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醫事件並非現今的社會現象,歷來都有,過去公費醫療時代也有,我國有13億人口,人口素質並不太好,病人家屬一時的衝動不奇怪,庸醫司性命現象亦有,這是矛盾的兩個對立面,我認為是萬千世界的正常現象。只有國家通過立法管理,以減少惡性事件發生的次數,杜絕是不可能的。


這些年為什麼傷醫事件頻發?歸根結底是上層設計出了問題。現在的中國醫療系統實際上是中國改革開放思想指導下的以盈利為宗旨的經營系統,它早已背離了救死扶傷的醫療宗旨。

所以我們現在去醫院看病,對醫生的信任度已大大降低。我已近30年不用感冒藥,也極少用殺菌藥物。我的理念是絕大多數微生物是可以與人類共存的,我們身體中有了它們的存在才使得我們更具有生命力,當然前提是無外來微生物的侵入,我們自身對體內的微生物可以控制。我的理念卻很難在家中推廣,老婆感冒就往醫院跑,一次小小的感冒你只要進了醫院,就要提回一大包子藥品,每次服用的藥品若干種,用藥就用吧,你幹嘛一次用好多種呢?每一種藥物說明書上不是都說明治療範圍及用量了嗎!難道廠家早已預留了其他廠家的藥物?

為何要過度用藥?其目的不就是多賣葯嘛。我妻髕骨骨折手術時在髕骨上系(ji)一鋼絲。半年後我帶妻去取,我希望大夫只進行局部麻醉,也就是只在髕骨周圍用麻醉藥,大夫不肯,說「若那樣局麻他們不敢承擔醫療責任」,我不能與人家執拗,只好妥協。結果手術前去做體檢時因我妻心臟不好,只能局麻。無醫療事故,手術很順利,整個手術過程不到10分鐘!我們在醫院第三天就出院了,因為離家比較近,更因為我妻整個手術過程創傷很少,所以我騎電動車就將她帶回家了。那麼大夫不知道這樣手術比全麻更簡捷,對患者身體更好嗎?他們一定知道,我相信若是他們的家人出現這種狀況,他們不會進行大手術的。他們之所以要我們進行大手術無非就為了一個字「錢」!

從澳門一家醫院門前路過,只見院內冷冷清清,問朋友才知道人家政府倡導公民對於身體健康應已積極的預防為主,向民眾積極宣傳高度用藥對身體的危害,為此人家儘管醫療費全免,但沒有人視藥物如寶貝,高度用藥的。

記得過去也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中醫,他們給你看病,或許告訴你不用服藥,多喝點開水給幾天就好了,那樣的醫生讓人信服,值得信賴。世道變了你偶爾有個小病小災來到醫院門診,一個個大夫到的不是你得了什麼病,而是我可以從這病人身上能賺多少錢,你明明得了一點小病,可從大夫口中聽到的是一個需要好好治療的大病。

若有老人被推進病房,大夫詢問的不是你的病情,而是你有多少個子女,他們現在都做什麼工作,問這些有什麼用呢?就看可以從這老人身上軋多少油水唄!

醫生為什麼這樣做,難道他們良心被狗吃了?他們也無奈,不這樣做他們的收入就會降低,經常不這樣做他們的飯碗將不保。卻有大夫向過度醫療說「不」,可他們的結局都是悲慘的,又有誰為他們的坎坷埋單呢!

要想杜絕或減少「傷醫事件」,必須將醫療的宗旨回歸本位,當然也需要醫生們有高尚的醫德,但主要的還是從上層的政策進行改革,使醫療真正恢復「救死扶傷」的本質上來。


其實當前社會各類矛盾都比較突出,醫患糾紛無疑是引發社會關注的現象級事件。

個人認為醫患糾紛容易在以下方面產生:1.由於醫療工作者每天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號的患者,常年如此,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大,很難保證每時每刻對每位患者都有春風般的溫暖,言語和態度的稍微不到位就容易讓患者有一種「拿著錢看臉色」的不爽感,甚而激發矛盾;2.一些好的醫院求診者多,經常出現床位不足,客觀上造成部分患者不能及時入院,而患者家人怕遺誤病情而遷怒於醫院;3.醫院為規避醫療風險,當然也有增加收入之嫌疑,??認可其他醫院的體檢報告,重複體檢,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造成雙方產生矛盾。4.醫院為防止個別患者接受了治療卻故意賴賬的事件發生,不管病情發生怎樣突然,基本上都要先收費,讓患者覺得「救死扶傷」這個醫生的天職沒有了,因不接受這種處理方式而造成雙方關係惡化。5.部分患者對醫療工作存在認識偏差,片面認為病人入院你就必須給我治好,只要病情加重或不好,都是醫院的責任,甚至做出過激行為。其實,現在有很多病確實沒有很好辦法的。6.醫療工作者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每個人都需要千錘百鍊才能成為行業能手,新的醫療工作者容易出現扎針扎幾次才紮好的現象,個別患者家人易因疼愛患者而產生過激行為;7.有的醫院確實存在為了效益,讓患者接受一些不必要的檢查和高額用藥的現象,讓老百姓對這種一切以利益為出發點醫院深惡痛絕。8.個別醫療工作者確實醫德較差,水平不高還態度高傲,不細問病情盲目下藥,葯往高端走,體檢往多處去等等,患者自然容易產生過激行為;9.個別患者也真不是善類,法紀觀念淡薄,故意敲詐醫院,擾亂醫院秩序,甚至毆打醫生,把患者變成了斂錢的工具。

這些糾紛除了整個國家醫院制度體系建設等原因,還有醫患糾紛法律制度不健全,人的道德水平、法律意識、基本醫療常識等因素,這裡還是呼籲:在法律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多點理解,多點信任。因為你我都可能有醫護工作人員的親人和朋友,也隨時可能成為患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