的空白,也讓中國在未來方面似乎也領先了一步。

都知道目前在高鐵方面,中國在各種能力上穩居世界首位,同時根據媒體的報道看,中國已經確定在2019年投資8500億元到鐵路建設方面,這個投資金額也創造了鐵路建設投資方面的歷史新高。這部分資金除了用於現有鐵路系統的完善以外,對外未來的發展也是其投資的一部分。

世界首條,繼高鐵後,我國或又一張國家名片,填補全球該領域空白

人工安裝軌排

相比傳統磁浮軌排生產需要人工過多擦乾預,同時生產耗時長、設備和人力佔用多,製造精度和生產效率下。這條智能流水線讓單個F型鋼加工的時間從9個小時縮短到了40分鐘,同時軌排變形也從2毫米降低到了0.5毫米以內,可預見這條生產線的出現,將會對磁浮列出的推廣有着怎樣的促進作用。

目前,磁懸浮關鍵技術已經成爲我國“十三五”交通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之一,並且根據早前公開的資料顯示,在2020年我國將建成5條以上的商業運營線路。目前國內首條中低速磁浮旅遊專線,清遠磁浮線預計在今年底開始運行,它開創了我國磁浮交通+旅遊的產業新模式,對磁浮交通建設的推廣具有非常重要的示範意義。

世界首條,繼高鐵後,我國或又一張國家名片,填補全球該領域空白

上海磁懸浮列車

從2008年開始,十多年來中國高鐵在路網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化能力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成就。國外網友在談論到中國鐵路發展時無不豎起大拇指,就有網友表示,“中國高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它只發生過一次事故,比其他國家都要出色”。

“事實上,在中國坐高鐵要比美國坐飛機更舒服,更乾淨、寬敞,還有很多的小喫。”現在在中國開始走向未來的時候,也有英國網友表示,“中國現在是世界交通領域的領導者。當英國人採購中國高鐵的時候,你就知道了,他們確實建得很好。”(智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