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薛仁貴其人。老家在今山西龍門,年輕時家裡條件艱苦,主要靠種地維持生活。少貧苦,以耕田為業。從幾次主要的戰績老看,確實是常勝將軍。

戰績一:唐太宗徵高麗,薛仁貴在他妻子的建議下投軍張士貴,特別提醒,張士貴是當時大軍的先鋒大將,戰力非同小可,絕非電視劇裏那般不堪。到一個叫安地的地方時,郎將劉君邛為敵所圍,薛仁貴前去救援,斬殺敵將,敵軍懾伏,由此知名。

戰績二:唐軍攻安市城,高麗大將高延壽率二十萬兵與唐軍戰,薛仁貴身穿白衣、持戟、腰挾兩弓,馳騁於陣前,所向披靡,敵軍大潰。戰後升任遊擊將軍。太宗還師後升為領軍中郎將。

戰績三:顯慶四年(659),唐軍與高麗大將溫沙多門戰於橫山,仁貴單騎獨馬擊敵,射無不中,又生擒敵軍善射者,並一直進攻到平壤。之後與辛文陵破契丹,擒其王阿卜固於黑山,受封左武衛將軍,河東縣男。

(圖為電視劇《薛仁貴傳奇》劇照,保劍鋒飾)

戰績四:龍朔二年(662年),鐵勒九姓擾邊,他率兵至天山,時九姓有軍隊十餘萬,遣數十驍騎向唐軍挑戰,他連發三箭射殺三人,震懾九姓,九姓十餘萬眾皆投降。隨後轉討漠北,擒偽葉護兄弟三人而歸,從此軍中歌曰:「將軍三箭定天山,北土長歌入漢關。」九姓遂衰。

戰績四:隨後他護送高麗將軍龐同善回國,乘機與李勣合作扶余,高麗送還四十城給唐朝,又與劉仁軌鎮守平壤,受封本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

戰績五:670年,土蕃入侵,薛仁貴率軍討之,由於部將不聽部署,致使唐軍敗於大非川(今青海湖南),與吐蕃約和而還,被免職為民。這是他唯一一次戰敗,不過確實因為唐軍高原反映以及部將沒有按照預定計劃進軍。

戰績六:682年,起用為瓜州長史、右嶺軍衛將軍,突厥阿史那元珍叛唐,仁貴率軍平叛,突厥軍聞名即退,唐軍乘勢追擊,殲敵3萬。683年,卒,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徵戰高高麗揚名軍中

薛仁貴少年時家庭比較貧困以種田為生,自李淵建立唐朝之後天下得以初定,眼看在家謀生無望的薛仁貴整日悶悶不樂,妻子柳氏勸他參軍入伍或許會有一番成就,薛仁貴聽從了妻子的建議去投奔了唐軍張士貴的部隊。當時李世民派軍攻打高高麗,薛仁貴是其中的一員,次年三月在遼東戰場唐軍被高高麗包圍動彈不得,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薛仁貴挺身而出,單槍匹馬殺入敵陣於萬軍之中取了對方將軍的人頭,敵軍哪見過這等架勢還以為是天神下凡嚇的一鬨而散,薛仁貴一戰成名從此走向開掛的人生。

三箭定天山立下不世之功

李治在位期間回紇首領婆潤病死,繼位者比慄不願意繼續臣服大唐開始造反,李治派軍出征命薛仁貴為此次副將,然後親自為他設宴送行,部隊達到天山之後於九姓鐵勒十萬之眾擺開陣勢準備開打,這九姓鐵勒自恃兵強馬壯先派了十餘名驍勇騎兵上前挑釁,不料薛仁貴忽然發難將手中強弓拉開連射死對方三人,餘者皆嚇得魂不附體紛紛下馬跪降,薛仁貴趁勢發動進攻大破九姓鐵勒,從此軍中傳唱「將軍三箭定天下,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掃除九姓鐵勒一蹶不振不能為患邊關。

唯一一次大敗

咸亨元年唐朝以戰略部署打擊土蕃國勢力派精兵五萬以薛仁貴統領,出青海尋找土蕃軍隊進行決戰,由於青海地勢險要加上毒氣又多,薛仁貴知道此戰必定兇險萬分,於是告知副將郭待封一定要加速行軍以免被敵軍偷襲,自己則帶先頭部隊打頭陣,不料這郭待封從心裡不服薛仁貴對他的命令也是置若罔聞,在進軍過程中慘遭土蕃國軍隊偷襲導致全軍覆沒糧草也被奪去,腹背受敵的薛仁貴只能退駐西川,土蕃國得知薛仁貴被困就派了四十萬大軍前去攻打,唐軍寡不敵眾大敗,薛仁貴見此情況只能派人去求和換取一線生機,這場也是薛仁貴從軍多年以來首次大敗。

薛仁貴這一生戰功赫赫,在他的帶領下唐朝軍隊縱橫天下幾乎沒有敵手,這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奇才,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常勝將軍。


薛仁貴的確是初唐時期最有名的將領,他東徵高句麗,「三箭定天山」等多次戰功,是他充滿傳奇色彩,稱之為常勝將軍並不為過。

但是,薛仁貴在其徵戰的生涯裏,也有過一次戰敗,而且敗得也很慘。

高宗李治年間,西南的吐蕃勢力與大唐爭奪西域,於唐朝守軍發生了激烈的戰爭。李治沒有辦法,派薛仁貴,郭待封為副將帶軍五萬去打擊吐蕃。這個副將郭待封原本與薛仁貴是一個級別的官員,這次讓他做副將聽命於薛仁貴有些不大福氣。

薛仁貴大軍來到了青海的大非川一代,得知吐蕃大部駐紮在幾百里以外的烏海。薛仁貴就決定有郭待封領軍兩萬留守,保護糧草輜重的安全,自己親自帶軍長途奔襲敵人。薛仁貴的戰術是很對的,大軍帶著輜重行軍緩慢,自己奔襲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薛仁貴長途奔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殺敵幾千,捕獲也頗豐。可是,就在他深入縱深取得勝利時。留守的郭待封卻沒有留守,他不甘心就地呆著,也想上前線立功。就命令輜重軍隊繼續前進了。

吐蕃人得知郭待封的情況,決定釜底抽薪,先攻打唐軍的輜重,截斷薛仁貴的後路。結果郭待封的輜重大軍,背吐蕃圍攻,郭待封大敗,全軍覆沒糧草被搶光。薛仁貴頓時沒有了後盾和糧食,自己的大軍陷入包圍之中。幾萬大軍幾乎無人生還,薛仁貴也被吐蕃抓獲,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與吐蕃主將論欽陵議和。議和之後,薛仁貴自帶枷鎖,回長安請罪。

薛仁貴這一仗,是唐朝建國以來損失最重一次戰役。唐高宗李治沒有殺薛仁貴,念他以往多有戰功,將他貶為庶民。

薛仁貴一生傳奇,足以使現在的熒屏火爆。一生知敗這一次,後來高宗李治重新起用他,他又開始常年徵戰沙場,再沒有戰敗,立功無數。公元683年,薛仁貴去世,時年七十歲。



可以這樣說。確是超級猛將。僅有一次失敗,但不怪他: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險遠,車行艱澀,若引輜重,將失事機,破賊即回,又煩轉運。彼多瘴氣,無宜久留。大非嶺上足堪置柵,可留二萬人作兩柵,輜重等並留柵內,吾等輕銳倍道,掩其未整,即撲滅之矣。」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遇到吐蕃軍,擊破吐蕃軍,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道:「今年歲在庚午,軍行逆歲,鄧艾所以死於蜀,吾知所以敗也。」因為戰敗,所以薛仁貴被廢為平民。


薛仁貴絕大多數都打勝仗,只有很少的敗仗,如兵敗大非川就是其中敗仗。

咸亨元年(670年),唐朝為了打擊吐蕃和光復吐谷渾,出動五萬大軍護送吐谷渾王還青海,以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總管。

薛仁貴雕像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子,曾為鄯城鎮守,他不甘心屈居薛仁貴之下,經常違抗薛仁貴的節制。唐軍抵達青海湖南面的大非川,將要趕往烏海,薛仁貴對郭待封說:「烏海地勢險要毒氣又多,我軍進必死之地,真是條險路,但是行軍迅速就會成功,緩慢就會失敗。這裡大非嶺寬闊平坦,可以設置兩座營柵,把全部軍需物資藏在營柵裏,留下一萬人守衛,我軍快速挺進,乘敵人沒有準備去襲擊他,就可消滅了。」

薛仁貴率軍先行,至河口遭逢吐蕃軍。薛仁貴擊破吐蕃,斬獲略盡,收穫其牛羊等萬餘頭,回軍至烏海城,以待後援。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著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薛仁貴只得退軍,屯駐於大非川。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薛仁貴嘆息說:「今年是庚午年,降婁星當值,不應該到西方打仗,當年魏國的鄧艾因此死在蜀國,我本來就知道必然失敗。」因為戰敗,薛仁貴被革職除名為平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