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问的并不确切,很多时候,只要不是陌路人,我们会被对方的缺点所困扰,一般是因为①我们自己本身就很难接受某种缺点;或者②我们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胸怀去包容这个人的这种缺点,相比上述两点,我倒是觉得你跟一个人的距离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因此,我想就题主实际苦恼的「因为对好朋友的缺点感到苦恼」来答两句。

那么,一般我们为什么会因为好朋友的缺点感到苦恼呢?

①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很难接受某种缺点;

事实上,正如题主所说,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缺点。然而,每个人的个性、价值观、成长路径不同,因而,对于有些缺点,我们会很敏感,对于有些缺点,我们只会认为那是一种特点,或者压根就没觉得那是什么缺点。

以我个人为例,我最受不了的缺点是脾气差,虽然我认识的人乃至熟人中会有此特质明确的人,但是如果说到朋友,我几乎已经不会和三观在这方面有重大差异的人成为朋友。而相对的,我对毒舌、爱吐槽这类缺点,接受度就相对高,因此我朋友如果有这种缺点,就基本不会困扰到我。

如果还要深究,为什么我们对有些缺点忍受度很高,有些缺点忍受度很低,以我浅薄的心理学研究,一般我们对于某种特质深恶痛绝,要么是因为1)我们成长过程中给我们造成巨大伤害或者让我们很不喜欢的某个人具有此项特质,要么是因为2)我们自己具有此种特质,但我们没有办法讨厌自己,因此就把这种特质割裂出来,如果在别人身上看到这种特质,我们就可以借由讨厌对方,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并且在这同时避免了自我指责和自我否定。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上述两点几乎可以涵盖所有我所不喜欢特质的来源,因此我认为解释力还是很强的。

我为什么要说这一点呢?因为有些时候,如果我们不能真切的了解到我们所谓的情绪(「讨厌」「困扰」等)的起源,我们就很难真正的处理这些情绪,只能勉强告诉自己「不要这么想」。然而,告诉自己不要这样做,只是暂时压制住了这种情绪,如果根本的原因没有改善,这种情绪仍然会不定期的冒头。

那么,你可能要说了,即使我认识到我情绪的起源是这两点,那么他们的特质仍然会让我感到困扰,这并没有什么帮助啊?然而,结合我个人的经验,一旦我认识到了,我之所以感到困扰,并不是由于他们特别的可恶,而是因为我因为我个人的某些原因,特别的不能接受他们身上的有些特质,我的心态就已经开始改变了。首先,我不会那么责备自己讨厌他们的特质,因为基于上述的两个原因,一般人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很正常的。其次,我也不会那么责备或者是批判我的朋友,因为我知道并不是他们特别可恶,而是我基于合理的原因特别的不能接受他们的某些特质。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有人有错,只是事情就是不work。有这样的想法,在处理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会少掉很多纠结。

然而,我们难道就不能做些什么了吗?这就引出了我想说的第二点:

②是因为我们自身还没有那么强大去理解和包容某种缺点;

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讨厌一个喜欢说谎吹牛的朋友呢,除去正确错误的判断之外,我们心灵深处,可能是因为担心他的信誉下降会导致自己的信誉下降,因此会产生厌恶感。我们为什么会讨厌自我为中心的人呢?因为我们心灵深处可能惧怕他只考虑自己,总有天会危害我们自身的利益。

然而,如果我们本身已经建立了坚实的信誉,又或者我们本身有充足的能力,有信心,朋友的缺点并不会伤害到我们。我们对于这样的特质的厌恶程度,实际上就会减少很多。

又是以我自己为例,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从来不会在节假日或者生日问候我,每一次见到我都是劈头盖脸的让我帮她做一些事,大学的时候我还是很迁就她的,她要我帮她改托福作文,我把整个框架都写好了给她,并且花了两个小时跟她解释到底要怎么写。然而,等到我研究生乃至上班阶段,她再这样对我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的困扰,因为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我的时间少到睡觉都不够,真的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她了。

所以,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难以接受朋友的某些特质,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还不是「过来人」,还在同样的缺点中苦苦挣扎,因此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强大,因此潜意识惧怕朋友的缺点会伤害到我们,因此也会在感情上做出诚实的反应。

这个问题答到这里,似乎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不过因为邀请我的是一位知乎上的朋友,因此,以朋友的身份,我还想以我浅薄的人生经验,说一点建议:

在交朋友方面,三观、性格乃至消费观都是比「对你好」重要的多的东西。如果你跟一个人做朋友,仅仅是因为他跟你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地理位置比较近,或者在某个重要的时机帮助过你,而你们的三观性格特质完全不搭,我建议对于前两者,视其为「玩伴」,即喝茶聊天,不交心;对于后者,视其为「恩人」,逢重要时机表示感谢,无须日常交往时多多相处。

再拆开来说,朋友也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一个人的社交成熟起来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懂得如何区分不同的人,以及区别对待不同的人。在我理解,朋友,就算不能做到「和且同」,起码应该「和而不同」,如果他身上真的有你没有办法接受的特质或者三观,以我的一些失败经验,你们的友谊迟早会在某个关口触礁的。

因为,正如任何感情一样,友谊也是需要土壤、需要生长的,有了合适的土壤(三观、性格相合),即使是一颗很小的种子,日久天长总能发芽成长,而那些仅凭一时机缘建立起的关系,如果脱离了合适的土壤,那么就像给你一棵小树,却没有土壤,虽然一开始看著枝繁叶茂,但随著时间的推移,若还找不到坚实的土壤,总会慢慢枯萎的。


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不远也不近最好,因为好象牙与舌太近容易受伤。


人跟人之间相处,同学,保持那份纯真的同学情,家人,打电话经常问候,回家看看,朋友,隔一段时间聚聚聊聊,恋人,真心给对方,不后悔,就行。


方寸之间,大道至简。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追求一个度。这个度也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被随波逐流,不被心情所动,不被任何事物所改变,把握好自己的这份原则和立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