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境預言書(五)

──冷漠者

 

    沒有人天生是冷漠的,冷漠者的形成一部分來自母親。母親比較自主,不喜歡束縛;生活不穩定,不耐煩孩子黏膩,或是經常與丈夫冷戰,自顧不暇。好處是這樣的母親給予很大的自由,也培養出獨立的個性。

 

    冷漠者有一部分來自天份,因為他們比別人聰明,他們獨特的精神感知能力,提出的論點早這個世界十年,當羣眾尚未準備好時,他們的真知灼見往往不被接納,等到金字塔底層的普羅大眾流行時,他們已經厭倦這個主題。

 

    他們就像流浪的獨行俠,一腳踏進團體,另一隻腳已準備抽離,他們無法忍受別人的遲鈍,往往變成局外人冷眼旁觀。

 

    在生命的轉折中,洞悉世事無常,像周夢蝶的詩──是我畏懼著歡樂,瞬間凍結的情感冰山,不是忽冷忽熱,快速的行動抉擇更不是一時衝動。

 

    藝術家更不能攀緣,我所知道的貝多芬是一位最熱情的冷漠者,他對世俗成見及眾人的看法,一概不管。

 

    28歲時喪失聽覺,在他的行業,這真是可怕的遭遇,對音樂家而言,這是落入他生命的陰影中。為了掩飾耳聾,他不與人交談,完全孤獨地活著。又因為經濟困頓,在維也納35年間遷居30次。

 

    朋友對他說:「你近來的沉默,使一切關注你的人為之悽然!」大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他愛花草、樹木更甚於愛人。在他生命的後期,他變得溫柔且包容,在塵世受苦的靈魂無時無刻不抱著熱情與澎湃的靈感持續創作。

 

    這點和梵谷一樣,梵谷知道在世俗的眼裡,自己是百無一用的人,他就要在畫裡表現出這樣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心裡在想什麼?愈畫愈投入,就愈孤獨,甚至拋開一切外緣。藝術需要不斷地創作,在梵谷的畫裡有深厚的同情,他的愛超越社會階級與意識。

 

    我對冷漠者有較深的共鳴,面對冷漠者的底線就是不要愛上他,不要緊迫盯人,對冷漠者而言,這是負擔。

相關文章