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支教第六天,不知不覺間夏令營就圓滿閉幕了,瀰漫著離別和感動的氣氛。這六天裏,每一位同學都很乖巧,十分配合我們的教學。那天下午,我們正式開始文藝匯演,一步一步都按照我們綵排的流程穩妥有序地進行。最後是隊歌《仰望星空》的大合唱和夏令營營員的頒獎儀式,我們在歌聲中盡情宣洩自己豐富的感情,我看到有的家長用紙在擦拭眼淚,我的眼眶也變得熱熱的,那可能是感動的、欣慰的淚水吧。

短短几天,我們從相遇到相識再到相知。支教開始前,營員名單上那些陌生的姓名如今已經成為團隊成員心中深刻的回憶。通過這一次短暫的支教活動,我們在孩子們的心中播種下了希望的種子,打開了那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大門。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也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其中有一位家長是這麼留言的:看到女兒今天的表現,我很感動。同時也很感謝你們這麼炎熱的六天的陪伴與栽培,辛苦了。感謝你們在孩子心裡種下了要向大哥哥大姐姐學習的種子,但一走出教室,女兒就問我,媽媽老師們的學校在北京,難考麼?千言萬語祝你們學業有成,越來越優秀,事事都如意!

也許支教團能夠通過短短6天時間教給同學們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但我們希望這次支教能在同學們的心裡打開一扇窗,一扇對小鎮之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和憧憬的窗,然後不斷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學習,好好成長,向著「哥哥姐姐」的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前行,直至有一天趕上並超越。這是我們支教團的夢想,也是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紮根在同學們心中的夢想。我們希望通過教育扶貧的方式,為擂鼓鎮新生一代的培育貢獻一份力量。我想,在閉營儀式那天,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和家長們熱烈的掌聲就是對我們三下鄉實踐最好的肯定,也是最令我們動容的事物。


在這次的下三鄉暑期實踐活動中,最讓我動容的是我們採訪的其中一人的創業歷程。他白手起家,靠著一點點慢慢積累,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家庭農場。

他是一個樸實敦厚的農村人,曾從事土雞養殖,後來因為缺乏資金和技術,以失敗告終。後來家庭貧困的他出於各種原因決定重拾養雞這個老本行,但是當時他缺乏資金,手上就只有平時放在儲錢罐裏一些硬幣。他就靠著這540個硬幣,到附近農村人家裡收購了大概300多個雞蛋,之後又把把這些雞蛋送到朋友的孵房裡孵化,打算以此為基礎重新開始養雞。最開始的時候他的資金不夠,光是收購雞蛋和孵化的費用就幾乎花光了他所有的錢,無奈之下他只好去山裡抓野兔、野豬拿去賣錢,或者是上山挖草藥賣給小販來賺取飼料錢。

錢的問題暫時解決了,他就開始研究起如何才能養好雞。他吸取教訓,虛心的向他人學習,經常去聽附近獸醫站開設的講課。在他的細心照料之下,他的養殖場初具規模,於是他又打起了別的主意。他在附近的山上種了大片的板栗樹,打算多方向發展。就是在他這樣的努力之下,他的家庭農場越辦越好,走上了一條獨特的成功之路。

他的創業歷程可以說的上是十分的勵志。他這一路走來,最可貴的是他那股勤奮和堅持的勁。能夠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改初心,堅持自己的路,一步一步走下來,這樣的付出配得上他的成功。


在三下鄉期間我們會遇到很多動容的故事,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半天結束之後,他們會對我們不捨,亦或是純真的「告白」,普及知識時的感謝……但是如果說最讓我動容的一件事,那便是每次三下鄉要離開的前夜,和小夥伴們的談心。

第一年三下鄉的時候,我記得我們離開的前夕的那個夜晚,一羣小夥伴一開始是大家一起玩狼人殺遊戲,玩了一會快到12點的時候,當時一個同學突發了一點情況,我們便結束了遊戲,回到了房間裡面。然後,重點來了,過了一會,大家都洗漱完了,大家一起聚在房間裡面,就突然開始走心了。因為其實三下鄉一開始的時候,一個團隊裡面的人大家可能僅僅只是認識,並沒有很深入的瞭解,而經過幾天的大家朝夕相處,彼此之間的瞭解更多了一些,情誼也便更深入了。那天晚上,我們聊了很多,聊了對彼此的印象,最開始是什麼樣,後來又有什麼改觀,開始揭自己的一些黑歷史,「打擊」對方,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一直到很晚很晚,大家都沒有想要入睡的念頭,就是那種很不捨的感覺。

今年的三下鄉也是在離開的前夜,感覺真的很奇妙。當時我們當天的任務結束得比較早,我們喫過晚飯後,大家說出去逛逛,然後我們就大家一起出去走走,在行走的過程中,大家也是一起分享這幾天的感受,然後揭露一些「黑歷史」和趣事,一路上大家打打鬧鬧,那種感覺,我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大家一起嗨歌(個人而言,很喜歡這種合唱的感覺,我們當時去散步的地方人比較少,所以不用擔心會擾民),當時我記得我們走到一個很長的梯子的時候,大家建議我們一起拍一些合照,然後各種擺搞怪的事情,這一點一滴都讓自己很動容。

也許每個人經歷和想法不一樣,動容的事情也不一樣,總之很多時候我都特別想念三下鄉離開前夜的那個夜晚,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一起開開心心,很無憂無慮的感覺,動人又美好,想說要是畫面能一直定格在那裡該多好。總之,很謝謝遇見這樣一羣很美好的人,很謝謝這樣的經歷。


三下鄉中,最讓我動容的一件事是因為家訪。

看不到頂的山路,泥濘的腳印留在身後。山間小路又窄又陡,如果下暴雨、大雪就更加危險。上山路上鮮有人煙,只看見幾位田裡勞作的農人。三小時路程,其中走了兩小時山路。翻過兩邊都是懸崖的山脊,終於到達了目的地。突然很心疼孩子們,他們每天的上學了多麼難走啊!

媽媽身體不太好,爸爸要照顧媽媽,無法出去太遠打工,只有做些臨工,導致家裡的條件很現實。阿星每天早上五點鐘出發上學,沒時間喫早飯,晚上八點左右纔到家,一整天只靠在學校喫的營養午餐維持體力。

上學路耗費了這孩子太多的精神,上課時能夠看出來他很疲憊,學習效率低。但他自己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上課沒精神時會主動要求站起來聽課,以便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阿星和他的的家人們熱情的接待我們。住在附近的學生和家長也過來和我們聊天。

天漸漸黑了,和他們道別後,我們踏上了下山的路,孩子們擔心我們,一直送到很遠很遠······

一路的風景很美,漫山遍野的小花,鬱鬱蔥蔥的樹林。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們一步一滑的向山下走去。


大概是三下鄉活動進行到第四天的時候,那天早上陰雨綿綿,由於農村學校都是土操場,所以一下雨地面就變得泥濘濕滑。我們一再給學生們強調下雨天一定要注意安全,可是處在好動年紀的他們還是不會安分守己,三三兩兩騎著電動車仍舊在操場上一圈一圈的兜著,我從我們的宿舍出來打算去廁所,看到他們在兜風,打算走過去制止他們,還沒到他們跟前沒走幾步意外就發生了。由於地面濕滑,在一個轉彎處不好變方向,一個小男孩和他後面馱著另一個小男孩都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我見此情景,趕緊跑過去。後面的小男孩傷勢比較輕,只是有點擦傷把他扶起來拍了拍土。而前面騎車的小男孩看起來很嚴重,一直捂著手腕的位置,淚珠滴答滴答的掉了下來,我稍稍安撫了他一下,趕緊跑到辦公室叫了一個有經驗的男同事,他捏了一下男孩的手腕判斷了一下,說只是扭到了應該沒有大礙。當時小男生因為剛摔倒還疼的直哭,我給他擦眼淚,安撫他,那一刻覺得他特別無助,我的心也跟著牽動。後來他緩了一會兒好多了,現在我們是非常要好的夥伴。


記得在我們去到羅坑村村委會主動要求幫忙幹活時,他們都不願意麻煩我們,不給我們活幹,完全看不出一點村官的架子,反而是一種強大的親和力在吸引著我們。

在我們再三的要求下,他們終於肯給我們活幹,並且積極熱情地準備好一切我們所需的工具,然後去佈置菜品,想要留我們一起喫一頓午飯。

幹完活的我們一起坐在飯桌上,同他們一同談笑風生,那一刻,他們的溫情真的深深地感染到了我們,一切都是那麼樸實簡單,熱情溫馨,沒有花言巧語和脣槍舌劍,有的只是暢所欲言和開懷暢飲,那個時候真的打心眼裡感動,其實這就是生活,簡單的,純粹的,令人開懷的。


在蘆坪村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兩個小女生,她們是我們支教的學生,從第一天開始就特別開心和熱情的參加支教活動,學習認真,尊敬老師。支教倒數第二天,學生得知我們明天便要離開的消息,最後一天早上,我輾轉難眠,五點鐘便起了牀,梳洗好坐在支教教室的門外,不到5.30,我便看到兩個小小的影子,穿過山霧到了我面前,我一看,是那兩個小女生。老師!她們跑到我面前熱情的叫我,我很啞然,說:你兩現在來幹嘛阿? 她們答到:來上課。要知道我們支教每天九點開始,我問她們來這麼早幹嘛,她們說,今天老師就要走了,想早點來上課,多和老師們待一會。而且,說好的我們離開時不流眼淚,幾個小傢伙還是哭的稀里嘩啦,在我們走後一遍又一遍的打電話。在陪伴他們的十幾天裏,其實最心疼的是幾個小傢伙的過分懂事,或許"留守"一詞讓他們承擔了太多。班裡一個七歲的小女孩兒每天六點起牀幫爺爺奶奶做飯,除了寫作業還會承擔各種家務,我心疼的看著她時她會回我一個燦爛的笑。希望我們在的這十幾天裏,她們能感受到我們想給他們的溫暖。


支教過程中和小朋友們,相處的非常好。在一批與一批的交接結束時,舉辦了文藝匯演,同學及老師都盡情表演節目。結束時,這些小朋友們竟然都給每個老師寫了留言信,雖然就那麼幾句話或者一幅圖,但是卻充滿了孩子們滿滿的情。當時就有好多女老師感動的哭了T_T,這也是我最最感動、心暖的地方。


三下鄉期間很多事情都讓我記憶猶新,但是最最讓我動容的還是那一件事。

我們的三下鄉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中有一項工作是對貧困戶和普通的家庭農戶進行調查。兩個人一組深入走訪每一個農戶家庭,瞭解他們的基本生活狀況,基本訴求等等。

我們所有調查的第一家貧困戶的時候,真的有一種感覺-想哭。剛進入家門的時候,一個小女孩在洗衣服,一個女人坐在大門口矮矮的板凳上面,看到有陌生人的到來,眼裡有一種淡淡的防備。據女人的老父親說,現在一家只有三口人,自己、老伴和女兒,女兒因為大腦袋壓迫神經不會講話、行動也不是很方便,現在一家三口住在租的房子裡面,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只能靠著政府給的補助資金和女孩的五保金生活。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有一個自己的房子。聽到這裡,眼淚已經在眼眶裡打轉。

租住房屋

像這位老人家的情況我相信在偏遠地區依然存在,住房問題、溫飽問題都在慢慢得以解決。


調研過程中,遇到一個阿姨。當時接近中午,很熱。在調查過程中,阿姨臉上汗珠很多,卻依然為我們耐心解答。隊員拿出紙巾,阿姨連忙擺手拒絕,跑回房子裏拿紙巾。他們的淳樸真的打動到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