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出現的是印度人?這是徐悲鴻的隨意而為呢,還是刻意為之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愚公移山圖》的作畫時代。《愚公移山圖》作於1940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戰的第九個年頭,中國人民處在抗日的危急時刻。《愚公移山圖》可以說,極具現實意義。徐悲鴻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語言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後的抗戰勝利。

其次,我們要了解《愚公移山圖》作畫地點。1939年,徐悲鴻奔走於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畫展募集資金捐給祖國以賑濟災民。1939年11月,他應泰戈爾之邀從新加坡赴印度舉辦畫展並宣傳抗日,直到1940年12月才離開印度。這一期間,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這幅《愚公移山圖》》國畫。

其三,我們要了解《愚公移山圖》作畫過程。據有關資料介紹,《愚公移山》是徐悲鴻在印度的大吉嶺創作完成的,人物模特多由印度人充當。「愚公移山」本來就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勵志神話,那些主體人物形象對我們而言,印度人如同域外來客,就如貨真價實的「神話」。雖然是印度人的造型,但都是辛苦勤勞的勞動者,形象不同,意義一樣,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愚公移山圖》的作畫初衷。1940年2月,徐悲鴻為甘地畫像時,被「聖雄」甘地事迹和形象感染,就在同時也啟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徐悲鴻從甘地身上找到了「愚公移山」場面中所需人物大體輪廓的落腳點。所以有許多的「甘地」般印度人走進了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圖》。其實,還是那句話,雖然語言不同,可世界上的正義、責任是相通的,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寫證。從這個意義上說,徐悲鴻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據說原因很簡單:因為創作《愚公移山》時徐先生在印度辦抗日賑濟畫展,畫習作時模特用的是印度人。


學院派繪畫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習慣現象。徐大師是西洋科班出身,早期創作中對模特、素描稿有一定的依賴性,這幅畫的中國愚公帶有印度味不是什麼大問題,是洋為中用過程中的探索現象,畫西方石羔多了,老覺得同胞形象不入畫,後來的《田橫八百士》就強多了,注重了與傳統的結合。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提出一個問題,請問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在座的諸位誰見過他?甚至懷疑愚公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僅僅只是杜撰出來的而已。

愚公移山傳達的只是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至於他是印度人或者巴基斯坦人,又或者是美國人,這都不重要。

堅持不懈的精神它並沒有國界,是屬於全人類的。


其實徐悲鴻是個不成熟的人,也是一個不成熟的畫家。他做老師做丈夫都不怎麼厚道。當然他的畫也是有爭議的,中不中西不西,完全丟掉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技法。只是他處於那個混亂年代,又善於吹捧自己,才有後來的名氣。


真不知道他怎麼畫了印度人,我關心的是這畫畫的怎麼樣,但十分遺憾這畫送我都不要,太差!侮辱觀眾的智高與審美!


《愚公移山》這幅名作是徐悲鴻在印度的大吉嶺創作完成的,所以當時畫面上的人物多是由印度人來做模特的。


因為移山很曬,所以人膚色黑


與他當時居住的地方有關係,他當時旅居印度


因為創作《愚公移山》時徐先生在印度辦抗日賑濟畫展,畫習作時模特用的是印度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